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退躬老師《老子慧通》之一:《道德經》非老子一時偶然之作

退躬老師《老子慧通》之一:《道德經》非老子一時偶然之作

退躬講述 張宗政錄音 離濤文字整理

塗繼成:號退躬,生於1953年9月9日,研究生,中共黨員,中國國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國學會副主席、高級國學師、中國書畫收藏學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管理創新研究所副所長、中江文聯名譽主席。百餘篇詩、文獲國家、省級刊物獎。

出版《塗繼成詩文選》、《退躬詩聯選》,其中《商品經濟的發展與道德進步》獲國際優秀論文獎,優秀論文《文化的反思》入選《中國當代思想寶庫》,入編《改革開放30年——四川百位改革之星》人物個性化郵票。

自創的「人才股份制」獲「世界重大創新成果特等獎」。全國獨家出版「國學年曆」19年之久,併入編《世界人物辭海》、《國際奧林匹克大辭典》獲藝術金獎。個人享有「2004中國十大管理創新人物」,「改革開放30年中國管理科學成就」,「十大傑出」(創新)人物、「鼎盛中國——100位最具影響藝術家」,「四川省優秀創業人才」,「十大巴蜀之子」,德陽市優政府津貼專家、市「勞動模範」等殊榮。

曾與許廣清先生共同主編《韓文畦文化思想存稿》,自己的文化觀點有「人才股份制」、「三生論」、「四境說」、「六明觀」。多年來在川內外公益開講國學學術講座,深獲好評。

粉絲福利!關注「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微信公眾號ID:ctwhua333),回復「易經」兩個字,免費獲取中國國學會名譽會長、副主席塗繼成(退躬)先生《易學智慧的基本特徵》獨家講義。

今天點題要我講《道德經》,是為我們這一代國人而點。也為千古學道家文化開闢新局面而點,所以這個題我願意講。

因為《道德經》之於中國,甚至《道德經》之於人類社會實在是不可或缺。而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僅我們人類社會常缺,甚至我們中國歷史也經常有所缺失。所以人間的弊端,歷史的憂患這麼多,這與《道德經》的缺失不無關係。

據我們現在的文獻考究,好像《道德經》是來源於偶然,就是周王朝皇室圖書管理的史官老聃,因周王朝衰落,欲飄然離朝,遠走西域,來到潼關不遠的一個關隘上,被一個叫關尹喜的守城吏所阻,不得已才留下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總共五千言,共分八十一章。由於秦火浴焚、千古失據,我們至今無論怎麼聰明的人,也只能根據這一個線索來認定《道德經》就是這樣出來的。

但是如果深入到《道德經》八十一章,我們可以看出在八十一章里的思想智慧光芒,絕非一人偶爾吐露能夠產生出來的。我們今天講《道德經》,我們要超越歷史的種種傳說語句,直探這份智慧寶庫的真諦。所以我們認為《道德經》不是一時偶然之作,乃是中華民族對宇宙人生、對自然法則在老子的大思考中精心創出的力作。

下面我開始從《道德經》的第一章深入以老子為代表的中國智慧的境界。

第一 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原文是根據王弼與河上公的注本形成的原文,千古以來解老子《道德經》的何其多也,從數量上曾有人統計,總量已經達到三千七百多種。在這三千七百多種裡面翻譯成不同國際文獻、不同國際語言的達到一千多種。這一千多種和三千七百多種的各國語言文字,所列出不同版本的書目達到二萬九千多種類別,當然每一類裡面的印數就沒法統計了。

這兩千多年初步的結果就是這樣,從這個結果來看,裡面的文本,校對,註疏及各種解釋,那是千姿百態。甚至有的在文中就不像我這種讀法了,比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有的是「此兩者同 ,出而異名」;或者「無名天地之始」,有的註解為「無名 ,天地之始」。像這類似的注、這類似的分解那就千姿百態。

所以,把一部《道德經》五千言解釋得玄之又玄,的確各展風流、各具千秋,我們不好定評。

今天我所解的,是根據我對《道德經》的體認。所以我的斷句和用句逗,體現為我的心得在裡面,就不可能與其他版本強求。

下面講第一章的價值和地位,先講了這個,才好深入第一章。

老子《道德經》總共八十一章,分上經與下經。上經稱《道經》,下經稱《德經》。在長沙馬王堆的帛書本和在郭店楚簡版裡面,他們又把《德經》放在前面,把《道經》放在後面。那麼,根據河上公和王弼的版本,我們仍然把《德經》放在後面,把《道經》放在前面。《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這個結構是沒有變的。

