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最近,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曾經經歷過暴雨的沖刷。幾十億年前,火星上的暴雨重塑了行星表面的隕石撞擊坑(impact craters),並且在地表刻畫出了河流渠道。

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火星上曾經有液態水,但是我們知道,今天的火星可不會下雨。

來自史密森學會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火星大氣的變化,使得在火星上下雨越來越難,這種情況就像我們現在地球上有的地區出現的一樣。

在這項新發表的論文中,地質學家Robert Craddock博士和Ralph Lorenz博士說明,過去的火星是會下雨的,並且當時下的雨足夠大,以至於會改變行星表面的樣貌。

由於火星的某些地質特徵和地球很像,因此,研究者們使用了在地球上進行過反覆考驗和測試的方法。

火星上的河谷網路顯示了由降雨帶來地表徑流的證據,「很多人都曾分析地球上降雨的本質,但從沒有人想過應用這種物理來理解早期火星的氣候,」Craddock如是介紹。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為了了解火星的降雨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的,研究者們不得不考慮火星的大氣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的。45億年前,當火星剛剛形成時,它擁有一個比現在厚得多的大氣層,大氣壓也要高得多。這種大氣壓會影響雨滴的大小,以及下雨的難易程度。在最早期的火星,它上面的小水滴會非常小,產生的降水更像是霧,而非雨。這種降水並不會幫助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某些火星地貌。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經過了百萬年的時間,伴隨著大氣壓的逐步減小,雨滴的體積開始變大,降雨量也足夠多,雨水可以打破土壤,並且開始改變隕石坑的面貌。源源不斷的雨水彙集到一起,漸漸形成河渠,穿過火星的地表,並逐漸塑造出山谷(valleys)。

「通過應用基本物理原理,來理解大氣、雨滴大小和降雨強度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解釋,火星上曾經可以看到一些相當大的雨滴,這種降雨與先前霧一般的小水滴相比,會使地表產生更加劇烈的變化。」Lorenz博士介紹到,這位博士同時也在研究土星的衛星——土衛六(Titan)上的液態甲烷降雨。土衛六,是目前太陽系裡除了地球之外還會有地表降雨的地方。

火星發現大量霧氣柱,比地球上雨滴直徑大1毫米,卻不會因此下雨

這項研究顯示,最早期的火星,大氣壓力約為4巴,相比之下,今天的地球表面大氣壓為1巴。在當時的壓強下,火星表面雨滴的直徑不會大於3毫米。這種雨滴是無法穿透土壤的。但是,當大氣壓將至1.5巴時,雨滴就會變大,並且下得很猛烈,這種雨滴就可以切入土壤。當火星上的大氣壓與地球一樣時,雨滴的直徑就會達到7.3毫米,比地球上的雨滴直徑大1毫米。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普遍現象說 的精彩文章:

外媒:國際空間站近況或許不妙,「前途未卜」引人擔憂
技術已經達到,為啥人類遲遲不敢登錄火星?專家:或造成嚴重後果

TAG:社會普遍現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