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傳一刻208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真傳一刻208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真傳一刻208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講者簡介

曹然,1988年3月生,吉林長春人,民革黨員,研究生,中醫學博士。

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傳統診療醫院副院長、針灸科主任,吉林省第十二屆青聯委員;民革吉林省直中醫藥支部副主委;第八屆長春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針灸學會理事;頤仁青年中醫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葯膳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曾代表長春中醫藥大學參加第一屆、第二屆全國針灸臨床技能大賽。曾多次受邀為國家領導人和中央領導進行疑難病的純中醫中醫診療,獲得高度認可。平均每年門診量達萬餘人,深受吉林省內外患者的信任和好評。

中醫家推薦

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張大昌先生隻眼獨薦溫脾丸,後有愛新覺羅·恆偉先生獨具慧眼驗證其臨床價值,復又帶領門人學生總結髮展為溫脾法式。本文曹然老師將分析溫脾類方在當今時代的實用意義,順著歷史演化脈絡與大家分享溫脾類方不同劑型的化裁範式,並提示同道朋友們,用方須經歷從執方到方執再到破方執的階段,方能得心應手。因篇幅過長,將分篇刊出,本篇主要講述溫脾湯在《千金方》的化裁運用。

■ 溫馨提示:本文約7345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一、開 場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曹然。首先作為東道主,非常歡迎大家從全國各地來共同參與這個為期五天的暑期班。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講溫脾類方,這件事還真是有緣起的,2014年我和愛新覺羅·恆偉先生結緣,但在2012年,當時恆偉先生就以「一程十發」為網名與諸多業內中醫人交流,反覆提到了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張大昌先生對於《備急千金要方》溫脾丸的感悟,「脾胃是用,主在消化。消者,以除糟穢也;化者,蒸其清精上升以為營衛也。中焦乃陰陽交混之處,治中部方極難撰定,唯《千金》溫脾丸堪備職耳」。恆偉先生獨具慧眼,再次發現了溫脾丸的臨床價值,不愧當年大昌先生對溫脾丸治療中焦諸病給予的極高評價。從此之後,我在臨床和學習之時,對整個溫脾系列方劑就給予了比較多的關注。這節課我尋思講一下從理論到臨床的內容,那麼就選擇了這麼一個題目。

我仔細梳理了這個溫脾類方之後,還有點後悔,因為這個溫脾類方涉及到的範圍很大,本來一開始主要想講十張方,然後對比來對比去,發現要講很多,在歷史上溫脾類方實在是太多了,我找了四十多張方子,歸納為三部分,包括湯、丸、散,然後這堂課因為時間的關係,就講溫脾湯和溫脾丸的部分。

在這裡先說明一下,本次課我並沒有把溫脾類方放到象數的高度去解讀,首先我的水平很有限;第二我是站在中醫學理論與臨床結合的角度考慮,在想如何能把一系列溫脾類方,遵循歷史醫家的衍義,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化裁範式,分享給許多剛上了臨床,但是還不會運用中醫思維臨證,甚至漫天搜方、尋方,專註於專病專方而療效差的中醫學子。所以這堂課僅僅只是給同學們打開一扇學習溫脾類方的窗戶而已,希望後續大家在學習和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運用思路和風格。

二、最早的溫脾湯

那我們先看一下溫脾類方湯劑的部分。

溫脾湯 《肘後備急方》 晉·葛洪

組成:人蔘、附子、乾薑、大黃

主治:脾胃中冷結實,頭痛壯熱,但苦下痢,或冷滯赤白如魚腦,脾氣不足,虛弱下痢。

溫脾湯最早見於是哪部書中呢?是晉代葛洪寫的《肘後備急方》。但是這張方當時並沒有傳世,在金朝楊用道整理的《肘後備急方》中也沒有見到,後來是在明朱棣的《普濟方》的第221卷中收錄了這張溫脾湯,並指出出自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所以按照這個記載來看的話,這是我們現存可考究的最早的一張關於溫脾類的湯劑。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人蔘、乾薑、大黃、附子,附子、乾薑溫里,大黃攻下,人蔘補中,主治「脾胃中冷結實,頭痛壯熱,但苦下痢,或冷滯赤白如魚腦,脾氣不足,虛弱下痢」,簡單而幹練。

