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三國魏蜀吳,對咱們中國人來說絕對是家喻戶曉,由曹操奠基、曹丕建立的魏國,可謂風雲一時,地盤和實力比劉備的"蜀漢"和孫權的"東吳"都牛,雖然最後被司馬家給篡了,但在人們心目中,"曹魏"各方面都比司馬家的"晉"強太多,史學家也常把三國兩晉時代稱為"魏晉"。其實咱們中國歷史上,不止三國老曹家一個魏國,還有幾個魏國也比較矚目,影響力也不小,只不過它們的BOSS沒有曹家父子人氣那麼高。

"魏"最早成為一國之名,就是昔日春秋霸主晉國被一劈三半後所分出來的那個"魏國",另倆是趙國和韓國,正所謂"三家分晉"是也。不過,這個魏國,並非皇帝建立的帝國,那時候還沒皇帝呢,"魏"只是諸侯國而已,即"戰國七雄"之一。

這戰國時代的魏國,首都先在安邑(今陝西夏縣),後在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是戰國七雄中最早進行升級更新,也就是"變法"的國度,當時魏國的BOSS是魏文侯魏斯,他聚集了一大幫精英為自己所用:政治高手李悝搞改革、行法制,軍事高手吳起練兵打仗,那個著名的水利高手西門豹也是魏文侯的手下。魏國的"武卒"(吳起打造)堪稱戰國七雄中的超強勁旅,比它多十倍的秦軍都能被它踹翻(即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魏國在七雄中牛叉了一百年左右,然而後來遭遇了齊國的軍事奇才孫臏,魏國被打殘了,從此越混越衰,而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華麗變身無敵小強,最終魏國和其他五個諸侯國都被秦王嬴政給滅了。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魏國

"魏"成為皇帝的國號,就是三國時代,關於"曹魏"的歷史,大夥都挺熟悉的,咱不再多說。轉眼到了東晉十六國時代,又一個"魏"冒了出來,有趣的是,這個"魏",還不是"十六國"之一,但獨具魅力。它的健康者是個武力值堪比楚霸王項羽的超級猛男,他叫冉閔,是漢人,早年給羯族人、後趙武帝石虎當干孫子(因為他爹是石虎的乾兒子),石虎是個酷愛虐殺的暴君,但對冉閔(當時已改名石閔)非常疼愛,和親孫子一樣。冉閔呢,也幫他干爺爺打了不少仗,甚是無敵。石虎死後,冉閔幫石虎的九兒子石遵奪位登基,一開始石遵許諾自己當皇上後就立冉閔為接班人。但石遵上台後不但反悔了,還算計著要幹掉冉閔。冉閔氣炸了,先發制人宰了石遵,立石遵他哥石鑒為帝,自己獨掌大權。沒多久,冉閔把不聽話的石鑒也給宰了,同時展開大屠殺,一口氣弄死羯族等胡人二十多萬,甚至高鼻樑深眼窩鬍子多的非胡人也被當成胡人給殺了。冉閔殺得很爽,還給自己披上了皇袍,國號"大魏",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時為公元350年,這個"魏",史稱"冉魏"。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冉閔

冉閔的這個"魏",就他一個皇帝,因為他登基的兩年後,就掛了。冉閔死得相當壯烈。當時他和鮮卑慕容家族的前燕帝國打仗,只見這位"項羽2.0版"胯下朱龍馬、左手雙刃矛、右手連鉤戟,狂沖燕軍大陣,十戰十勝,殺得燕軍血流成河!然而燕軍主帥慕容恪(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第四子)的智商遠勝冉閔,他來了招誘敵深入,把冉閔忽悠到了鐵鎖連環馬陣中,自負的冉閔依舊狂沖狂殺,連斬燕軍將士三百多人,最終他的朱龍寶馬活活累死,他也被燕軍擒殺!他的"冉魏"在這個世界上只存在了三年。

終結十六國時代的王朝,也叫"魏",即鮮卑族拓跋家建立的"北魏",它屬於"南北朝"的北朝。這是雄踞於中國北方的一個大帝國,提起它,大夥可能不太熟悉,最起碼肯定不如對三國那個曹魏熟悉,但要提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等北朝民歌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超牛文化遺產,大夥肯定不會陌生。沒錯,這些,都是北魏時誕生的。

北魏有三個皇帝影響力超強,兩"武"一"文":建國的道武帝拓跋珪、統一北方的太武帝拓跋燾和搞漢化的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北魏

