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尤列:手刻「民國國璽」

尤列:手刻「民國國璽」

原標題:尤列:手刻「民國國璽」


2010年10月,供職於廣州博物館的學者陳鴻鈞與同事一道前往香港,協助香港孫中山紀念館籌辦《孫中山及其戰友文物展》。在紀念館中,他不經意間見到了一枚獨特的圓形象牙印章——印章上雕刻一大一小兩隻獅子,作滾繡球戲耍狀。紀念館的朋友介紹,這是孫中山早期親密戰友尤列於1900年手刻。這是最早呈現「中華民國」這個稱謂的紀念物之一。而通過這枚印章,也可一窺百年前這位革命重要人物的足跡。


雙獅鈕印章



前排坐著的四人即是「四大寇」,從左到右分別是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


人物簡介

尤列(1866~1936),


字令季,別字少紈,號小園,又號吳興季子,晚號缽華道人。廣東順德縣杏壇北水鄉人。22歲入廣州算學館,結識孫中山、鄭士良。常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等暢談革命,時人稱之為「四大寇」。1895年在香港參與組織興中會,對外名曰「乾亨行」。曾先後參加廣州起義和惠州起義的籌劃工作。1900年赴日本,被選為中和堂會長。次年赴南洋,於各地組織中和堂分會,以聯絡華僑工人及商販,籌集款項,並在新加坡創辦《圖南日報》,宣傳革命。至同盟會成立,中和堂遂歸於同盟會。辛亥後,反對袁世凱稱帝,組織救世軍討袁。1921年任孫中山護法軍政府顧問。後漸離政界,返居香港,設皇覺書院講學著述。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陳救國方略。不久病逝於南京。


與孫中山共同議定


「中華民國」國號


陳鴻鈞表示,辛亥革命成功後所定的國號「中華民國」,是1900年尤列與孫中山逃亡到日本橫濱,居于山下町前田橋一百二十一號番館時,共同商議定下來的。日本和辛亥革命的淵源深遠,近代中國多個反清組織,在日本均有成立總會或分會。「興中會」設有分會在橫濱,1895年的廣州起義失敗後,「興中會」便成為清政府打擊對象。尤列眼見「興中會」有江河日下之勢,於是於1899年在日本改組成立「中和堂」,繼續接力,與保皇黨對抗。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本部,孫中山在此重振聲勢,主導以後的起義行動。

對於「中華民國」的誕生經過,江冼所著《尤列事略》之《手定「中華民國」國號》一節中便筆錄尤列的口述云:「1900年……因念及中國歷代之所謂革命,費時費力,僅推翻舊政府,故革命後群雄角逐,人人抱有爭王爭帝之思想,所以內亂不息,徒苦人民,終非良策。孫尤二人乃於是年十月初六孫先生三十五歲誕辰之日,決定以『中華民國』為國民革命建國之國號,由尤列負責刻璽。於1901年元旦,召集同志數十人,及我國留學生王寵惠、張繼、蔡鍔、戢翼翚、程家權、吳棣貞、沈翔雲、劉伯剛、吳練之、秦力山及日人犬養毅等,於是日正午齊集在東京上野精養軒禮堂開會,由孫逸仙公布之,並通電各國說明『中華民國』是中國國民革命之建國目標,此舉已獲得世界人士之好感。再經十一年之努力,卒於1912年元旦,由逸仙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文再在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宣布使用此國號也。」


蔣介石欲調「國璽」


入中央博物院未果


陳鴻鈞表示,根據尤列的口述可以得知,這枚象牙印章是被作為「國璽」來看待的,其價值之珍貴可見一斑,而尤列在革命期間的地位和作用,也因「國璽作者」而愈加光芒四射。


繼1901年元旦孫中山向東京學界及國際社會宣布「中華民國」為革命成功之後的國號後,1906年同盟會開會追認,獲一致通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不久宣布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宣布使用「中華民國」之國號。

對於「中華民國」的內涵,1916年7月15日,孫中山在上海作題為《中華民國之意義》的演講時曾有深刻的闡述。他認為,共和國體乃是當時盛行於歐美的代議政體,其意義不夠積極,他要進一步實施直接民權,以建設一個「20世紀的共和國」,因而定名為「民國」。這實際上是和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相一致。


據《尤列事略》載,1946年蔣介石曾電請尤列後人尤永昌將此印璽交由教育部,轉中央博物院保管,後未果。2006年,該印璽正式由尤列曾孫尤迪光、尤迪桓交予香港特區政府代保管。


「民國國旗」最早的推動者之一


在孫中山的革命夥伴中,尤列是十分得力的人物,這與他的個人能力和思想發展密不可分。他從小博聞強記,據說所讀的書到中年還能背誦半數,孫中山在日本橫濱時曾當面稱他是「石龜肚」,極言其記憶力特強。1886年,尤列入廣州算學館。兩年後畢業,曾任廣東沙田局丈算總目、廣東輿圖局測繪生、香港華民政務司署書記等職,是一位傑出的測繪專家。除此,他在傳統學術上也有不俗造詣,著有《四書章句易解》、《四書新案》等,後人並輯有《尤列集》。

尤列曾經參加了惠州起義、廣州起義等孫中山早期發動的多次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成為革命運動在海外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06年,他受孫中山指派,建立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募集資金援助國內武裝起義。1910年,尤列秘密歸國襄助蔡鍔舉義。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他組織中和堂北伐軍,並策動滇、黔等省兵力東向抗擊清朝殘餘武裝勢力。


後來成為「民國國旗」的「青天白日旗」,與尤列也有莫大的關係。清末革命黨人使用的「國旗」式樣有很多種,主要包括興中會所用的「青天白日旗」,中國同盟會所修訂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及武昌起義時共進會所用的十八星旗、上海光復所用的五色旗、惠州陳炯明所用的井字旗等。其中「青天白日旗」為最早誕生的旗幟。旗的設計者是孫中山好友兼革命夥伴陸皓東。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時,革命黨人就打出了這面旗幟。後來該旗又在1900年惠州起義中使用。而尤列則在南洋各地創立「中和堂」時,要求各會均懸掛「青天白日旗」。這也是海外華僑團體以革命黨徽號作為標識的開始。不過當時旗上的日光分叉數多寡不一,後經孫中山解釋:日光叉數應當代表干支之數,也就是12,從此才確定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肥東發現甲午戰爭將領「委任狀」 初鑒為李鴻章親筆手書
二級上將龐炳勛的委任狀等檔案文獻(9件)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