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國際視野探討文化江南 多地學者共談文脈傳承

以國際視野探討文化江南 多地學者共談文脈傳承

12月3、4日,由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脈研究院承辦的江南文脈論壇分論壇「文脈傳承的國際對話(上、下)」在無錫召開。分論壇分為四場,來自夏威夷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師範大學、鎮江市文聯、翁同龢紀念館、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6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論壇,近20位教授作了主旨發言。

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教授主要從儒學發展的視角來探討江南文化。他認為與北方儒學的實證性相比,南方儒學側重於思想的創造性,同時更關注現實,呈現出經世致用的傾向,此外,江南儒學也具有多樣化的特徵。楊教授指出今天江南儒學的發展應注重把握儒學的核心方面,人和理的統一,同時在學術方面,加強不同思想、挂念的互動、交流、融合,自足現實,關注社會的變遷。

夏威夷大學成中英教授認為中國文化現在正處於和西方文明對話的歷史轉折點上,在中西方交往中應樹立平等的文化學習態度,並解決「本、體、用」三方面的問題,掌握文化的根源、價值基礎,健全實體、確立未來發展的方向感、價值目標。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何包鋼教授探討了以重商為主要特徵的江南文脈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在「一帶一路」視野下分析中國與世界文明的關係。他認為亨廷頓提出的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文明衝突並不能解釋現實,應從文明論角度看待「一帶一路」,深入探討如何實現文明交流。而江南文脈的意義則在於為回應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參考。

台灣輔仁大學潘小慧教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為中華文化核心的儒家倫理的問題,以如何對待「怨者」為例比較了儒家思想與基督教思想。她認為同樣以「仁愛」為核心的兩種文化有著不同的意義指向:儒家強調「以德報德,以德報直,以直報怨」,基督教則奠基於人神之愛,有終極關懷。在進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對話時應注意其背後不同的理論架構。

台灣輔仁大學尤煌傑教授從美學角度分析了北宋畫家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提出山水畫的追求為文人在負載著社會、家庭責任的現實生活中提供了一種理想精神生活的呈現,山水的欣賞具有與觀賞者分離、擬人化、對觀賞者產生作用三個層次,山水實則有著與人相同的本體結構,是人與自然合一的體現。

北京大學商金林教授,以俞平伯為例,探討了江南文人的特殊品格,俞平伯兼具新、舊特徵,這是深受家庭教育、師門傳承、結社求友等多方面的影響。作為江南文人,俞平伯一直懷揣著對家鄉的愛,對故鄉的眷戀。

南京大學胡阿祥教授首先以506年梁朝時期一封書信另八千士兵歸降的歷史故事為例,讚揚江南文化的魅力及其吸引力。再從氣象、地理、語言、歷史、經濟、人文、詩人等視角,來界定江南的豐富內涵。胡教授認為江南是自然與人文的合一,具有靈動、創新、轉型等特徵。

南京大學張曉東教授主講「三仁一聖」(泰伯、季札、子游、孫武)與先秦吳文化的倫理品質,這種品質包含了禮儀文化和武德兩大方面。太伯和仲雍是最初的開創者,季札、子游是其韶繼者。

南京師範大學張進教授探討了舉案齊眉的文化史意義,他認為舉案齊眉是孟光對梁鴻的舉案齊眉,而不是梁鴻對孟光或夫妻之間的舉案齊眉。舉案齊眉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偶然事例,但在越來越強調男尊女卑的時代潮流下,也恰恰成為「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的楷模。從這個意義上說,舉案齊眉的出現又是一個必然現象,只不過其時間早晚和影響大小而已。

南京藝術學院孔慶茂教授討論了無錫錢氏家族家學與家風,無錫錢氏是近代著名的文化世家,出現了錢基博、錢鍾書等文學大師,也出現了像錢鍾韓、錢鍾泰等著名科學家,錢孫卿、錢中漢等社會活動家。中國傳統的家學淵源,在近代西學東漸過程中完美的結合,既有嚴格系統的家教,又有學術上的民主自由,形成了良好的成才環境。

