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鼠疫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保持警惕

鼠疫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保持警惕

鼠疫原發於嚙齒動物之間,並能引起人間發病甚至流行,傳染源主要是嚙齒動物,傳播媒介主要是蚤類,肺鼠疫病人也可成為傳染源,造成人間鼠疫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鼠疫為甲類傳染病之一,俗稱「一號病」。

鼠疫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保持警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鼠疫患者表現為危重的全身中毒癥狀,發病急劇,惡寒戰慄,體溫突然上升至39~40℃ ,頭痛劇烈,有時出現中樞神經性嘔吐,頭暈,呼吸急迫,很快陷入極度虛弱狀態。其發病人數如以10 年計,20 世紀70 年代年均發病14.5 例,80 年代年均發病10.2 例。進入20世紀90 年代後,人間鼠疫病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其中1990 年發病75 例,1996 年發病98 例,已經呈現出高發態勢。2005 年達最高峰,2006 年後逐年下降,近幾年人間鼠疫疫情趨於平穩,多散發在西部旱獺疫源地,與獵捕、食用旱獺等習慣有關。2011 年發病率降至最低值,2012年又有小幅上揚。

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鼠疫防治工作,1981 年中共中央北方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改為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1998 年鼠疫管理職能劃歸疾病控制司,2006年納入衛生應急辦公室管理。鼠疫防治工作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政府負責、社會參與、強化監測、綜合治理、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原則。目前的主要防治策略是:嚴密監視和有效遏制人群周邊動物鼠疫疫情,防範人間病例發生,有效控制人間鼠疫疫情流行。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東北黃鼠疫源地和南方家鼠疫源地的一些省(區)基本控制了鼠疫的流行,但在某些疫源地還有動物鼠疫的流行。因此,我們要有與鼠疫長期鬥爭的準備。(參考資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6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蔥姜蒜花椒大料辣椒面,植物調料有抗菌作用
預防心腦血管病,膽固醇低點好!這篇文章把膽固醇全說明白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