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項風靡明末的娛樂活動,為何卻把明朝往死里坑?

一項風靡明末的娛樂活動,為何卻把明朝往死里坑?

全文共2540字 | 閱讀需5分鐘

有人說,大明亡國都是被葉子戲害的,這鍋葉子戲該不該背?要我們說,放在任何時代,賭博都是不對的,賭博玩物喪志,再加上賭博和腐敗交織,整個社會怎麼能好呢?

一:大明亡國賴打牌?

自從大明王朝悲情滅亡,那些誓不降清的明朝遺民們,一邊把明朝三個世紀興衰掰碎了研究,一邊痛苦反思這個虐心問題:這曾經無比繁華的大明朝,怎麼說亡就亡了呢?

不過,就是在這痛苦反思里,一項曾火遍明朝的娛樂活動,卻突然悲催「中槍」,竟與「宦官專權」「皇帝昏庸」這類糟心事一道,成了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什麼「娛樂活動」殺傷力這麼大?聽聽明末清初文學家吳梅村的這聲怒吼:「明之亡,亡於馬吊」——大明朝落到這地步,就是被這「馬吊」害的。

「馬吊」,學名葉子戲,是一款起於唐朝的紙牌遊戲,因為其紙牌只有葉子一般大,因此得名「葉子戲」,這種被看做撲克牌前身的遊戲,共有四十張紙牌,按照「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分成不同花色,一開打就是嘩嘩砸錢。比如五代的李後主與小周后,就是這項娛樂活動的「鐵杆玩家」。

歸根結底,所謂 「葉子戲」遊戲,打法和今天的撲克牌類似。那大明王朝真的就是「打牌」打沒的嗎?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就是在明末年間,特別是明朝滅亡前夜,這款玩法別緻的「打牌遊戲」,確實曾風靡明朝大江南北。

二:全民瘋狂的葉子戲

其實,雖然「打葉子戲」誕生的比較早,但從唐代至元末的幾百年里,比起諸如「擲錢」「投壺」「猜枚」等老牌賭錢遊戲,葉子戲流傳範圍也只限於個別貴族圈。而且明朝開國時,對賭博風氣可謂深惡痛絕,在明太祖朱元璋時代,但凡抓住有人賭博,不管是官是民,一律斷手斷腳。後來雖然沒這麼兇殘,但按明孝宗時的《問刑條例》規定,抓住也要遊街示眾,官員更得革職查辦。那年頭真是用生命來打牌。

但是,隨著明朝城市經濟的發展,低調了幾百年的葉子戲,終於成了明朝娛樂生活里的一匹黑馬。明朝成化年間時,「打葉子戲」就在江南蘇州、崑山一代十分流行,而且當時火熱起來的《水滸傳》故事,都被「葉子戲」紙牌加進來惡搞:牌面上不再簡單寫錢數,而是按照牌面金額大小,依次畫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樣貌,牌上的好漢越牛氣,牌面的金額也就越大,一輪「葉子戲」打完,就好似梁山好漢大殺一場般過癮。當然,錢也大把輸出去了。

而且比起之前明朝流行的斗蛐蛐,葉子戲顯然更有優勢:參與門檻比較低,不用重金找好蛐蛐,一套紙牌就開打。玩法也更有趣,四個人每人先摸八張牌,圍在一圈以大打小,輪流坐莊狠打,堪稱是既簡單又好玩。於是自成化年間起,就流行於明朝各個城市。一開始還都是各個城裡的賭棍閑人參與,發展到16世紀時,竟連昔日滿嘴聖人訓誡的讀書人們,也紛紛扔下課本,爭相投入其中。

明朝嘉靖年間名臣霍韜嘆息說,那些有著朝廷功名的生員秀才們,本該刻苦讀書,但一瞧見葉子戲,眼睛就放了光。以至於「生員賭博,入市飲酒,大白行儉」。到了萬曆年間,秀才打牌都成了小兒科,就連舉人進士們,也都逮著機會就打一把。甚至「以不工賭博為恥」——不會打葉子戲?您在「精英」圈還有臉混嗎?

