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蒲松齡:找一個聊得來的人做朋友

蒲松齡:找一個聊得來的人做朋友

日知錄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代表作,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清朝那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下,很多時候蒲松齡不願言說、無法言說、或者不能言說。所以他就把自己心中想說的話通過光怪陸離的鬼怪小說的方式記錄下來。故事裡的那些落魄書生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我最近在看蒲松齡的傳記作品,發現他這一生的確十分落魄,壯志難酬、又顛簸困頓。蒲松齡為人剛正不阿,尤其看不慣那些低三下四的小人和蠅營狗苟的官場風氣,所以他筆下的文字也是充滿了對於這些人的「含沙射影」。郭沫若先生在評價蒲松齡的時候曾說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毫無疑問,蒲松齡的吐槽技能是可以打滿分的,可問題是、大多數的人一點兒也不樂意聽那些諷刺自己的話。蒲松齡在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總喜歡批評這個、又諷刺那個,得罪了很多仕途上的朋友。所以他19歲應童子試,可直到71歲的高齡才成為貢生。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一個人如果過於追求「出淤泥而不染」,那麼在一個污泥遍地的封建社會、的確很難找到幾個真正懂他的人。

寫《聊齋志異》寫到沒朋友的蒲松齡,特別渴望那種好友之間心心相印的促膝長談。他曾說:「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他認為天底下最快樂的事情就是交朋友,而朋友之間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聊天和談心了。

蒲松齡做人寫文、講究的是一個「針砭時弊」,而當時官場上其他同僚心裡所想的卻是如何「渾水摸魚」。「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蒲松齡覺得其他人不知道潔身自好,有辱斯文。可是其他人卻認為蒲松齡「刻薄」和「迂腐」。總之大家說來說去都說不到一起,動不動就翻臉不認人。

沒有共同語言的人就好像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彼此看不慣、彼此看不起。聊得來的兩個人,才有可能做朋友,才有可能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最有效的溝通,永遠都是雙向的。

朋友間的交流,最難能可貴的是那一句:我懂你。因為我懂你,所以我才能理解你的喜好與興趣,才能有效回應你的情緒與心事。朋友之間的談心是人際交往的一大樂趣。找一個聊得來的人做朋友很重要,這樣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推崇個性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風格。雖然互聯網和新媒體促進了信息的交流和人際的溝通,但大多數的人依然生活在自己思維的高牆以內,所以要找到一個和自己真正聊得來的人,十分不容易。

魯迅先生曾說:「一生得一知己足矣」。人活一輩子、如果能找到一個聊得來的人,就不枉此生了。人生就像一次無法回頭的遠征,找個聊得來的人一起走,就不會覺得累,山高路遠,有幸相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謀道不可有止心 窮理不可無真見
林紓:做人須得一個勇字 又須得一個忍字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