咱們這堂課,我不想把它講成一個方劑課,我們的目的是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研究類方,對比每一張方子隨著時間推移的加減變化,理解每一張方子的使用範圍,以及在不同的疾病當中的運用。我在查到《肘後備急方》的溫脾湯後,就把所有叫溫脾湯的羅列在一起,開始找它的成方的年代,了解它的時代背景。

三、溫脾湯源起治療霍亂

我發現早期的溫脾類方治療的疾病,幾乎都是這樣一個病——霍亂。大家如果去讀《諸病源候論》,就會發現事實上在戰亂的年代我們古人經常把幾樣病看得很重,比如中風、霍亂、腳氣病,溫脾湯的源頭,就在戰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而這類湯劑的使用,在很多的朝代講的就是霍亂。

早期的霍亂病和我們今天理解的霍亂的弧菌感染,是有不同含義的,古人指的霍亂是一個更廣義的概念。在《黃帝內經》中記載,《靈樞·經脈篇》有「厥氣上逆則霍亂」,在《素問·氣交變大論》當中是這麼說的,「歲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而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當中也有這樣一句話,「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土郁之發,為嘔吐、霍亂」。簡單地說,古人說的霍亂主要表現是吐瀉不止,有一個反覆的過程,所以有人用四個字來概括,叫「揮霍繚亂」,怎麼理解呢?實際上當人體腸胃氣機出現逆亂之後,整個中氣胃氣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變化,形成的上吐下瀉不能自治,就稱之為霍亂。比如我們看到夏秋之交的時候,很多人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這也是霍亂。但是這種急性胃腸炎,並不是真正的現代醫學上講的弧菌感染的這種急性的、傳染病性質的霍亂。

我們知道,建國初期還有很多地方曾經暴發過幾起霍亂,當年北京天津暴發霍亂弧菌的大面積感染,一個人上午吐瀉之後,第二天就死了,然後幾個人把他扔到火葬場,結果帶走他的這幾個人回來也都死掉了,這是很可怕的一個疾病。而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在隋朝以前,鼠疫和霍亂是非常常見的傳染病,特別是戰亂年代,戰場屍體處理不當,影響水源的清潔,很容易造成這樣一類疾病的爆發。溫脾湯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四、溫脾湯在當今時代的實用意義

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講這樣一個溫脾湯呢?尤其我們知道它離現在的這種傳染病的霍亂還比較遠。其實關鍵就是要理解在這個時代講溫脾湯是有臨床實際意義的。我現在可以跟大家這麼講,溫脾湯在現在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因為我們今天中國人的病,很多都是跟吃有直接關係。

當今時代處於物質大豐富的階段,我們吃肉的比較多,非冷即熱,非辣即甜,是吧?現在我們中國人吃的所有的食物,反推三四百年前,是沒有這樣的做的,以前一直吃的都很簡單。中國古代就是個農耕大國,雖然在隋唐時期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流,進行了長年的通婚,融合成中華民族,但是每天吃的這些東西依然都是以穀物為主。

另外,我們今天雖然物質上開化了,但是在吃上有很多問題,首先一個就是寒冷,因為有冰箱的存在,你開冰箱就可以拿東西吃,對吧?但其實每個人的腸胃都是有工作規律的,在體表三十八攝氏度人就覺得發熱了,但是胃的工作溫度不一樣,它是在四十八攝氏度上下,身體好一點的人溫度更高,在五十攝氏度上下。那麼你吃一個零攝氏度以下的東西,溫差達到六十多攝氏度,在瞬間就讓胃的工作啟動不了了,它需要大量的血帶動這一整個冷氣循環,然後再重新回到工作當中傳導化物。胃是五臟六腑之海,幾乎所有的這個氣化都有參與,如果胃保護不好,那麼脾會怎麼樣?一定會多幫胃來進行代償。脾胃一傷,百病叢生。

臨床上好多父母帶著小孩來,大夫,趕緊看看我家孩子,肚子疼了一天了。問吃啥了?吃了一根冰棍。那我們處理很簡單,如果說沒有現成的湯藥,可以讓小孩服附子理中丸,如果說小孩現在腹痛得很厲害,可以做一下小兒推拿,做個艾灸,做一個烤電,讓胃恢復到它的工作溫度上就好了。

