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何癌症越來越多?醫生:3個器官的「致癌」吃法,改一個也好

為何癌症越來越多?醫生:3個器官的「致癌」吃法,改一個也好

談「癌」色變,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尤其對中晚期癌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患癌發病逐漸年輕化,主要原因與不良習慣有關,尤其是飲食習慣。

癌症,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俗話說「一人患癌,全家遭殃。」甚至到最後,人財兩空,這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為何癌症患者越來越多,且呈年輕化趨勢?相比很多人會有疑問。

一方面,與遺傳有關,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癌的風險就會增加;

另一方面,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

有專家稱,「約90%的癌症是後天『人為』因素造成的。」


醫生勸你:3個器官的「致癌」吃法,改一個也好!

一:胃

食物經食道進入胃部,會在胃酸、胃蛋白酶等化學、機械的作用下,將食物進行糜爛。

胃癌,與飲食的關係更為密切,高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慢性萎縮性胃炎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

1,吃得太燙

臨床上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症患者,尤其是食管癌、胃癌,有一個共同特點,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幾乎每頓飯都會吃些「剛出鍋」的食物。

人體消化道黏膜是非常嬌嫩的,只能耐受50-60℃,超過這個溫度,黏膜就會被燙傷。

若反反覆復吃些過燙的食物,黏膜沒有癒合,又被損傷,容易使黏膜發生病變。

2,吃得過快

「狼吞虎咽」的吃法,是很多人的通病,主要因「時間太緊張」,而吃飯,就是為了簡單的身體需要。

吃飯過快,食物咀嚼不細,容易損傷消化道粘膜,產生慢性炎症,久而久之,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癌變。

3,吃得過飽

《黃帝內經》中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一次性吃得太多食物,會損傷傷胃。

吃得過飽,會增加胃腸道消化負擔,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久而久之,也會為癌症培養「土壤」。


二:腸道

腸道,主要包括小腸、大腸、直腸,吃進的食物進入腸道後,營養和熱量會被腸道絨毛吸收,將廢物、毒素留在腸道內。

腸癌,常見有直腸癌、結腸癌,近幾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1,吃得太精細

現代很多食物都是經過深加工處理的,一方面為了保存時間更長,另一方面為了口感更好,但,卻忘了營養流失的問題。

深加工處理的食物,粗纖維含量大大減少,而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成分增加,久而久之,會改變腸道菌群,誘發病變。

2,高脂飲食

高脂肪飲食,是腸癌的主要原因,被稱為腸癌的「催化劑」。

以紅肉為例,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易導致大腸內菌群紊亂,促使致癌物生成和發展。

曾有一項調查,針對2000名患者的結腸鏡檢分析發現,每天至少一頓紅肉者,比不吃紅肉者腸癌發病率大概高3倍


三:肝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吃進的食物,都會經血液流進肝臟,進行分解、代謝、合成,若肝臟受損,身體所需營養、及廢物都會滯留在肝臟,增加肝臟負擔。

肝癌,在臨床上被確診時,一般都是中晚期,主要是因肝臟沒有末梢神經,感覺不到「疼」。

1,長期大量飲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引發酒精性肝炎,損傷肝臟,嚴重可致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若用發霉的花生做下酒菜,誘發肝癌的可能性會更大。

發霉的花生、或其他堅果、糧食等,可能會產生黃曲霉菌,其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從而會引發肝癌。

2,動植物油變質

當動植物油變質,會產生一些化學成分,包括丙二醛,它能生成聚合物,並與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促使蛋白質結構變異,失去正常功能,向初期癌細胞轉化。

癌症是「吃」出來的,這句話一點不為過,但也不全是!


預防癌症,「習慣」一定要做調整,做好4件事!

第1件:主動喝水,喝茶更養生

很多人都是「等渴了,在喝水」,但這時,身體已經嚴重缺乏水分。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能及時補充水分,促進毒素排出,改善身體內環境。

日常可喝些茶,有更好的養生功效!

養好胃,每天一杯蒲公英根紅茶,有消炎、抗菌的作用。

蒲公英是一種葯食兩用的小植物,經過發酵處理,製成蒲公英根紅茶,可大大降低蒲公英寒性,更適合長期泡水喝。

研究發現,蒲公英具有廣譜抗菌、殺菌的作用,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有不錯的療效。

有研究已表明,蒲公英還可殺滅、抑制幽門螺桿菌,促進黏膜修復,減少胃潰瘍的發生。

養好肝,每天一杯菊花茶,有養肝、護肝作用。

菊花,是一種常見花草茶,歸肝經,有散風熱、解毒消炎的作用,擅於清肝明目、養肝護肝等,對肝陽上亢、肝火目疾等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現代人飲食比較油膩、經常熬夜加班,堅持飲用菊花茶,有很好降肝火、明目的作用。

保護腸道,每天一杯金玉蘭葉茶,預防便秘、改善腸道。

金玉蘭葉,是一種葯食兩用的小植物,現已被錄入藥典,

研究發現,金玉蘭葉中含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能改善便秘,預防腸道癌變。

同時,還有助於調節腸道內pH值,增加腸道內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健康。


第2件:晨起堅持「2個要」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好習慣從早上開始,會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

1,要排便

食物在體內經過一宿的代謝、吸收,殘渣順利進入結腸、迴腸等處,這時,是很好的排便時刻,利於體內毒素排出,避免「重吸收」。

2,要吃早餐

一頓健康有營養的早餐,為一天提供營養和熱量需求。

而不吃早餐,對身體傷害很大,會誘發肝膽疾病、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等。


第3件:戒掉「3個字」

很多人認為,讓自己改掉一些「壞習慣」,是不可能的,也不會去做。

如果真的想身體健康,能改掉最好!

1,戒「煙」

香煙經不充分燃燒,會有上千種化學物質,被人體吸入後,會損傷血管、肺、胃等。

長期吸煙會使體內基因發生突變,因此誘發癌症。

戒煙,是預防癌症最好的方法。戒煙十年後,患肺癌的幾率是正常的一半。

2,戒「懶」

一個人懶,誰都沒辦法。

要知道,「懶」也是一種病,會破壞身體免疫力,誘發多種疾病的「慢性病」。

戒懶,讓身體運動起來,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讓身心更健康。

3,戒「怒」

「生氣乃百病之源。」而中醫講「怒傷肝」,生氣會使肝火旺盛,還會讓身體產生一種「壞的」成分。

戒怒,學會自我控制情緒,更好的對待自己和別人,不要動不動就生氣。


第4件:作息規律,不熬夜

免疫力與飲食有關,也與不良習慣有關,很多人習慣熬夜,長期如此,就會降低身體免疫力,誘發多種疾病。

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研究 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癌症患者,發現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後才會休息。

熬夜對身體的危害很大,也會誘發癌症。

熬夜,一方面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另一方面,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形成,而褪黑素是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質,缺少它容易使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門」。

所以,最好不要超過凌晨12點入睡,保證良好睡眠,才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腸癌「最愛」這4類人!醫生勸你:若有這5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
為何「中風」越來越多?醫生:4大習慣不改,血管容易「堵」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