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什麼茶適合煮飲?喝茶10年的都不一定知道

什麼茶適合煮飲?喝茶10年的都不一定知道

導語:煮茶起源於唐代,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官方或者是民間,都演變出了各式各樣的煮茶方式。但是,茶品選擇、炭火材質、煮茶器具……煮茶有很多講究,考慮到時間因素和其他各種成本,泡飲反而逐漸成為現在更為常見的喝茶方式。

立冬剛過,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如果能抽出幾個小時的閑暇時間,約上三五好友,煮上一壺好茶,聊天、喝茶、虛度時光,想必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讀到這裡,有的茶友可能會有疑問,茶葉種類這麼多,哪些茶適合煮呢?說茶網微享會第22期,我們從茶性的角度分析了六大茶類及普洱茶等各自的茶葉特點,探討了哪些茶類可以煮飲。

探討主題:從茶性的角度考慮,什麼茶適合煮飲?

研討時間:2018年11月9日

參會人員:說茶網編輯部全體成員

主持人:謙不語(說茶網編輯)

攝影:南喬(說茶網編輯)

撰稿:至夏(說茶網編輯)

一、什麼是茶性?

在討論什麼茶適合煮飲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茶性的概念。

在平時喝茶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款茶喝過後身體感覺非常暖和,某款茶喝完後嗓子有些痛,喝了某款茶會覺得胃不舒服……其實身體會因為喝茶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反應,就是茶性的一個展現形式。

那麼,茶性究竟是什麼東西呢?通過對各種資料的整理、總結及現場討論可知:茶性指的是不同茶類表現出來的涼、中、溫等特性,發酵程度和製作工藝是決定茶性的主要因素,隨著發酵程度逐漸加重,茶性也逐漸變得更加溫和。

二、六大茶類及普洱茶分別是什麼茶性?

我們都知道,根據製作原料和工藝的不同,茶葉主要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茶類。普洱茶因為特殊的工藝和特性,本文暫且將其歸為單獨一類。

綠茶:不發酵茶。西湖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安吉白茶等都是比較出名的綠茶品類,因原料鮮嫩,同時兼具品飲價值和觀賞性,知名度高,喝得人也多,茶性偏涼。

白茶:輕發酵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主要產區有福建福鼎、福建政和、雲南景谷等地,用料等級略低的白茶可用於存儲,並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美譽。根據存儲時間的不同,3年內的白茶性涼,超過3年低於7年的白茶茶性逐漸轉向溫性,存儲時間超過7年的白茶茶性溫和。

黃茶:微發酵茶。用料鮮嫩,芽葉等級很高,茶性偏涼。

青茶:半發酵茶,茶性不溫不涼,但經過存儲的鐵觀音(陳香型)茶性溫和。

紅茶:全發酵茶。原料經過充分發酵後,整體茶性溫和。(註:雲南地區的曬紅髮酵程度介於半發酵與全發酵之間,具有後發酵的特徵,特此說明。)

黑茶:後發酵茶。經過渥堆發酵後,茶性溫和。

普洱茶: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生茶和熟茶。新茶時期的生茶未經發酵,茶性偏涼;熟茶必經渥堆發酵,茶性與黑茶相似,性溫;存儲了數年的普洱老茶,因為後發酵作用,茶性溫和。

三、哪些茶品適合煮飲?

判斷某一款茶品是否適合煮飲,可以通過其原料等級及茶性得出結論。綜合上文所述:

綠茶和黃茶,芽葉等級較高,茶性偏涼,不適合煮飲。且炭煮綠茶會使芽葉變黃,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和香氣物質都被破壞,品飲價值和觀賞性大打折扣;

青茶中經過存放的陳香型鐵觀音,茶性溫和,可以煮飲;

白茶中用料相對粗老,並且經過存放的老白茶,非常適合煮飲;

黑茶茶性溫和,從養生的角度講適合煮飲,但需要注意的是黑茶煮飲滋味下降很快;

紅茶茶性溫和,煮飲後溫和養胃,對身體非常有益,尤其適合與牛奶搭配,製成奶茶調飲;

普洱茶具有較好的保健功效,老生茶和熟茶經過煮飲後,保健功效更顯著。同時,熟茶渥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老茶頭,滋味甜醇,也非常適合煮著喝。

其實,除了專業茶店裡常見的炭火煮茶,在雲南及其他省份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還有許多獨具一格的煮茶方式。比如雲南白族的三道茶,每一道茶的製作方法和原料都不一樣;哈尼族的土鍋茶也是一種古老而方便的飲茶方法。如果對煮茶文化感興趣的茶友,可以參閱說茶網《雲南炭火煮茶烤茶》系列專題文章。(本文系說茶網原創,作者:至夏,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韭菜割完了,2018冰火兩重天,傳統普洱茶市場如何轉型升級?
高端普洱茶收藏者高飛,講述「冰島」「昔歸」傳奇結緣之旅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