臨床上也常常有這樣的患者:來到了診室,他一直按著肚子,你把他手拿開之後,他說大夫我肚子很涼,不舒服,按一會兒就舒服了。然後這時候你給他一杯熱水喝下去,他覺得很舒服,但是一會兒又不舒服了。有沒有這種情況?非常得多。現在空調、冰箱盛行的時代,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然後有時候我們用簡單的和胃的方法,給他吃一些健胃消食的葯,可能會好一兩天,但是第三天第四天又沒有效了。往往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他可能就是突然間吃了很多涼東西,寒氣阻滯在中焦。

早期的這種實寒,溫里還是有效的,像《傷寒論》當中也有提到過霍亂,就是這種寒氣阻滯在中焦,用理中丸溫里,在後期的演變中還會有四逆湯,包括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等等。但是一旦形成了這種寒積於胃,如果這個實寒不能被攻下去的話,光靠溫里是解決不了的。我們看到,《肘後備急方》溫脾湯的主治是「脾胃中冷結實」,雖然「苦下痢」,伴隨著大便不成形,這時候大家千萬不要不捨得用大黃,方子里還有人蔘附子乾薑,沒有問題的,加一味大黃之後可以直接把中焦和下焦的冷積一併瀉出,很快就可以做到藥到病除。所以我們今天講溫脾湯的時代意義,就在這兒。

五、溫脾湯歷史縱觀

那麼我們今天把《肘後備急方》的溫脾湯作為一個主方,和其它的方子進行對比。首先是《千金方》里的溫脾湯,總共有六張,我們一起來學習。

方一

溫脾湯《備急千金翼方》卷第十三·心臟·心腹痛第六

組成:大黃(五兩)乾薑(三兩)當歸(三兩)甘草(二兩)附子(二兩) 人蔘(二兩) 芒硝(二兩)

主治: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

煎服法: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第一張要對比的方子是什麼?就是《千金翼方》卷第十三溫脾湯。該方與《肘後方》的溫脾湯相比,是把大黃和芒硝並用,加了甘草,相當於調胃承氣湯,通瀉的作用比較強,並加入了當歸潤腸通便、養血活血,專門主治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屬於典型的溫補攻下型。

這裡用到當歸是要補氣血。如果大家去查一下文獻的話就會知道,這個霍亂在中期的時候有的人會拉血屎,這個血一拉就成片狀,常常這種腹瀉會造成人正氣的虛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在考慮屎血的同時,也要兼顧到患者的氣血問題。

方二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臟下·熱痢第七

組成:大黃(四兩)人蔘(二兩)甘草(二兩)乾薑(二兩)附子(一枚)

主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不消。

煎服法: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與後溫脾湯小異,須大轉瀉者,當用此方,神效。

第二張方子也是記載於這個《備急千金要方》,在卷第十五·脾臟下·熱痢第七。我們來看它的主治是什麼?「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食不消」。藥物組成呢,僅僅比葛洪的那張溫脾湯多了一味甘草。

以我個人的經驗,甘草有什麼作用?緩中補虛。當我們希望這個藥物在腸胃中停留時間稍久一些的時候,可以加一些甘草。「飲入於胃」與「食入於胃」在身體裡面走的渠道不一樣,如果湯劑加了甘草,可以稍微延長在腸胃的停留時間,這個是從人體氣機升降的角度來講。另外我們看一些早期的關於霍亂的文獻,很多人得了霍亂痊癒了,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瀉下,接下來是消瘦,最後得了癆病,那麼「下久」的人,也就是長期瀉下的人,可以說把陽氣瀉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我們首先一定要用甘草固護他的中焦。畢竟這張溫脾湯還有大黃四兩,如果說我們現在一兩摺合成15.625克,四兩應該是62.5克,劑量還是很大的,即使這裡有二兩人蔘,瀉下的力量依然很強,所以要加甘草來延緩一下它的降瀉速度。

我們看它後面的煎煮法,「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時下大黃」,大家一定要知道是為什麼——臨熟時下大黃以降瀉。那麼這張方子和後面的相比,具有一個變化,我一會兒講。

方三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臟下·冷痢第八

組成:大黃(三兩)桂心(三兩)附子(一兩)乾薑(一兩)人蔘(一兩)

主治:積久冷熱赤白痢。

煎服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與前溫脾湯小異)。

下面說一下第三張,它和第二張容易混。這張溫脾湯組成是大黃三兩、桂心三兩、附子一兩、乾薑一兩、人蔘一兩。和我們剛才看到的第二張方子相比,有什麼變化呢?它沒有甘草,是吧?加了什麼?加了桂心。煎服法「以水七升煮取兩升半,分三服」。它的主治是什麼?叫「積久冷熱赤白痢」。