這第一章,它既是《道經》之首,統以下三十六章。同時站在更高的角度,第一章又不僅僅統三十七章《道經》,而且還統四十四章《德經》。一句話,第一章就要把《道德經》的八十一章全部統進去。以一統八十,以一而率眾,這也符合《易經》里的以寡統眾。彖辭的主要意義就在於以寡而馭眾。那麼老子的《道德經》也用了這個手法,以第一章統後面的八十章。第一章的意義就簡單講到這裡。

下面講第一章的具體內涵。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把一個意思作為一個系統來對待,那麼這個系統的意思就包括這三句。

第一句,道;第二句,可道;第三句,非常道。

就是由這三句共六個字,構成了一個意義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核心的核心就是那一個字,道。

道在老子的《道德經》八十一章中是反反覆復地出現了很多次,有人統計是二十七次。

那麼這個道,究竟我們該怎麼來把握呢?老子曾經說過「強名之曰道」。

比如他在第四章就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也就是說他在第四章中形容道的時候找不到詞了,他用哪個詞來形容都不好形容。「吾不知誰之子」,我不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還是不是上帝的兒子。

甚至比上帝都還早,「象帝之先」嘛。既然比上帝都還早,那麼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哪個的兒子了,我不敢說這個東西是什麼了?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這又是是他在道的另外的基礎上,專門來形容道的時候所用的詞語。

所以,可見這個道啊!實在是勉強安上去的一個名字。既然是勉強安上去的,所以我們理解道就絕不能光從這個名詞、概念、範疇上去捕捉它、去挖掘、追隨它。如果你這樣做了,那是你自己的智慧不夠造成的。因為老子早就說清楚了的,我是「強名之曰道」。我是勉強給他一個名字,那麼這個名字根本不能表達我內心對它的體認。

所以說,這個道字,在這裡一定要注意,我們一定不能夠用思維,不能夠用邏輯,不能夠用理性去全部對待它。我們使用理性僅僅是為了用一種手段。道包含理性,但是道又遠遠超越理性。我們用理性是為了表達它、體現它。但是道本身不受理性的局限。道字呢,說一天,說一年,甚至說一百年也說不完,今天只能說到這裡。

下面講第二句,可道。

可道,那就說明什麼呢?就說明這個道還是可以去表現的,可以去認知的,甚至可以去表達的。並不是說大道無言,道無形,道無相,道無為,道無性,道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能夠來表達它。這個僅僅是道的一面而已。

道還有另外一面,這一面就是跟這個相反。是什麼呢?是可道。

如果道都不可道了,那麼這個《道德經》八十一章也就作廢了,不需要留下來了。因為它不可道了,它不能被表達,那麼要這八十一章做什麼呢?所以道,還是可道的。

這個可道二字體現了道的親近性、可知性以及可用性。可親,可知,可用。如果不可親,不可知,不可用,這個道對人類、對人生、對我們認識者那是不相干了,道再美對我們也沒用。因為不可親嘛,不可知嘛,不可用嘛。

所以道事實上是可親的、可知的、可用的。可道呢的隱意就講到這裡。

下面講第三句,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這裡面看出老子智慧中的辯證法,老子辯證的思維光芒通過這三句話,一個意義系統體現出來。

道,可道,非常道。那麼這個非常道指的是什麼呢?在這裡,常主要指的是常人、常識和常情,也包括常理。常人、常識、常情、常理,這四層都是在這個常字中包含著。那麼這個非常就是非常之人、非常之情、非常之理,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大部分人經常所熟識、理解、認定的一種狀態,它不是,所以用個非字。

這一句反過來是對可道的提醒和警覺,可道又是對道的警覺。因為道無形、無相、無言、無為。很多人在這上面就進入了一種思路,那麼老子給你一個警覺:不是那樣的,道還是可道的。可道就是一種警覺,但可道之後,於是人在可道上面的路又越走越長、越走越遠、越走越窄。走劇最後,只要是道我就可以體現,只要是道我就可以表達,只要是道我就可以捕捉。那麼反過來,老子又給你一個警覺:非常道。絕不是你一般人認為的這種思維路線在慣性上是可以去實現的,所以非常道也是一個警覺。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反過來,這一宕一跌、一反一復,本身這個語言系統性、這個意思的系統性,就把辯證智慧、與道的這一份妙用顯出來了。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這意思作為一個系統的完整性就形成了。那麼通過這一意義系統,我們已經感覺到老子智慧的博大、深邃與高妙。

下面講第二個意義系統。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系統講清楚了,第二個系統就好辦了。一樣的手法,只是對象不同。第一個系統對象是道,第二個系統對象是名。

