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技來電:iPhone真的要放棄Touch ID嗎?

科技來電:iPhone真的要放棄Touch ID嗎?

智電網訊:目前,智能手機發展速度很快,曾經的經典不知大家都有沒有記得,正是因為經典它才難以超越,但是創新必須要有,曾經國外電子產品創新點很多,慢慢時間的積累,中國在電子產品市場上發展超越國外,創新點也開始增加。

回想起來,2013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5S,它算是一台非常經典的手機,搭載全球首個64位架構處理晶元,並在iPhone經典的物理按鈕上集成先進的生物指紋識別技術,就是因為如此經典,一問世銷量可以說是響噹噹的好。

就是這個生物指紋識別技術,被蘋果命名為「Touch ID」,它作為iPhone5S上的「殺手級」功能,早已為人們所熟知,自從去年蘋果推出iPhone X之後,臉部識別技術成為了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Face ID的出現終結了Touch ID的生命。

1、Touch ID我們可能要說一聲再見

在蘋果推出iPhone X之後,就徹底取消了Touch ID功能,並且用Face ID人臉識別代替,當時外界對這一消息基本都持懷疑態度,多數人認為蘋果不會放棄沿用多年並已經成為市場主流的指紋識別技術。

但事實證明,蘋果真的是這麼做了,正是因為iPhone X並沒有採用後置指紋或屏下指紋的方案,當然,它也沒有將指紋感測器放在加長的電源鍵上,而是用最新研發的Face ID人臉識別技術徹底取代了。

我們甚至可以想到,這使得蘋果旗下的iPhone產品同時採用了Touch ID和Face ID兩種解鎖方案,當然,如果是iPhone X系列會搭載Face ID功能,如果是iPhone 8數字代表會使用Touch ID功能,我們可能很快說再見了。

點評:蘋果推出 Face ID 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的和安卓手機進行差異化競爭,雖然人臉識別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技術,但蘋果有能力將 Face ID 用戶體驗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這也是蘋果一貫的產品策略,不求最早,只求最好。

2、Face ID是未來 Touch ID是曾經

曾經在iPhone X發布會上,最引人矚目的當屬Face ID功能,通過包含前置攝像頭、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在內的一整套原深感攝像頭系統,能夠用於安全地解鎖iPhone、使用Apple Pay、訪問各種需要身份驗證的APP和眾多其它新功能。

當然,除了宣傳原深感攝像頭系統的一系列黑科技之外,最令人驚訝的是,蘋果聲稱面容ID是比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更安全可靠的新方式,而且這一套強大、安全的驗證系統,用起來甚至比Touch ID還要方便。

現在可能有人想念Touch ID,憧憬屏幕識別技術的未來,並不斷批評面容ID,但不可否認面部識別技術已經是一種相對成熟、可靠的技術,蘋果可以幾乎毫不費力的方式實現這項技術,不存比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更難的手機設計和製造等問題。

點評:說到未來前景,蘋果基本上已經明確表示,iPhone X解鎖了iPhone的下一個十年,代表的是未來的iPhone,說明蘋果的長期目標就是讓面容ID完全取代Touch ID,而且,這裡所說的就是未來手機發展的變化。

3、未來設備蘋果重新引入Touch ID

近日,蘋果公司可能正在考慮將Touch ID指紋識別重新應用於未來的新設備,不過,即使Touch ID真的會重新出現在蘋果設備上,該公司也會對這項特性進行重大的改動,畢竟蘋果已經移除了物理 HOME鍵。

蘋果帶來了一種可能性,即這家位於庫比蒂諾的科技巨頭會在未來的設備中實現嵌入式Touch ID,具體來說,英特飛和歐菲光正在與另一家供應商宸鴻科技展開競爭,以贏得未來蘋果iPad產品的觸控模組訂單。

雖然2018年的iPad Pro系列已經將Face ID作為主要身份驗證方法,但蘋果可能會在2019年的低端 iPad機型上保留Touch ID,問題在於蘋果公司是否會為其低端iPad機型配備屏下Touch ID,比如9.7 英寸iPad和傳聞中即將更新的iPad mini系列。

點評:在iPhone上使用雙重身份驗證方法將可以讓設備更加安全,那些不喜歡使用Face ID面部識別的人也可以重新使用Touch ID來解鎖設備,引入屏下Touch ID功能不能說是蘋果的一次倒退,這只不過是蘋果借鑒自己的過去,然後在設備上添加了一個不算新的新功能。

好了,本期科技來電 到此結束,我們下期見。

新鮮資訊,熱辣點評,盡在科技來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電網 的精彩文章:

榮耀10青春版評測:愛拍一族手中的顏值利器
小愛同學3.5新版本今日啟動更新,快來召喚「微軟小冰」吧!

TAG:智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