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只有認識死亡,才真正知道如何活!

只有認識死亡,才真正知道如何活!

看歷史看世界

臨終關懷標誌

者按

臨終關懷最早源自十字軍東征時產生的「臨終病人安養所」,到現在已有千年歷史,臨終關懷醫院是社會必不可少的人道措施,它將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人士的重視,並獲得更加理想的發展。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11月刊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國人忌諱談「死」

是因為缺乏死亡教育

在CCTV12《社區英雄》播出的節目里

主持人張越走進了坐落於上海的「醒來死亡體驗館

自主體驗了一場「死亡」

我們終將失去生命

臨終前你會問自己

是否已經準備好?

是否有充分體驗過這個世界?

只有認識「死亡」

才真正知道如何活

重要的從來不是出於獵奇體驗死亡

而是思考如何過好這一生!

十字軍東征竟然促成

最早的臨終關懷醫院!

自古以來,可能是自從出現家庭之後,通常情況下,一個人都是在家庭成員和其他親人的關懷和陪伴下在家裡離世的。但是到了中世紀,由於環境的改變,在歐洲,許多人無法在家中度過他一生中最後的幾個月或最後的幾天。

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特會議上

號召組建十字軍東征

公元1095年11月18至28日,為整頓教會,在法國南部的克萊蒙召開了一次著名的宗教會議——「克萊蒙會議」(Council of Clermont)。會議前九天都是討論教規戒律的問題;11月27日,主持會議的教皇烏爾班二世(1088-1099年在位)接受拜占庭皇帝亞歷克斯一世的使者請求,幫助他們抗擊突厥穆斯林,在會上決定東征。他號召西歐的基督徒前往中東、奪下聖地,聲言這是一場保衛「聖地」不受異教徒侵犯的「聖戰」,符合基督教的教義,並說參與者可以免罪,若是死在那裡,末日審判時就能待在基督的身邊。

聖殿騎士團徽章

第一次東征十字軍收復了耶路撒冷,

但在這過程中,

也有數百上千的十字軍戰死沙場或在途中病逝。

於是,一支以西歐騎士為主體的軍隊組織起來了。他們軍服上都綉有一個十字,因而歷史上就稱其為「十字軍」。第一次東征,由教皇指揮的4支騎士隊伍,於1096年8月從各地出發,1097年4月到達達君士坦丁堡附近,總有騎兵4000人、步兵25000人,最後於1099年7月15日奪下耶路撒冷,殺死城中所有的穆斯林老幼和猶太人。

世界著名的三大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半個世紀前,有來自阿馬爾菲的義大利商人,就曾在聖地耶路撒冷開辦醫院,為前來這裡朝聖的患病者服務。這醫院後來發展為「醫院騎士團」(Hospitalers)的軍事機構,其職責就是保護基督徒免受伊斯蘭迫害,其人員外表上像是修士,身穿修士式樣的服裝,外衣下面就穿有騎士的甲胄。

如今,在攻克耶路撒冷之後,醫院騎士團的高級領導人傑拉德修士決定一方面加強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通往聖地途中的一些城市開設招待所,便於傷病人員能在這裡找到庇護,特別是可以讓那些病入膏肓、回不了家的十字軍騎士在這裡度過最後的幾天。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臨終關懷醫院」(Hospice,《不列顛百科全書》譯為「臨終病人安養所」)。

醫院騎士團的全稱是

「耶路撒冷羅德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

這個十分冗長的名字就體現了他們曾經待過的所有地方。

如今,醫院騎士團作為聯合國觀察員,

被聯合國視其為主權實體。

對醫院騎士團最為正確的定義是:

這是一個沒有一寸土地的准國家。

共有8次的十字軍東征(1095-1291年)最後以悲劇而告終之後,「醫院騎士團」的工作似乎也停滯了。直到17世紀,經由法國的德·保羅神父的努力,又使它獲得了復興。

法國的文森特·德·保羅(Vincent de Paul,1581-1660)是羅馬天主教神父,又是一位慈善家。他歡喜去各地旅遊,期間他目睹民間窮人和病人的病痛,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回到巴黎後,他不但自己去醫院看顧病人,同時還組織婦女和其他人員去探視那些急需幫助的奴隸和貧病之人,給予食物補給、照看慰問,甚至幫助埋葬屍體。1633年,他在貴族寡婦露易絲·德·馬里亞克(Louis de Marillac)的協助下,創建了「慈惠姐妹團」(Sisters of Charity),專門照顧孤兒、貧民、病人,尤其是臨終病人。由於這些業績,德·保羅神父在去世6年之後,被教皇克萊蒙十二世追認為聖徒。

