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緬懷「軍神」劉伯承元帥

今天,緬懷「軍神」劉伯承元帥

原標題:今天,緬懷「軍神」劉伯承元帥


▋來源:中國軍視網、中國軍網、@軍報記者


1892年的今天,劉伯承誕生,致敬!緬懷!



他出生貧寒,刻苦勤奮,從士兵成長為元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成為勝戰楔子;參與組織淮海戰役,奠定全國勝利基礎。

18歲,他投筆從戎,成為川軍中的一員猛將。



22歲,陷入短暫人生低谷的他,在乘船過三峽時,寫下「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饑寒又一秋」的詩句,直抒胸臆。


34歲,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民主主義革命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



35歲,他與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一起,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創始人之一。



59歲,年近花甲的他出任剛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出大量將才。


……


劉伯承是我軍傑出的領導人,一生戎馬、戰功卓著,享有「軍神」美譽。


▲劉伯承的《殘廢證》


《殘廢證》 刮骨療傷拒絕麻藥


《殘廢證》的內頁上不僅寫有劉伯承的名字,還標註了「殘廢等級」「殘廢情形」等。


「這本《殘廢證》可以說是對劉帥戎馬生涯的最好見證。」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管理處主任李從高介紹,劉帥曾先後負傷9處:左腳一處;顱頂一處;右眼一處,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動脈一處,險些喪命;左臀部一處;左腿受傷,損及神經,一度不能行走;右腿側面一處,彈頭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摳了出來;左腳側邊一處;右手側面一處。「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攻打豐都時,他被流彈打穿了右眼。」


1916年3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24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豐都城。戰鬥中,劉伯承連中兩彈,一彈擦傷顱頂,一彈從右太陽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由於缺醫少葯,加上經此一役後各地都在懸賞追捕護國軍將士,劉伯承在年底才幾經輾轉,來到重慶臨江門外德國醫生沃克開的診所。


「手術不用麻醉。」為了保護大腦神經,劉伯承向沃克提了一個要求,「請您放心,不管發生什麼意外,都不要您負責。」


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德國軍醫的沃克,聽到這句話後相當震驚。在隨後三個多小時的手術中,沃克先將腐爛了的眼球割掉,然後將眼眶裡的腐肉一點一點地清除……


「一共72刀!你每割一刀,我都在心中數著。」術後,劉伯承告訴沃克。

「我還是第一次遇見像你這樣勇敢的人!」沃克驚嘆,「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


自此,劉伯承「軍神」的威名譽滿天下。


「鮮為人知的是,劉帥後來右腿又受過重傷,被子彈打中股動脈,險些喪命。」李從高說。


1923年9月9日,時任川軍第二混成旅團長的劉伯承,正在大足百靈灣附近的白岩腳(現大足區高升鎮),向當地村民張樹庭了解對面七星庵陣地的情況。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槍響,劉伯承應聲倒在血泊之中,這發冷槍打中了他的右腿股動脈。


劉伯承先是被送到位於內江的野戰醫院,後又轉移到成都北門外的法國醫院治療,在院長艾毓梅的幫助下,劉伯承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由於天氣炎熱,劉伯承的傷口感染後又紅又腫,艾毓梅認為必須進行截肢手術,否則會危及生命,但劉伯承堅決不答應。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劉伯承的傷奇蹟般地逐漸好轉,他還憑藉超乎常人的毅力,慢慢站了起來並開始走路。


劉伯承元帥的兒子劉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父親身上還有彈片沒有取出,他去世後火化,骨灰里都有彈片……



▲劉伯承使用過的左輪手槍


左輪手槍 神槍手百步穿楊

1935年長征途中,紅軍來到貴州仁懷縣,安頓完畢後,時任中央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正和一群警衛員在樹下聊天,頭頂上突然傳來幾聲「呱呱」的叫聲。劉伯承抬頭一看,大樹的枝椏上蹲著幾隻鳥,他不由心中一動,對警衛員們說:「你們哪個槍法最准,快打幾隻鳥下來給大家打牙祭。」


話音剛落,一名小警衛員就接嘴:「總參謀長文武雙全,是全軍出名的神槍手,今天就請您給我們來個示範表演吧。」劉伯承也沒有推辭,從腰裡拔出左輪手槍,伴隨著「砰」的一聲槍響,一隻鳥就掉了下來。


「好槍法,劉總長真不愧為百步穿楊的神槍手!」警衛員們大都嘖嘖稱讚,只有那名小警衛員不依不饒:「樹上那麼多鳥,怕是撞到一隻的喲!」


聽到此話,劉伯承並沒有生氣,而是讓那名警衛員到伙房去找一個雞蛋,並用力把雞蛋拋上天,當雞蛋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黃豆時,劉伯承把槍一舉,「砰」的一聲,雞蛋四分五裂。


劉伯承的好槍法徹底讓警衛員們折服,當警衛員們向他請教打槍的秘訣時,他卻謙遜地說:「功多藝熟,業精於勤嘛,我們互相學習好了。槍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滅敵人啊!」



毛澤東評價他是「一條龍下凡」,朱德稱他「具有古名將風,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陳毅也賦詩盛讚「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他逝世後,徐向前揮毫:「塗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劉伯承不僅是軍事指揮家,還是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以高超的「帶兵、練兵、用兵」才能為世人所稱道,更以不跟風、不附勢的堅強黨性,不居功、不戀權、甘當孺子牛的樸實品格,不搞特殊化、夙夜在公的奉獻精神,為後人所傳誦。


監 制 | 陳國全

值班編輯 | 藍鵬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海軍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海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