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原標題:Could this be the cure for fake news?)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微信|公號ID:WYKXR163

虛假新聞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如果在這些虛假新聞傳播之前就有辦法阻止它們,結果會怎樣?

醫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預防疾病的簡單方法,即接種疫苗。疫苗使我們的身體暴露在弱病毒環境中,並幫助我們產生對抗真正病毒的抗體。現在,接種疫苗已經成為全球醫療領域的普遍做法,幾乎幫助消滅了上世紀最嚴重的多種疾病,包括麻疹和小兒麻痹症等。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圖1:一名醫生正查看智能手機

但是疫苗也能在醫學之外得到應用嗎?研究人員桑德·范·德·林登(Sander van der Linden)就在研究一種特殊「疫苗」,幫助對抗虛假新聞。這種方法可能會有效,因為虛假新聞的行為就像病毒一樣,通過推特標籤、WhatsApp群組以及Facebook信息流等渠道,虛假新聞比真實新聞傳播得更快、更廣。更糟糕的是,虛假新聞難以根除。

作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決策實驗室的負責人,林登解釋稱:「如果你試圖揭穿它,虛假新聞就會如影隨形地附著在人們身上。而一旦它被整合到長期記憶中,就很難糾正過來。」那麼你能做些什麼呢?

專業人士稱這種方法為「提前揭穿」技術。研究人員不會等待虛假新聞傳播,然後再費力地進行事實核查和揭穿,他們會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保護人類大腦。數十年的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有效。

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接種疫苗的想法,這是由於冷戰期間對宣傳和洗腦的恐懼所致。但21世紀的「疫苗」針對的是現代的虛假新聞,更多專註於政治和文化分歧。就拿氣候變化為例,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得出結論,認為人類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但仍有大量社會群體不相信這種觀點。

林登及其同事們想知道,如果他們能在虛假信息傳播者之前就採取行動,結果會怎樣?

林登等人在現實世界中炮製了一則「虛假新聞」,即所謂的「俄勒岡請願書」,該請願書在2007年錯誤地聲稱超過31000名美國科學家拒絕接受人類導致氣候變化的觀點。研究團隊準備了三份文件,其中包括一份「真相簡報」,即解釋97%的氣候科學家同意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負責。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圖2:事後揭穿虛假新聞基本上已經於事無補,那麼「提前揭穿」呢?

第二份為「駁斥簡報」,以揭露俄勒岡州請願書中存在的虛假之處。例如,雖然請願書中有3.1萬個名字,但其中有很多卻是像已故的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辣妹組合(Spice Girls)這樣的名字,而且在請願書上簽名的人中只有不到1%是氣候科學家。

最後,研究人員調查了2000人,他們首先被詢問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然後,這些人被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瀏覽「真相簡報」、俄勒岡請願書以及在看請願書前先看了「真相簡報」。

結果非常有趣:當參與者首次被問及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時,他們都認為72%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但隨後根據所讀內容進行的調查顯示,當科學家們向一組人提供「真相簡報」時,這個數字上升到90%。而對於那些只讀過俄勒岡州請願書的人來說,這個數字下降到63%。當第三組人同時閱讀這兩篇文章時,首先是「真相簡報」,然後是請願書,參與者最初的直覺卻依然保持未變,即72%。

林登解釋稱:「我沒想到這種虛假新聞的威力如此之大,它成功地『中和』了正確數據的影響。」當一組參與者閱讀了「真相簡報」,並被告知有政治動機的團體可能試圖在氣候變化等話題上誤導公眾時,計算出來的科學共識平均值上升到近80%。更引人注目的是,即使是在看到俄勒岡州請願書之後,情況也是如此。

詳細說明請願書是如何誤導讀者的「駁斥簡報」更有效。在請願書發表前,最後一組人估計84%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負責(當然,實際數字仍然是97%)。在另一項研究中,由約翰·庫克(John Cook)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問題,並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接種「疫苗」可以有效對抗虛假新聞。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認知科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講師歐文·紐曼(Eryn Newman)說:「他們正在改變方針,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讓人們提前有所準備。」換句話說,在分享有關英國退歐、特朗普或地球是否扁平的最新帖子之前,人們可能會三思而後行。

這是因為人類通常依靠心理捷徑來思考。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而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的時間和能力有限。如果你看到一個滿臉皺紋、頭髮灰白的男人,有人告訴你他是一個老人,你的大腦就會接受這個事實。與虛假新聞打交道的人知道這一點,並利用它為自己謀利。例如,俄勒岡州請願書的起草者謊稱有3.1萬名科學家支持他們的主張,因為我們傾向於相信專家。

紐曼表示:「當信息容易處理時,人們往往會點頭認可。」研究顯示發現,在相信一條新信息之前,大多數人至少會用五種方法仔細研究它。我們通常想知道,1)是否有其他人相信這條信息;2)是否有證據支持它;3)它是否符合我們之前的相關判定(如頭髮灰白的男子可能符合你心目中老年人的形象);4)內部參數是否有意義;5)是否有足夠可信的來源。

不過,有時我們過於依賴心理捷徑來回答這五個問題。我們自己的評估不夠全面,甚至不會問自己:「這裡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氣候科學家?」相反,我們只是接受「31000名科學家」這個數字,因為它讓人感覺是正確的。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圖3:在相信一條新信息之前,人們會仔細檢查它,但有時會依靠捷徑來做到這一點