南京師範大學徐克謙教授,討論了《江蘇儒學史》的寫作範疇,並在全球文化對話交流的背景下,探討了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江南文化中尋找普世價值的闡釋基礎,強調雖然中西方文化對人類核心價值的闡釋路徑、方法、角度不同,但是回歸到人本身對美好生活的述求,兩者是相通的。

東南大學王華寶教授分析了江南文士段玉裁的文化觀念與從政理念,段家有「不耕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的祖訓,養成了他讀書從政均重「君子之直立」;治學則以「實事求是」為宗旨,力求「開拓創新」;觀念上則尊師重道,唯道是從;出仕從政即樹立「清廉親民」的理念,強調縣官的重要作用。研討段玉裁的學術思想,探究其從政理念,應當對當今學風建設、為政之道、文化建設、社會文明進步等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東南大學魏福明教授講述了佛道融合對高淳水陸的影響,他認為高淳水陸畫中紙版畫的「鬥牌」形式獨具一格,佛道融合色彩濃烈,對道教諸神的刻畫較為全面,此外,水陸畫在高淳地區亦為道教所汲取,全方位參與到了大量道教法事活動之中。由此可見,水陸文化與佛道融合是一個大命題,基於佛教單一角度所進行的「南北水陸」探究有待商榷,針對高淳歷史上這一佛道深度融合與水陸文化興盛的獨特背景,深入探究、保護高淳水陸文化亦勢在必行。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馮保善教授,從晚明「大眾娛樂文化」崛起的歷史語境下,通過對馮夢龍著述性質和理論主張的全面考察,認為馮氏著述的「大眾文化」特質,其所取得的卓異成就,以及他對於文化大眾性、娛樂性、教育性系統深入的認識闡發,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晚明「大眾文化」的巨擘和旗手。從這一角度論定馮夢龍的文化貢獻,庶幾更能切合其文化貢獻的實質。

鎮江市文聯王川教授本文介紹了中國山水畫的起因,宋代繪畫傳統,以及米芾與傳統山水畫之間的關係,創立「文人畫」流派的原因,以及「文人畫」的宗旨和特點,點出了他個人風格形成與江南的關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的原因。

蘇州科技大學李正春教授探討了宋無詠詩的敘述藝術,宋無是元初蘇州籍作家,其《啽囈集》繼承了前人「以詩存史」的傳統,上承唐代李賀,下啟元末楊維楨一派。其詠史詩對歷史的切入和對史料的運用呈多元化格局,豐富了詠史詩的敘事藝術。

常熟理工學院沈潛教授分析了都市文化語境下曾樸現代作家的身份建構,他認為立足於近代上海多元並存的都市文化語境,曾樸由古城走向都市的文學人生路上,依託報刊、書局等現代化公共傳媒渠道,以及日常化人際交往的公共領域,努力尋求並確認自覺的身份認同,進而實現了從一個傳統士子轉變為自由作家現身的現代知識分子之轉型。

揚州大學明光教授認為,揚州平山堂自宋代歐陽修創建以降,文士騷客登臨雅集、歌詠抒懷,代有其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可見平山堂文脈千年不絕。究其意涵,略有三端:勾畫平山堂之盛跡,重在選址之勝、山堂之高、景色之美;其二,發抒懷古思齊之情,則有感嘆興亡、追念前賢、傳承前賢諸端;其三,揭櫫平山堂文化意義,將其從文章太守提升到禮教風化之高度,從而不僅建構了平山堂文脈的歷史記憶,也深化了其文化影響和當代價值。

分論壇在國際視野、跨學科視域中,梳理江南文化脈絡,探討江南文化的品格特徵及未來走向,充分肯定江南文化的豐富內涵、靈動創新。(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風波再起!萊溫斯基爆料稱柯林頓指使其就性醜聞作偽證
農家樂樂了貧困戶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