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外交史上經常露面的「領導人」為什麼是總理而不是總統?

德國外交史上經常露面的「領導人」為什麼是總理而不是總統?

【本賬號文章內容全部為作者原創,禁止抄襲轉載!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

二戰結束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頒布了西德憲法,憲法性質的《德國基本法》生效,它吸取了歷史教訓,很大地限制了聯邦總統的政治權利,聯邦總統不能單獨確定聯邦總理,也不能單獨頒布緊急法案,也不享有對國家軍隊的最高統率權。

德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公民把立法權和行政權交給議會,議會又把其中的行政權交給以聯邦總理為首的內閣政府。而行政權主要由聯邦政府、聯邦總理和聯邦總統來擔負。

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如果沒有多數黨,就幾個黨聯合執政。總理是政府首腦,負責國家事務。所以國事訪問都是總理負責出面。總統只是作為議會和總理的中間人,仲裁人。

由於德國總理是國家決策層的領導人。對內治理民生大計,對外參與國際事務。特殊的身份決定了其無論在辦公期間抑或在私人活動期間都會受到輿論的重點關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人一種經常露面的錯覺。

PS: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克里米亞大橋對克里米亞人民的生活到底有多大影響?說了別不信!
我國的5G發展的怎麼樣了?美國為什麼那麼著急要發展5G?

TAG:水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