心理學家將這種更自動化的思維方式稱為「系統1」。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幫助,但易受到欺騙。在我們這個快節奏的信息生態系統中,我們的大腦會在Facebook帖文中快速跳躍,我們依靠經驗法則來評估標題和評論,而不去考慮每一種說法。這是虛假新聞的溫床。然而,研究虛假新聞「疫苗」的團隊認為,他們的工作允許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林登說:「接種的疫苗會迫使我們的大腦慢下來,其中包含警告元素。」要理解這一點,了解疫苗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可能會有所幫助。每次我們接種疫苗時,我們都會給自己的身體展示一種疾病樣本,即生物學上的「嫌犯照片」,小到可以讓我們避免生病,但強度足以引起免疫反應。這個闖入者讓我們的免疫系統開始行動,並開始建立防禦(或產生抗體)。這樣,當我們遇到真正的疾病時,我們的身體會將「嫌犯照片」識別出來,並準備反擊。

林登的研究中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當他的團隊向參與者透露其他人可能試圖欺騙他們時,他們並沒有從表面看上去那樣接受俄勒岡州請願書上的說法。他們推翻了「系統1」的思維方式,用它的「近親」取代了它,即被心理學家們稱之為「系統2」的慢性而強大的思維方式。

那些同時閱讀「真相簡報」和「俄勒岡請願書」,並估計72%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負責的人,可能更多地依賴於更快更膚淺的「系統1」。但當「疫苗」讓他們的大腦震驚到切換到「系統2」時,後兩組人想起了「駁斥簡報」中的「嫌犯照片」,並不信任這份請願書。這就可以解釋後一組中較高估計值的原因。

然而,這種方法有個很大的缺點: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個案研究,並為人們接種「疫苗」。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圖4:雖然接種方法很有效,但困難在於為所有人「接種」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讓我們進一步擴展疫苗的類比。例如,注射風疹疫苗無法阻止你患上麻疹或肝炎,因為它只會產生針對風疹病毒的抗體。同樣,如果你收到了反對否認氣候變化的反駁,你可能仍然很容易受到其他話題假新聞的攻擊。2016年加入林登團隊的喬恩·魯曾貝克(Jon Roozenbeek)解釋說:「在很多問題上,你都可能受騙。你不可能預先拆穿所有假新聞,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場騙局從何而來。」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不喜歡被告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們通常認為自己足夠睿智。這就是為何教育學專家通常建議教育者在學習中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的角色。於是,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回到實驗室,直到他們想出了一個新主意。林登回憶當時的想法說:「如果我們教會人們在假新聞行業中使用的戰術,結果會怎麼樣?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準備應對它們嗎?」

結果他們設計了一種角色扮演遊戲,參與者可以扮演四個角色中的任何一個,從「危言聳聽者」到「點擊誘餌大亨」。遊戲關注的是虛假新聞策略,而非主題。在荷蘭高中生參加的測試中,這款線下假新聞遊戲被證明是有效的,他們在DROG的幫助下,將其升級為一個名為「壞消息」的在線遊戲。

瀏覽在線遊戲不到15分鐘,你會產生超現實的體驗。你自己創建了一個假新聞網站,成為它的總編,購買了大批Twitter聊天機器人,並引導你的追隨者反對某個善意的事實核查者。當我的粉絲超過7000人時,它的上癮性讓我感到有些不安。

在遊戲中,你會學到假新聞大亨們使用的六種不同的技巧:模仿、情感剝削、兩極分化、陰謀、詆毀和惡意中傷。

我們的想法是,下次有人試圖在社交媒體上對我使用這種策略時,我應該能認出它們,並能把它們找出來。或者,至少,我腦子裡的某個地方會響起警報,而「系統1」的自動簡易程序將會退居次要位置,系統2則進行更仔細的檢查。我們只能希望如此。

揭穿虛假新聞,接種一隻疫苗就夠了?

圖5:假新聞遊戲教給玩家在假新聞中使用的六種技巧,包括模仿、情感剝削、兩極分化、陰謀、敗壞名聲和惡意中傷

通過教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虛假新聞辨識大亨來打擊假新聞似乎有點違反直覺,但魯曾貝克相信這個實驗。魯曾貝克表示:「如果你接受疫苗,那天晚些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兒噁心。但從長遠來看,這對你有幫助。」

研究人員起草了一份學術論文,研究了2萬名參與者的研究結果,這些參與者同意分享他們的研究數據。儘管沒有發表相關數據,但他們說結果是令人鼓舞的。在倫敦設計博物館舉行的一場展覽上,人們可以扮演英國退歐後的信息鼓動者角色。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喜歡用「接種」這個比喻,滿懷希望地談到了即將被翻譯成12種語言的網路遊戲。林登則希望在網上充分分享這款遊戲後,人們可以得到「群體豁免」能力。魯曾貝克談到了「群體豁免」,因為這款遊戲的目標不是某個特定的主題,而是對假新聞的普遍使用。

最終,這種「疫苗」還必須通過時間的考驗,因為研究人員不確定接種這種疫苗的好處能持續多久。作為一種病毒,虛假新聞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傳播,並迅速適應新的環境。紐曼問道:「如果病毒發生變化,人們還會受到保護嗎?」換句話說,這會讓人們的心理防禦能力持續到下一次選舉周期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行業通病?黑人前僱員稱特斯拉工廠存種族歧視
日本明年9月將正式告別BP機 現在仍有約1500名用戶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