北魏的"原始版"是鮮卑族拓跋部落老大拓跋什翼鍵建立的"代國",總部在今天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不過這個國家沒歡騰幾天就被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前秦帝國給滅了。拓跋什翼鍵的孫子拓跋珪相當牛叉,刀光血影中摸爬滾打,15歲就復國成功(386年),不久又改稱"魏王"!拓跋珪打起仗來甚是無敵,他指揮自己親手鍛造的強悍騎兵橫掃一堆部落,吞掉大片地盤,還滅了十六國之一的後燕。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拓跋珪的孫子拓跋燾和他爺爺一樣雄才大略,而且也是個軍事天才,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和北涼,都被他給滅的,柔然、吐谷渾、鄯善等國也被他打得哭爹喊娘,而且他內政也搞得很不錯——重用漢人,嚴明賞罰,體察百姓。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在拓跋燾手裡,徹底終結!不過由於南朝(當時南朝是劉宋)也不弱,所以他未能統一天下。

這對爺孫倆"武帝"雖然夠厲害,被譽為有"異人之姿",但心理也都不太正常,非常狂暴,犯起性子來瞧誰都不順眼,殺人如玩。結果這對爺孫倆的下場也都夠悲慘——拓跋珪被兒子(即拓跋燾的叔叔拓跋紹)乾死,年僅39歲;拓跋燾被宦官乾死,年僅45歲。

相比於拓跋珪和拓跋燾這倆兇猛的"武帝",拓跋燾的孫子的孫子——孝文帝拓跋宏可溫柔多了,他特愛讀書,生活簡樸,總覺得自己的鮮卑族太低端,於是乎大搞漢化,大搞搬家(遷都洛陽),全盤學習南朝漢人的東西,倡導胡漢通婚,鮮卑族衣食住行的N多習俗全都徹底拋棄,還禁止鮮卑語和鮮卑字,甚至鮮卑姓氏也都給廢了,比如他們皇家的"拓跋"姓就被改成了"元",他也就成了"元宏"。不過這溫柔的"文"帝竟然比和前面兩個狂暴的"武"帝還短命,年僅33歲就病逝了,導致他病逝的原因之一是他被老婆氣著了——他的馮皇后紅杏出牆,和假宦官高菩薩(這名真是……)私通。

除了曹操父子的「魏」,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魏國?

拓跋燾

孝文帝的漢化版改革雖然被教科書贊為意義非凡,可這改革也為北魏的完蛋埋下了禍根。孝文帝搞得太極端了,很多漢人王朝教條的、迂腐的、腐敗的東西他也學,而漢化後的鮮卑人逐漸失去了曾經的勇武剛毅。孝文帝英年早逝後,北魏的皇帝一代更比一代弱,最終內亂四起,好端端的大帝國最終"咔吧"一下分裂成兩半——由漢化版鮮卑族梟雄宇文泰掌握的"西魏"(535—556年)和鮮卑化版漢族梟雄高歡掌握的"東魏"(534—550),這倆傢伙自己都不當皇帝,而是以大丞相的身份把昔日的北魏皇帝當玩具擺弄,而且他倆還天天互毆。倆梟雄掛了後,他們的兒子分別弄死了西魏皇帝和東魏皇帝,分別建立了屬於自己家的王朝——"西魏"改版成"北周","東魏"改版成"北齊",倆國繼續天天互毆。直到577年,北周滅了北齊,重新統一了中國北方。而北周到581年又被權臣楊堅篡了,楊堅建立了隋朝。

隋朝一統天下,但短命得很,隋煬帝楊廣親手把大隋推向了輝煌的巔峰,也親手把它給毀了,天下又亂成一鍋粥!隋末,群雄蜂起,進入了大夥比較熟悉的"隋唐英雄"時代。"瓦崗寨"的故事,流傳甚廣,真實歷史上也確實存在,這"瓦崗寨"的正式國號也叫"魏",其老大便是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密,一個熱愛讀書、精通兵法的謀略高手。反隋之後,他連出奇謀,屢破隋軍,同時擴大了自己的隊伍,他也成為天下所有反隋武裝的盟主,"魏公"李密威震天下!不過這李密聰明過頭,後來失誤連連,他的手下如秦叔寶、程咬金等猛人都投入了李世民的懷抱,他呢,先歸唐朝,後叛唐,終在618年被殺。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廉頗打過多少勝仗?
這位美髯公,是名將,是詩人,是書法家,也是奸臣

TAG: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