這張方加了桂,一定是有了陽虛的癥狀,長期瀉下之後造成了陽虛的這種狀態,所以加桂三兩,溫補散寒的作用是比較強的。為什麼去掉甘草呢?我們剛才說加甘草的目的,臨床上簡單直白地來說,就是用湯劑的時候讓它延長在腸胃的停留時間,對吧?那麼去掉甘草之後,會變成什麼呢?在《傷寒雜病論》當中,很多太陽病的方子有沒有去掉甘草?大家回去看一看,對比一下。

方四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組成:甘草(四兩 )大棗(二十枚 )

主治:食飽而咳。

煎服法: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溫服之。

第四張溫脾湯,載於卷第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這也是整個《備急千金方》,包括《千金翼方》所講的溫脾湯當中,最特殊的一個方子。它只有兩味葯,一個是甘草,一個大棗。而它的主治呢?不是我們所說的霍亂,是治療什麼?食飽而咳。

我們臨床常常見到,患者來了,你問他怎麼了?他說我這兩天就是咳嗽,而且這種咳嗽往往是什麼?他不是每天都咳,而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發病。你再仔細看的話,通過診脈發現,往往大腸有弦滑之象。這個時候要多問一下,包括他飲食是不是逢食必飽?臨床上好多患者來看病,你問他吃東西吃的多不多?十個有九個說我吃的正好。如果你再細問,最後得出的結果往往是什麼?他吃的很多。其實現在對於飽的概念,跟以前不太一樣了,以前的人可能是好久吃不上飯,今天吃到位了,這個叫飽,而我們現在說吃飽了,往往都是快要吃到撐了,是吧?那麼這個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內經》說「飲食自倍,胃腸乃傷」,這不是一句空話。

這個溫脾湯有甘草、大棗這兩味葯,構成一張非常簡單的方子。我們看方子里有甘草四兩,生甘草是可以止咳的,而且可以化痰,同時還可以什麼呢?祛痰。有的人痰很粘稠,卡到咽喉出不來,然後又不願意吃湯藥,怎麼辦呢?拿一點生甘草,回家煮五分鐘,放到茶杯里每天喝一點。甘草不能煮太久,如果煮得過久會非常甜,也很難喝,煮的甜味剛剛好,每天都喝一點,不久燥痰化開之後就很容易咳出來。

病人吃撐了,引起的咳逆、喘,給他用這個方,用大劑量的甘草。我記得有一個病例,患者是因為中焦虛弱引起的咳嗽,我用過50克以上甘草,效果顯著。這種咳嗽的鑒別很簡單,就是特定時間、特定情況發作。長期接觸臨床的話就會知道,如果是因為外感或者典型的臟病的話,咳嗽是很頻繁的,而這種食飽而咳是偶發的,臨床上不難鑒別。

方五

溫脾湯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補五臟第四

組成:乾薑 大黃(各三兩)人蔘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二兩)

主治:主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煎服法: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咱們講一下第五張溫脾湯,出自《千金翼方》當中的卷十五·補益·補五臟第四。它的組成是乾薑、大黃、人蔘、附子和炙甘草,主治範圍是「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我們看到有「上入下出」這樣的辭彙,常常就是指霍亂的存在,又吐又瀉,這邊吐,這邊就開始瀉。大家千萬不要小看又吐又拉這樣的病,病人中氣已經虛衰,往往是非常危重的疾病,全國每年都會出現很多因過度吐瀉,造成陽脫的死亡病例,「甘者緩也」,甘草當用,同時這裡「脾氣不足」,所以方子里加了一些甘草,這個還是體現的比較明顯的。

方六

溫脾湯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補五臟第四

組成:乾薑(三兩)桂心(三兩)當歸(二兩)炮附子(二兩)

人蔘(二兩)甘草(二兩)半夏(四兩)洗赤石脂(三兩)炙白石脂(三兩)川芎(二兩 )

主治:主脾氣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煎服法:上一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第六張溫脾湯載於《千金翼方》第十五卷,它是由半夏、乾薑、炙白石脂、洗赤石脂、桂心、當歸、川芎、炮附子、甘草、人蔘組成的。我們觀察它的藥物,具有溫中理虛、調和氣血、燥濕止瀉的作用,用於治療脾氣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的病症。

