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商貿文化國際論壇成功落幕,「湖上升明月」將成論壇永久會址

商貿文化國際論壇成功落幕,「湖上升明月」將成論壇永久會址

聆聽中國,品味世界。

12月2日,第二屆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在蚌埠落下帷幕。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劉育才代表主辦方向大會提議:將蚌埠的「湖上升明月」設為永久會址。

為期兩天的中外商貿文化交流論壇,大咖雲集,論戰精彩。30多家駐華使館及海內外30多家商協會的代表們意猶未盡,很多人紛紛表示,沒想到蚌埠這樣一個三線城市,居然能舉辦這樣一個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思想盛宴,遠超他們的預期。

據了解,本次參會的50多個駐華使節,許多已經是「湖上升明月」——中華古民居博覽園的老朋友。活動期間,亞塞拜然、塔吉克的駐華大使明確表示將在這裡落戶他們國家的文化旅遊體驗館,立陶宛、伊朗、西班牙等大使館之前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

聚焦「一帶一路」 關切貿易熱點

12月1日至2日,在連續兩天的國際論壇中,與會中外嘉賓們聚焦「一帶一路」、商貿與文化交流等論題,建言獻策,互動熱烈。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演講中,用數據的變化,闡釋了中國40年發生的深刻改變:

「40年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2683億美元,40年後的2017年,中國GDP總量是12.2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去年中國經濟總量以美元來計算,小數點後的兩位就是40年前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的總和。1978年中國人均GDP是155美元,去年人均GDP超越8700美元。」

周漢民說,世界將國家分為三類:最不發達、中等收入、高收入國家。最不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97美元以下,再往下到155美元屬極低,這是中國40年前的水平。中等收入國家從998美元往上,上限是12175美元,中國目前在高、中收入國家的區間。

「『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周漢民也給出了他的理解:「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去規劃世界,而是中國去融入世界。不是為了實現一個國家獨自的目標,而是希望能夠形成一個「眾樂樂」的未來。他的演講高屋建瓴,直抵心靈。

周漢民還認為,文化是促進各國人心相通最好的紐帶,在人心相通的基礎上才可實現政策溝通、設施相通、貿易相通和資金融通。「一帶一路」要走下去,需要有更多的人扛起責任,為民心相通搭建舞台。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王石在《面對差異》的主旨演講中,談到貿易摩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一年之間,『一帶一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變化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雜音、非議甚至大的震蕩。」

「比如說中美關係。」王石認為,「一帶一路」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是來自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有差異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中國有一個觀點叫「不同而合」,也就是說,面對矛盾的基本智慧是最終達到和解,「大家共同發展,共生共享」。

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艾平,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原會長張志剛,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嚴昭柱,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吳思科,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次炤,以及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國家工信部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總戰略師張晏佳等也出席論壇並發表了演講。

開放和合作 永遠不落幕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蚌埠市人民政府、上海湘江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發起主辦。

(圖說: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長王誠)

一個月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並表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此舉表明中國將會更加開放,與各個國家更深入地開展貿易等合作。本次論壇的舉辦也緊扣「開放、合作」,同時舉辦了中國國際樂器交流博覽會,整個活動也是「進博會」的接力和延續。

(圖說:亞塞拜然駐華大使主題發言)

「中阿從古代絲綢之路開始就擁有非常良好的關係,希望通過貿易和文化的交流,將中國和亞塞拜然連接得更加緊密。」亞塞拜然駐華大使傑納利·阿克拉姆在論壇上的發言,也是許多駐華外交官的共識。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現為湖南投資貿易促進會副會長的白馬克表示,這次參加論壇,就是想與各國駐華外交官相識,討論今後的具體投資意向。

(圖說:塔吉克駐華大使主題發言)

(圖說:迦納共和國駐華大使主題發言)

迦納共和國駐華大使愛德華·博阿滕表示,迦納的特產為可可,「希望增加我們在巧克力行業的佔比,這也是我們向中國發出的一個合作邀請。」另外,他呼籲中國對金礦或對礦產產業有興趣的行業協會或企業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投資。

「湖上升明月」:中華文化新名片

「連續兩天的論壇,既高瞻遠矚,又接地務實。」12月2日下午,參加駐華使館與商協會人士座談會的一位中方代表告訴記者,連續聽了兩天各位嘉賓的演講,不僅擴大了眼界,打開了思路,而且論壇間隔又安排與外交官們面對面,很多想法和需求又能迅速落地,效率非常之高。

論壇的會務負責人陳淑蓮一直穿梭於人群,不停忙碌。她告訴記者,自己也被與會嘉賓們的熱情和積極性所感染。2日下午本計劃是一場閉門會,事先並沒有做特別邀約,她還擔心來的人不多。但沒想到,當天下午不僅座無虛席,而且中外嘉賓們都搶著發言,積極爭取機會。

本次論壇在蚌埠「湖上升明月」——中華古民居博覽園舉行。該園創始人馬國湘先生,是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上海湘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國湘也是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的發起者之一。該論壇是應國運和世勢,創立的一個有國際影響的品牌論壇。旨在通過世界各國的商貿交流和文化互動,激活、聚集各種社會力量,促進文化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從而實現「世界一家親」。

第一屆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於去年12月5日,在北京成功舉辦。

尚未開園的中華古民居博覽園,也是中國最大的古民居復建群落。馬國湘先生傾20年之力,從全國各地的推土機下、待淹沒區域,搶救並復建了包括古民居、古戲台、老祠堂等在內的450棟古建築。

「在充滿中國傳統建築精華的古民居博覽園裡,參加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使人產生一種撫今追昔、心曠神怡的美妙。我感受到了黑格爾的那句話: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羅楊在論壇演講中,對中華古民居博覽園大為讚歎,對馬國湘搶救、保護老房子的行動深感敬佩。

他說,這些老房子,歷經歲月的洗禮,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遺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當我們在這裡欣賞中國古民居之美的時候。我想,人類的心靈已經息息相通,我們的情感已經產生共鳴。」

「留住古民居,留住鄉愁。」古民居博覽園對中國文化的堅守,像一塊磁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正基於此,參與本次論壇的嘉賓們紛紛建議,將「湖上升明月」作為論壇的永久會址。(文/雅文 圖/修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7年大逆轉!中國留學生眼中的中日印象變遷
讓毒販自願抵制,中美元首會晤里提到的芬太尼到底是「何方妖孽」?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