現在醫院騎士團給自己定位是慈善機構,

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經營者幾十所教會醫院和學校,

在世界各地做募捐活動,慈善活動。

下圖為騎士團救援隊醫生與尼泊爾災區兒童

現代臨終關懷運動這樣發展:

從臨終關懷醫院到姑息專科病房

聖文森特·德·保羅神父的工作啟發歐洲各地的宗教組織像他這樣去奉行慈善工作。1815年,醫生出身的瑪麗·艾肯黑德在都柏林創建了「愛爾蘭慈惠姐妹團」。這個姐妹團積極活動,1879年在都柏林建立了「哈羅德十字臨終關懷醫院」,還於1902年在南倫敦建立了「聖約瑟夫臨終關懷醫院」。

雖然早在1889年,也有愛爾蘭的「慈惠姐妹團」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建立了臨終關懷的護理機構,還在1938年,在墨爾本建立了這樣的一個機構,但是這兩個機構的影響,都不如晚於他們的西塞莉·桑德斯在倫敦所創建的「聖克里斯托弗臨終關懷醫院」。

西塞莉·桑德斯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西塞莉·桑德斯於1967年在南倫敦建成了一所臨終關懷醫院,並以公元3世紀的聖徒聖克里斯多弗的名字為它命名。

創建這樣一所新型的醫院,是因為西塞莉·桑德斯深刻感受到,原來慣用於重症病人的那些積極措施,仍舊常讓臨終的病人產生不適和孤獨之感,且使他們無法以安詳、尊嚴的方式平靜地度過他們最後的幾天。《醫學:極簡插圖史》中這樣寫到西塞莉·桑德斯的設想:

「西塞莉·桑德斯的目的是人道主義的撫愛結合現代的醫學追求。這家臨終關懷醫院為病人提供處置病痛的藥物和情感精神層面上的支持。桑德斯聚合了從會診醫師和研究人員到藥物學家和護理人員等多個醫學學科的技術高超的團隊。臨終關懷醫院甚至備有屍檢室,幫助更好地了解每個病人的癥狀和如何控制與這癥狀相關的疼痛。

「在桑德斯的觀念中,最重要的是,這家臨終關懷醫院應該設計得既要舒適,特別還要實用,使患者能在死前保持尊嚴感和獨特性。而不是像一個典型的醫院病房——通常是一個排列著大約30張病床的長長的空間。桑德斯設計的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醫院包括一間間單人房,讓病人有更多的隱私(也有助於減少傳染)。這設計還包括幾面寬大的窗子,讓自然光灑遍室內,和乾淨的現代主義的線條,有助於員工有效工作。也慎重考慮在不同的地段運用熒光和比較溫暖柔和的人工光源。所有這一切,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醫院都設計成創造出熱情歡迎的場合,既不是醫院,又不是住家,而是一個在未來幾十年里都合乎姑息治療標準的新型場所。這種設計成為以後的許多臨終關懷醫院的樣板。」

西塞莉·桑德斯的業績和樣板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現代臨終關懷運動在世界各地展開,她本人也因此而被公認為是現代臨終關懷運動的開創者。

今日的聖克里斯托弗醫院

加拿大內科醫生鮑爾弗·蒙特目睹首都蒙特利爾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在收治重症病人方面存在有「極其糟糕的缺陷」,特地去聖克里斯托弗臨終關懷醫院,與西塞莉·桑德斯一起待了一個星期,受到深深的啟發,感到聖克里斯托弗臨終關懷醫院適合在加拿大開展應用。回來之後,他於1975年1月在醫院裡開闢了一個關懷臨終病人的專科病房。蒙特將這稱為「姑息治療」。

美國第一個以醫院為基礎的姑息治療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全國各地的志願者組成。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癌症中心的德克蘭·沃爾什醫師於1987年開始啟動第一個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服務計劃。這一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截至1998年,美國和美屬波多黎各聯邦已有3200家臨終關懷醫院在運營或在開發中。到2008年,美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以上900000的美國垂危病人在臨終關懷醫院安詳度過他們最後的時日。

此外,臨終關懷護理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入波蘭,日本於1981年開設了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並於2006年7月正式建起了160所收容所。其他如俄羅斯、印度、芬蘭也都陸續開啟臨終關懷醫院。

臨終關懷醫院是專為解除臨終者身心痛苦、獲取情感和心理慰藉而設立的醫院或收容所,這是社會必不可少的人道措施,它將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人士的重視,並獲得更加理想的發展。

完整文章請關注《看歷史》2018年11月新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唐妃嬪爭寵:皇帝寵愛你,那你怎麼做都是對的!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去世:一個義大利人鏡頭中的紫禁城黃昏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