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東雙強以色列與伊朗的裂變鬥爭

中東雙強以色列與伊朗的裂變鬥爭

目前已發生的鬥爭,展現了伊以雙方基於自身情況實現策略目標的能力,既講政治又講軍事,較量水平高於區域內一般軍事鬥爭。

以色列和美國關係良好,擁有精幹先進的軍事力量,但人口太少、國土太小、縱深不足、擴張受限。基於這種情況,以色列的策略是控制重點方向,主動管理衝突力度,首先改善內外環境:對內,內塔尼亞胡團結盟友減輕醜聞衝擊,穩定了領導層,配合美國遷移大使館,進一步打擊了巴勒斯坦強硬派的威信;對外,推動美國廢除伊朗核協議,毀滅了伊朗外交成果,同時爭取俄羅斯、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相對中立。在環境好轉的基礎上,以色列將初期打擊目標集中到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據點上,使伊朗沒有決心升級事端,同時不斷威脅攻擊伊本土核設施,造成其高度緊張,不敢派出力量支援敘利亞戰場。在具體操作中,以色列充分調動情報系統的力量,極為精準地打擊對方關鍵人物和關鍵地點,有效控制了衝突烈度。

伊朗和俄羅斯關係密切,在中東擁有更多文化近源的盟友,相對阿拉伯國家佔有人口、工業等方面的優勢。其自身國土廣闊,戰略方向多,十餘年來經營出廣闊的戰略空間。伊朗的劣勢在於技術落後於以色列,多年來飽受制裁之苦,無法將擴張所得轉化為現實利益,政治上也因為對外擴張和改善民生兩個方向的鬥爭激烈,近些年來分裂加劇。受現實制約,伊朗只能勉力維持已有局面,被動應對各種挑戰。

在外部,伊朗改革派致力於同歐美改善關係,在特朗普宣布退出核協議後轉向中俄尋求幫助;保守派繼續擴張「什葉派之弧」,引起了區域內外勢力的警覺,在同以色列鬥爭中被頂到一線,兩派各自推行的對外路線都有較大缺點。在內部,改革派忙於招商引資、廢除福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不滿;保守派熱衷於對外擴張,引發了民眾要求改善民生的抗議,兩派都沒有能夠壓倒對方的政治威望。在具體操作中,伊朗沒有體現出防禦以色列軍事打擊的能力,削弱了地區形象,最冬依靠佔有的有利地盤威脅以色列本土,緩解了軍事壓力。

2018年5月10日,伊朗軍事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指揮戈蘭高地的部隊對以色列控制區發動火箭彈襲擊,激發了以色列對本土安全的焦慮。以國防部長利伯曼同日表示,希望夜間與敘利亞境內伊朗部隊的相互攻擊不再繼續。雙方的直接衝突在此後的確有所降溫。總的來說,以色列在這輪較量中佔據主動,達到了一定目標;伊朗暴露了弱點,但利用特長進行了制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來夢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高調擊落以色列1架F-16和其發射的4枚導彈

TAG:鐵馬來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