這張方子與前面具有溫下作用的溫脾湯相比,雖然也用了參、附、姜、草等這些溫中補虛的藥物,但並沒有使用大黃、芒硝通瀉的葯,配的是什麼呢?一些調和氣血、燥濕止瀉的藥物,比如當歸、川芎、半夏、赤石脂和白石脂。所以說這張方子是溫脾湯當中具有補益同時厚腸止瀉作用的,而非單純溫下。

從執方到方執,再到破方執

上面我已經把《千金方》的六張溫脾湯講完了,其實這些方子的加減變化,我們可以列成一個表格,如果你覺得溫脾系列挺實用的話,這些不同的藥物就是你臨床加減法的開始。一個醫生最開始一定會經歷一個階段,在上臨床工作之前,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但是上了臨床一定要清楚,就是這個階段叫執方,我相信很多的咱們的醫生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最後一定要到什麼?到方執。

執方是什麼?方執又是什麼?大家可能現在沒有體會。我們發現很多名老中醫,包括一些國醫大師,還有一些民間中醫,越是患者量多的醫生,他們使用的方劑範圍其實並不是太廣,主要就是對方子進行化裁變化,但是患者說效果很好。那麼我們能說他們什麼都不會嗎?或者這個療效都是虛假的?或者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學術傳承?不能,因為他們首先一定是完整地經歷過從執方到方執的過程。

那麼在經歷這個從執方到方執的過程當中呢,還有一些學者和臨床家又有了新的變化,叫破方執,這是一個嶄新的階段,但這個階段維持的不會太久。我自己在臨床上每兩三年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好像什麼都不會用,常常自己喜歡用的一些方子都不認識,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翻開一些經典,看看你常常用的這張方子,和經常治療的這些病,在歷史上的名家當中有沒有一個傳承,有沒有一些非常經典的化裁方案和加減藥物,這樣就可以為我們在執方和方執之間重新選擇,破方執後進入到各方更高層的運用。那大家可能就會有疑問,你都已經破方執了,還用曾經的這張方嗎?用。但是這個時候是不一樣的,臨床的化裁,劑量的加減,會更得心應手。

我就覺得在去年冬天的時候遇到這個狀態,和張馳老師也交流過,就感覺怎麼用這個方子都不順手,每天看完病不快樂。就是因為你這個方子用不好,所以這樣時候一定要回頭去看書,回頭翻一些經典。我常常瀏覽《千金方》,看看那些簡短的小方,兩味葯、三味葯、四味葯的,然後把一些有相同藥物的一些方子,整合在一起拿來對比,在臨證當中自己再去應用,這樣就更得心應手。

還有,我經常早晨上班之前,把手機打開,看看今天的農曆,看看這兩天的天氣,然後再看看到節氣的第幾天,我們中醫一定也是要看天吃飯的,要懂天時,天氣在變化,我們的方向也得跟著調。尤其是在這個節氣之交,或者碰見特殊天氣,或者碰上初一十五月亮的朔望,可能就會有明顯的臨床指征的變化,那麼我們的處方、藥物的劑量也會有明顯的不同。患者吃藥之前沒什麼不舒服,突然間感覺不舒服了,那麼你要看看,是不是有天氣的變化、日變星辰的變化,處方也要相應做出變化。

所以我們說用方不僅要在葯的方面去化裁去體會,從執方到方執的同時,還要破方執。很多成名的臨床家,雖然我們看他們經常用的方子只有固定的幾個,甚至是一個方子,但是確實不是單純的就這麼一張方子,比如同樣的一張逍遙丸,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會用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臨證效果。所以中醫一定要用相對包容的眼光看問題,取其長來補自己的短。


真傳一刻208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整理校對:遊藝 戴欣芮 陳劍城

審核:曹然

編輯:朱麗莉

聲明:

· 本文來源於曹然老師2018年7月在「從經典到臨床」優秀中醫學子長春中醫藥大學暑期培訓班的學術報告,由中醫家組織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感謝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深圳市頤仁中醫基金會、頤仁青年中醫會、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傳統診療醫院、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大力支持。

·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切身感受!針灸扎跳治療不明原因慢性腰腹疼痛
原創專欄|《千金方》觀止:大半夏湯(二)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