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時尚警察的眼中,女人的身體是戰場

在時尚警察的眼中,女人的身體是戰場

原標題:在時尚警察的眼中,女人的身體是戰場


導語:10月31日萬聖節前夜,青島地鐵上一位男子因看不慣地鐵里女孩萬聖節的打扮,指責對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長期以來,女性的衣著也一直受到正式或非正式規則的約束,而制定這種規則的往往是男性。從義大利禁止女性穿比基尼發展到飽受爭議的法國布基尼禁令,衣著似乎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而時尚更可能讓你身陷麻煩。


這副照片來自1933 年的洛杉磯,圖中的警察正在拿尺子一絲不苟地測量泳褲距離膝蓋的長度。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女性在沙灘上穿的泳褲不得高於膝蓋以上3英寸。



而在1957年的義大利里米尼海灘,一位衣著整潔的警察正在局促地站在面前、身著違規女裝的女人開罰單。當時,義大利禁止穿著這種暴露的泳裝,在公共場合穿比基尼被認為很不合時宜。


到了2016年8月,也就是尼斯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第一則針對穆斯林服裝的海灘「不當著裝」禁令在距離尼斯20英里的戛納實行了,這樣的禁令至少有30項。禁令的矛頭直指穆斯林女性穿著的全身、連帽兩件式泳衣——布基尼。

布基尼,Burkini,是伊斯蘭傳統罩袍Burka與英語比基尼Bikini,合成的一個詞語,指伊斯蘭式罩袍泳衣,它能大面積遮蓋住身體,所以穆斯林女性在游泳時只會露出臉部、雙手和雙腳。看似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衣服合體,成為穆斯林女性專用泳衣。



圖為在法國尼斯的海灘上,布基尼禁令生效後,武裝警察勒令一個女人脫掉上衣。


在法國,「伊斯蘭時尚」這個概念受到了政界的強烈抵制,它往往與伊朗伊斯蘭革命、沙特神權政治以及穆斯林兄弟會在阿拉伯世界崛起等政治伊斯蘭主義擴張的現象聯繫起來。2016年3月底,法國家庭、兒童和婦女權益部部長Laurence Rossignol在一次電台採訪中將選擇「伊斯蘭時尚」的女性比作擁護奴隸制的黑人,並表示這些婦女中有許多是「政治伊斯蘭的鬥士」。這番發言隨後得到了眾多法國女權組織的支持。


而8月布基尼禁令爭議開始後,法國總理Manuel Valls更進一步表示:「布基尼不是一種新型泳裝或者時尚,而代表著一種建立在奴役婦女基礎上的、反社會的政治企圖……布基尼背後的想法是,婦女是會引起淫亂的、不幹凈的、所以需要全身遮蓋起來。這不符合共和國價值,面對挑釁,法國要奮起抵抗。」

對於這些針對「伊斯蘭時尚」的指控,穆斯林泳裝設計者巴雅·貝納特拉(Baya Benatallah)認為,確實有些婦女在家長或丈夫的壓迫下戴頭巾。有的服裝把婦女的身體從上到下包裹到看不出任何輪廓,比如布卡和尼卡布,我看了也覺得很不舒服。對於這樣的婦女,我也深感難過並想要解放她們。但確實也有大量自願戴頭巾的法國穆斯林女性,她們的融入程度並不比我低,而只是想用更親密的方式來踐行宗教,這是她們自己的決定。因袒露身體而感到不舒服」未必僅僅與穆斯林女性有關。這更多是生活習俗,在中東、亞洲、非洲都有。


這些禁令最終在8月26日為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廢止。


同樣,在蘇丹穿著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時尚帶給你的可能是無限的麻煩。過去的蘇丹公共秩序警察經常逮捕女性並且鞭打她們,是因為她們穿著了他們認為不道德的服裝,比如褲子。除了公共秩序警察外,一些蘇丹人對於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她們應有的外表同樣抱有保守的觀念。他們希望看到女性包裹頭部,穿著長裙或者叫「阿巴雅(abaya)」的黑色長罩衫。



維權組織「No to Women"s Oppression(向壓迫女性說不)」的活動人士阿瑪爾·哈巴尼(Amal Habbani)向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表示,每年因為著裝而被公共秩序警察逮捕並鞭打的女性,大約在43000人至50000人之間。

有女權人士與伊斯蘭教領袖在德國之聲電視台就蘇丹女性想要什麼展開了辯論。前電視主持人和女性權利倡導者——沙沃吉(We"am Shawogi)向這名伊瑪目(Imam,伊斯蘭教領袖)表示,他更應該討論諸如平等報酬這樣的問題,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女性的外觀上——一個女人衣櫃里的服裝是她自己的選擇。社交媒體上的一些人被沙沃吉的態度激怒了,他們認為她不尊重伊瑪目,但另一些人則說,她的語氣反映了很多女性都感受到的挫敗感,她們同樣認為那樣的著裝已經過時。


在這場電視辯論之後,直接表達自己意見的沙沃吉在社交媒體上收到了來自一些蘇丹男性的死亡威脅。這名28歲的女性還在喀土穆經營著一家有藝人和音樂人駐演的咖啡館,但她不得不開始躲起來。這場辯論也沒能夠使公共秩序警察停止行動。10月份的時候,他們逮捕了歌手莫娜·瑪吉·薩利姆(Mona Magdi Salim),因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在喀土穆一場音樂會上穿褲子演唱的照片。她被控告衣著不檢,一旦定罪就將面臨鞭刑。



「我們難道不能自己決定想穿什麼嗎?」來自法國里昂的莎拉·菲奇(Sarah Fekih)在給《紐約時報》的評論中寫道。「如果一個人希望穿得暴露、或者近乎裸體、或者從頭到腳遮蓋起來,這難道不是個人的選擇、不受法律制約的嗎?」

女人的泳裝,以及總體上的女性服飾在歷史上一再引發爭議,迫使社會對女性的選擇進行立法或作出規定,這都是為了什麼呢?掌權者說,「比基尼也好,布基尼也罷,我們實行這些規定都是為女人好。」研究女性著裝規則的內華達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歷史學教授戴爾德麗·克萊門特(Deirdre Clemente)認為這其中的暗示是,女性不能管理自己的儀錶。


不過法國的布基尼禁令也誤傷了許多人,比如在中國東南部海灘廣泛流行的時尚裝備——臉基尼。臉基尼除了防止人們被海蜇蜇傷還能夠有效防晒,解決了以白為美的女性們想要去海邊游泳但是怕被晒黑的擔憂。 對於這種發明,一些網民覺得這種設很搞笑,而且很新奇,但也有人認為太雷人。冷眼君只想說,還好這些大媽們在布基尼禁令期間沒有去法國的海灘游泳,否則恐怕已經被抓起來了吧。





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uxureport 的精彩文章:

大部分葡萄酒評選,是一場荒誕的騙局,或是一種病態
李小璐再上熱搜,服裝的蜜汁配色讓人尷尬

TAG:Luxu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