如此熱潮下,葉子戲的玩法,也是花樣百出。比如寫過《東周列國志》《三言》等名著的明末文豪馮夢龍,就曾忙裡偷閒,寫出了《牌經十三篇》,詳細解讀葉子戲的打法與獲勝技巧,一亮相就大賣,尤其引得各地青年瘋搶,江南當地的秀才舉人們,幾乎是人手一冊——這玩意又好玩又能來錢,當然要瞪紅了眼狠鑽。

當然代價也是慘重,如果說成化年間的葉子戲,還多是「小賭怡情」,到了明末天啟崇禎年間,哪怕四個人湊一起打一桌,也是瘋狂燒錢。《留青日札》記載,浙江杭州的名門子弟們,經常豪賭一晚上,家裡的婢妾都輸出去好幾位。傾家蕩產更是常見現象。

這越發火熱的葉子戲,連紙牌畫面,都成了明末變遷的縮影。紙牌上印梁山好漢?那時都太俗氣,基本是什麼人物流行,就在牌面上印什麼。崇禎年間李自成農民軍扯起反旗,於是各地葉子戲紙牌上,李自成張獻忠劉宗敏等農民軍形象,清一色都上了牌桌。李自成指揮農民軍直撲北京時,大江南北的牌桌上,那些手握一把葉子戲牌的玩家們,也在興沖沖的「打李自成」呢!

明朝滅亡後,顧炎武等思想家的嘆息說,自萬曆年間起,這些本該是國家棟樑的士子們,卻是人人沉迷於紙牌之中,滿腦想著牌桌輸贏,國家有事,又能指望誰?

三:該不該背鍋

葉子戲的瘋狂流行,是明末亡國前夜一樁叫多少遺民們跺腳嘆氣的奇現象。可為什麼這麼一項簡單活動,竟會火爆到這地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樑不正。

因為,比起好些士大夫對葉子戲的批評來,更叫人無語的事實是:玩葉子戲最瘋狂,玩法最突破尺度的,恰是明末的士大夫們。

明朝官員玩葉子戲,也是由來已久。就連好些名臣清官,都是鐵杆玩家。比如明孝宗年間的大學士謝遷,退休回家後,玩葉子戲能玩到通宵。不過他的賭博,不過是和家裡的孫子孫女們,賭些當地的點心名吃,純屬找個樂。

可隨著明朝越發腐敗,這事就不止找樂了。特別是萬曆年間起,拜萬曆皇帝多少年不上朝所賜,原先服服帖帖的官員們,從此也就撒了歡。外加明朝行政癱瘓,各級官員常見無所事事,自然也就湊一起撒開了打牌。還有好些官員,退休回家後也不閑著,直接開了賭坊,召集相熟的同僚們一道繼續玩。這又搭錢又耗精力的葉子戲,就是各級官員聯絡感情的手段。不會打?自然被瞧不起。

如此一來,葉子戲在明朝的朝堂高層,自然是無比風靡,因此也上行下效,而且這打牌遊戲還要玩錢,砸錢越多越刺激,放在當時明朝腐敗風氣里,自然也如魚得水。想給閣老尚書送孝敬?想跑官買官?以前還要跑斷腿求人,這下只要能混進牌局裡去,一把牌打完,就不動聲色把錢送出去。以《荊園小語》記載,很多士大夫沉迷其中,都是「窮日累夜,痴然如狂」,連呼「極有趣」——又好玩又能撈錢,當然極有趣。

但大明朝的腐敗,也在這火熱遊戲里越陷越深,直到積重難返。

甚至就是在明朝滅亡的前夜,明朝竟還因葉子戲鬧出雷事:李自成高歌猛進,大學士周延儒奉命離京督查軍隊,沒想到剛開動一百多里,周延儒立刻派親信持令旗快馬返京,這下把全北京城嚇了一跳,以為李自成已經打到城下。細一看差點暈倒:原來周延儒大人酷愛葉子戲,上前線才發現忘帶葉子戲牌了,趕快派人回北京來取——國難臨頭,竟還想著葉子戲!

大明王朝極低的效率,人浮於事的風氣,看看這狂熱打葉子戲紙牌的一幕,原因不難猜。

可這事情,真的只能怪葉子戲紙牌?那個葉子戲紙牌風靡的明末,已腐敗到骨子裡。玩物喪志,自然不可免。

參考資料:《五雜俎》《綏寇紀略》《明實錄》《大明會典》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槍斃命令執行者宋希濂談瞿秋白就義內情!
探微美國研究中國安全政策的青年學者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