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狗不理?究竟不理誰?!

狗不理?究竟不理誰?!

原標題:狗不理?究竟不理誰?!


「薄皮大餡的包子,一咬一兜油啊!」這是人們對天津狗不理包子的評價。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小吃,它以其獨到的製作工藝和鮮香的口味吸引了大江南北慕名而來的食客。它有著「天津老字號」「中華第一包」「津門三絕之首」等美譽,名揚海內外。


老闆小名叫「狗子」


清朝咸豐年間,天津武清縣楊村一戶高姓人家生下了一個男孩,大名叫高貴友,小名叫「狗子」。狗子心靈手巧,勤奮好學,14歲的時候來到了天津老城廂的劉記蒸食鋪當起了小夥計。



德聚號狗不理創始人高貴友

僅僅兩三年的時間,他就將師傅做包子的手藝都學全了。當了幾年夥計,漸漸的,「狗子」高貴友不願寄人籬下了,他用辛苦攢下的錢盤下了一間門面,起名為「德聚號」,做起了包子生意。這自立門戶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憑藉著吃苦耐勞他還是把小店的生意堅持做了下來。


包子要像一朵盛開的白菊花


艱難的經營中,高貴友喜歡摸索出新。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靈巧的手藝,他摸索出水餡工藝。用熬得很濃的大骨頭湯調餡,用半發麵作包子。高貴友對餡的選料有自己的心得,肥瘦按節令搭配,冬天的時候肥的較多,夏天的時候肥的比較少,春秋和暖,肥瘦對開,這樣就能不顯肥膩,軟嫩適口,並且餡兒剁得細而勻,濃湯拌得潤而爽,再加上蔥姜配味,他做出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



對包子的外表,高貴友的要求同樣不低,包餡不冒頂,不跑油,褶子密,包出的包子看上去像是一朵綻放的白菊花。高貴友還要求一兩麵包3個包子,一般大小,每個包子上18個褶,不多不少。這些成就了「狗不理」包子(當時還叫「德聚號」呢~)的特點。面對激烈的競爭,高貴友還別出心裁獨創了一種叫賣的腔調,每一嗓喊出去,都帶著一種特殊的韻律。

這樣「高規格」的包子不紅都難啊,從此,狗子家的包子一炮打響,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他每天都忙得團團轉。時間長了,高貴友發現,賣包子的時候收錢是個挺浪費時間的活,他在收一位客官的錢時,後面買包子的所有人都要等著。於是他就開始琢磨,怎樣才能又快又省事地將包子賣出去呢?還不能讓客人久等。


「狗不理」因何而來?


思考良久之後,高貴友突然靈機一動,有了,就這麼辦!第二天,他拿來了一把竹筷子,之後又搬來一摞粗瓷碗,然後就對前來買包子的人說:「您好,要是買包子,買多少,就先把相應的錢放進碗里,我就直接看錢給包子,不招呼你們了,如有怠慢,請多見諒!」



還真別說,這個法子真的很管用,想吃包子,就先把錢放碗里,然後把碗遞給掌柜,掌柜再用竹筷子將包子取給客人。而客人吃完包子放下筷子就能走人了。用了這個方法之後,高貴友就能一心一意賣包子,不必再多費口舌招呼人了。於是主顧們就笑著說:「哎呀,還真行,這狗子賣包子,任人不理!」日久天長喊順了嘴,高貴友的包子就成了「狗不理包子」,而「德聚號「反倒被人們遺忘了。

再後來,幾位外埠客商專程來高貴友這裡品嘗「狗不理」包子。他們一進門就大喊:「老闆,這裡是狗不理」吧?來幾斤包子!」高貴友一聽,急了,伸直了脖子說:「我這裡有大大的招牌掛在那裡你看不見嗎?是德聚號,你們長沒長眼晴?『狗不理』不是我這裡,你們自己找去吧。」客商們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但出門去找了一圈,又轉回來了,對高貴友說:「老闆,你怎麼能和我們開這種玩笑呢?你這裡明明就是狗不理!」


高貴友看這情形,知道「狗不理」這個綽號是甩不掉了,因為連外埠人也知道了……於是嘆口氣說:「『狗不理』就『狗不理』吧!」街坊的人們也都勸他:叫什麼德聚號啊,還是「狗不理」聽著舒坦。從此之後,「狗不理」包子就在天津衛叫開了。



獲取更多原汁原味的優質內容

敬請關注


國內首檔電影手法紀錄片《傳奇老字號》


—— 11月搶灘登陸 ——



五星聯動 # 重磅推出


撰稿:劉霞


責編:薯小軟


制:薯小菲 薯大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衛視 的精彩文章:

什麼?山西麵食——剔尖竟和李世民的妹妹有淵源!

TAG:山西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