名是什麼呢?自西周以下進入東周,老子是東周初期到中期之間的一個皇室圖書的史官。那時候的東周已經天下動蕩,群雄已經開始嶄露頭角,而且紛紛打出各自不同的名位、名號、名相,生出不同的名氣來。都是借名而擁有自己的態勢,或稍有態勢又假借名以壯聲威,以形成更大的態勢。名在西周末年東周初年,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珍貴的資源,誰擁有了名,誰就可以取得種種的好處,特別是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外交領域,無不如此。所以這個名就成了東周的顯學顯勢。

而且在春秋到戰國之間還出了一個很大的學派,叫名家學派。名家學派的開山祖師第一個叫惠施,第二個叫公孫龍。他們兩個把名,從名之內到名之外兩大視野形成了不同的體系。

惠施的名以「合同異」而著稱天下,公孫龍的名是以「離堅白」、白馬非馬而享譽諸侯。

可見,這個名,從西周以降、東周以下,名對社會的影響,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對各個國家紛爭天下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理解老子《道德經》講名的時候,一定要有這樣一份時代背景來看待這個名是什麼樣。而不是像我們當代所理解的這個名,就是一個名詞嘛,就是一個概念嘛,就是個人的一點小小名望嘛。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名遠遠不止這樣的內涵。

把名這樣一個對象基本弄清楚後,我們就知道名可以跟道相提並論,原因就在於老子通過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的現實看到了名的重要。但是他直接指出:「名者,顯也;道者,隱也。」道,是背後的東西。名,是表層的東西。沒有名就沒有顯。

因此,顯也是宇宙真實的一種基本功能,它和隱的功能一樣。所以他在後面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也有的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不管怎麼說,總之名的重要性在道之後,甚至可以和道相提並論。下面我們返過來看,這一個系統也由三句話組成。

第一句,名;第二句,可名;第三句,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層的第一句意思和第一個系統的意思是一樣的。

只要在宇宙間有形、有相、有差別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給他們安名。這個名真正是來源於天地間的差別,來源於萬事萬物的不同。因為不同,為了區別,所以我們不得不用名。所以說「名,可名」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可以給萬事萬物安個名,不安名就沒有辦法識別,不安名就沒法認識。所以名還是需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它的。

但是,這個名的層次,名裡面所包含的密碼和終極的原理是遠遠超過常人、常情、常理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不要用一般的道理、一般的情感、一般的常識來對待名。

第三個意義系統,無,名天地之始(或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或有名,萬物之母)。這兩句組成一個系統。

這兩句我們按第一個解,無和有。無作為第一句,名天地之始作為第二句,有作為第三句,名萬物之母作為第四句。

這一個系統是由四句話組成,這四句話是一個對立的統一,就是有和無的統一,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的對立統一。

在這裡,老子把最核心的概念"無"提出來了,同時又提出和它一樣重要的概念有,無和有怎麼來對待?

根據我們當代,從能量守恆定律到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定律,一直到量子力學裡的波粒二象性,到宇宙大爆炸的宇宙能量自旋場為零。他們都統統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無的重要性。這個無對當代人類社會已經是普及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學到現在已經一百年,愛因斯坦的學說已經一百多年,質能轉換定律到現在也都是一百多年,早就說明了我們這個有的物質世界是來源於無的能量世界,那真正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在人類現在的科學已經普及一百多年了。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讀書人仍然笨拙的執著物質世界才是唯一的真實,無不能生有。而量子力學普及已經一百多年了,這就可以證明他的見識落後。但是,我們如果再倒過來看兩千五百多年前,在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就說明了無和有的對立。無才是天地之始,萬物來源於天地,天地又來源於哪裡呢?來源於無。所以,無,名天地之始。

天地是從無裡面產生出來的,天地有了開端,然後才談得到一個有字。有什麼?有萬事萬物的派生,萬事萬物是天地派生出來的。所以,有,名萬物之母。

萬物是從天地中產生出來的,天地從哪裡出來呢?從無里產生出來。

那麼這一段跟我們當代的最新科學、最新哲學,也就是剛才舉的一百多年前到現在的全部科學事實所證明、所印證。印證了什麼?老子智慧的偉大,印證了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所說的這段話的超前、高明。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個物質世界、能量世界,這個真實宇宙的基本狀態產生出來。無,包括暗物質、反物質。這裡面他沒說上帝,沒說神仙,沒說另外的一個推動者,沒有。

為什麼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在兩千多年來不僅僅中國不絕,而且越傳越開。隨著信息時代,科技時代深入,老子《道德經》必將以更快的速度傳向世界各國,傳向地球村的其他領域,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宇宙的真相,它是古老的東方智慧。但卻說出了現代西方文明無限追求的真實。(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的精彩文章:

三次親見觀世音菩薩,又蒙阿彌陀佛授記
退躬老師《老子慧通》之二:有無皆是道啊!

TAG: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