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春秋戰國時期,無論是名士還是老百姓,都喜歡佩劍出行,所以當時鑄劍的水平非常高,尤其是越國的鑄劍水平,得到了各國的認可,《拾遺記》中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魂,七名卻邪,八名真剛。雖然這些劍並沒有發現,或者根本不存在在世上,但是也反應了越國鑄劍水平之高。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越王的寶劍中最出名的當屬越王勾踐劍,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勾踐卧薪嘗膽,成為春秋霸王,再就是這把劍的鑄造水平之高,千年不腐,出土後依然鋒利無比。其實除了勾踐劍以外,還有很多柄越王劍,分別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楚墓、湖北雨台山楚墓、安徽壽縣西圈、安徽淮南的蔡侯產墓等,還有一把越王者旨於睗劍是從國外追回來的,現在藏於浙江博物館,是浙博的鎮館之寶。

那麼為什麼會越王劍出現在別國的墓葬中呢?目前學術界有三種說法:一是越女出嫁時帶去的陪嫁品;二是當時越國稱霸的時間不長,而吳國和楚國相對實力較強,這些越王劍是吳國和出國的戰利品,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等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作為饋贈的禮品,青銅劍出現在別國的墓葬也在情理之中。這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越王劍的鑄劍水平顯然得到了各國的認可。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我們來說一說這把從國外追回的越王者旨於睗劍,「者旨於睗」是個人名,他是越王勾踐的兒子,是越國第三代君王,在位六年,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出土的屬於他的劍就有九把,據專家考證,「者旨」應該讀成「諸稽」,是諸稽的通假字,而「於睗」應該讀成「與夷」,是「與夷」的通假字,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越王諸暨與夷劍。

越王者旨於睗劍全長52.4厘米,最寬的地方達到4.1厘米,中間突起的劍脊呈一條直線,直至鋒尖,劍脊左右兩邊的劍從規整勻稱,劍體全身呈黃白色。就成色來說,越王者旨於睗劍一點也不輸于越王勾踐劍,據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指出,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的合金配比堪稱完美,所用銅、錫成分質地純凈,幾乎沒有雜質,而且少鉛無鐵,含錫量在16%到18%之間,經過鑄造、磨削、拋光等多道工序,以至於劍體的表面光潔無暇,幾乎沒有鏽蝕,充分體現了越國鑄劍師們極其高超的鑄劍工藝,在出土的吳越劍中絕無僅有,可謂劍中極品。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就是這件國寶,卻曾經流落海外,國寶的回歸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95年9月的一天,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的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收到一份來自香港的傳真,這份傳真是馬承源的朋友發過來的,說是在香港的古玩市場上發現了一柄青銅古劍,無法確認身份,還發來照片請馬承源鑒定,馬承源看過照片後初步判斷是一把越王劍,於是他立刻奔赴香港,經過實地的鑒定,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確認這是越王者旨於睗劍。

雖然確認了寶劍的身份,但是賣家的出價卻讓馬承源為難,在這個過程中浙江博物館的館長曹錦炎先生也參與其中,浙江博物館的負責人召開會議,一定要將寶劍迎回祖國。


作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雖不出名,但可與勾踐劍媲美



馬承源借了10萬港元交了定金,但100萬港幣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國外買家也紛紛出家,於是浙江博物館呼籲全省企業拯救國寶,這份倡議得到了浙江省政府和媒體的關注,最終在浙江省政府的牽頭下,該寶劍被杭州鋼鐵集團出資買下,並無償的捐獻給了浙江省博物館,流落海外的寶劍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1914-1918年間美國向民眾宣傳加入一戰的海報
1952年第一屆環球小姐老照片,為了愛情她放棄環球小姐的桂冠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