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中日經貿合作研討會在東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周莉):12月3日下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與日本經團聯共同舉辦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中日經貿合作研討會,中日兩國經濟界、智庫學者、友好團體、華僑華人代表等200餘人出席。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曾在改革開放初期參與對華合作以及鄧小平訪日接待工作的日本友人出席。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為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換文儀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對日本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這也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戰後首次訪問日本。訪日期間,除了與日本政界人士展開廣泛交流之外,鄧小平還參觀了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日本代表性企業,親身體驗日本的「現代化」,東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那個時候,鄧小平的心中已經開始勾勒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正式確定了改革開放路線,而鄧小平的日本之行則被輿論界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之旅。正如駐日大使程永華所說:「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與中日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這兩件大事不期而遇。這一時間上的巧合也造就了中日關係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密切聯繫、相互促進。」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談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在場的中日嘉賓都會不約而同地回憶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日本友人看來,那是一位「熱忱、謙遜、富於幽默,非同一般的領導人。」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外孫女渡邊滿子在研討會上談起了關於外祖父與鄧小平的一段軼事:1979年,時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訪問中國,12月6日與鄧小平會見時,大平首相問鄧小平,「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確立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現代化的藍圖具體是指什麼?」鄧小平沒有立即回答,他考慮了大約一分鐘時間,然後說:我們提的「四個現代化」,可能和你們想像的不同。人們可以吃飽穿暖,我把這個叫「小康」。從小平身上,日本首相深深感受到了其對中國發展抱有的極大熱忱與謙遜的態度。
松下電器執行董事、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橫尾定顯通過一段珍貴的視頻資料講述了松下如何與中國結緣:1978年10月28日,鄧小平到位於日本大阪的松下電器茨木工廠參觀,並與陪同參觀的松下創始人、時任公司最高顧問的松下幸之助進行了交談。參觀中,鄧小平突然直接向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請松下老先生及在座諸位幫忙,支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松下老先生肯定地回答說「一定全力相助」。就是這次傳奇性的會見,為松下公司開拓中國市場打開了一個突破口。經過大約40年的發展,目前,松下電器在中國一共開設了75家分公司,約有6萬名員工,年銷售額約600億元人民幣。
日本《每日新聞》報社退休記者大林主一40多年前擔任田中角榮相關報道的政治部記者,曾經參加了田中角榮1972年訪華時的報道。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時,曾特地來到日本記者俱樂部,出席了約有400名記者參加的記者招待會。那是大林第一次見到鄧小平。他還清楚地記得鄧小平被問到有關釣魚島歸屬問題時的回答,「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鄧小平舉重若輕、機智而風趣幽默的回答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為契機,大林記者與中國結下了深厚情誼,40多年間數十次到訪中國,曾採訪過兩國多位政要。他反覆強調,「日中之間應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建立起坦誠溝通的密切關係。」


※「和而不同書畫匯」2018首爾巡展開幕
※韓稱韓朝今起討論鐵路聯合調查日程 調查或本周啟動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