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膝關節腫痛多因肝腎不足,筋膜失養,寒濕凝聚,或痰濕流注,或外傷瘀血,或內傷而致經脈瘀阻,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積液腫脹疼痛或有骨質增生而致。採用下法針灸治療可消腫祛瘀,清痰止痛,改善癥狀。

方一:適應於膝腫痛(滑膜炎),積液明顯,功能障礙。

取穴:鶴頂、膝眼、阿是(尤應注意內膝眼附近的壓痛點和梁丘穴下方的積液處)、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

治法:將粗火針在酒精燈上燒通紅至發白,迅速刺入消毒好的鶴頂、膝眼穴及腫脹高突明顯處(阿是穴),深約1~1.5cm;梁丘穴下方擠液法:按壓雙膝眼和梁丘穴即可診斷積液多少,快速出針後,擠壓出液,再用閃火法拔罐留置20~30分鐘,使之出血出液。同時用毫針刺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等穴,施以捻轉提插平補平瀉手法,令針感下傳至足部,每7天一次,針後囑病人注意針孔勿進汗進水,禁食辛辣之物,一般經針8~10次可消除積液,再鞏固3~5次即愈。發涼和疼痛明顯者可結合運用火針,刺入上述毫針之旁。運用火針刺法,尤宜注意掌握無菌消毒、夏淺冬深的原則,足部如八風穴之類勿點火針,糖尿病患者更宜慎用,以防感染。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方二:適應於膝痛,無積液者。

取穴:血海、阿是、膝眼、犢鼻、鶴頂、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

治法:先用毫針刺上述諸穴,針入1~2分許,得氣後留針,膝眼穴及犢鼻穴可通電針20分鐘。治1~3次療效不快者,可酌情用強的松龍混懸液小劑量穴位注射,每穴注0.2~0.3ml,總量為2.5~3m1,沿毫針針身邊緣注入,每周兩次,(注射藥液兩次後請勿再注)。並可結合方一的治法酌情運用。

方三:適應於膝痛屈曲,膝關節不能放平,委中穴疼痛明顯者。

取穴:委中、委陽、陰谷、承山、崑崙、太溪、懸鐘。

治法:委中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然後拔火罐,其餘穴位用毫針常規針刺,根據穴下氣感,虛補實瀉。

方四:適應於膝痛,紅腫,功能障礙,屬熱痹者。

取穴:太白與公孫穴之間的靜脈顯露處。

治法: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十數滴後,再囑患者屈伸下肢十數次,必要時由醫師握踝幫助患者運動,一般可當時緩解膝痛,改善功能。另可酌情於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等穴小劑量注入地塞米松5mg加強的松龍混懸液2ml、利多卡因2~3ml、可求快速止痛,配合治療。(穴位注射激素葯大多數遠期療效不好,且副作用大,能不用最好不用。)

膝關節痛,多發生於4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臨床常見病。治療周期亦較長。對於膝痛而發腫發紅者,應用淺刺、多捻、不留針的方法,同時可以酌情在紅腫最高點處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必要時可以在曲澤、委陽、委中等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以泄體內鬱熱,往往可以收到良效。不腫不熱而痛的,一般為因虛而致,宜多刺陽陵泉、足三里、血海等穴,用補的手法。對於涼痛者,可用溫針灸,或針後由病人回家施以艾條溫和灸。涼痛甚者可用火針療法。

內外膝眼穴疼痛明顯者,可用電針療法,方法是:取雙側膝眼穴,針入1.5~2寸左右深,(使針體進入關節腔),施捻轉瀉法得氣並通電針(連續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通電20分鐘,再留針10分鐘取針。1~2日治一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一般一次奏效,2~3療程可收到滿意療效。治療期間囑患者減少活動,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強力負重。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運用上述針法後,可酌情每周刺曲池穴兩次,刺後得氣時讓病人活動膝關節。

對於膝內側疼痛,壓之有劇痛者,可先用重力按摩片刻,令病人能耐受為度,然後選用刀針或火針或棱針刺之,刺後拔火罐,使之出血,針後觀察,囑病人避免針眼進汗、進水,以防感染,此種方法效果亦明顯。

必要時在急性期可小劑量水針療法注入強的松龍以緩解疼痛,(每穴0.3~0.5ml,每次5~10穴)。此外,對於膝痛輕症和用於預防者,可酌情用下列推拿療法,每天一次。

取穴:沖門、膝眼。

第一步:患者仰卧,醫者站立床側,一手在患者腹股溝處,先推拿大腿前側至膝關節3~5遍,然後點壓沖門穴1~3下,慢點快放,使患者感覺有一股暖流向下放散。

第二步:患者體位同上,醫者兩手虎口相對,由下至上擠捏患肢,擠捏時雙手四指可同時彈撥大小腿後側肌群,使下肢血液循環加速。

第三步:患者仰卧,下肢伸直,醫者用拇指彈撥或揉動大腿小腿後側肌群。

第四步:患者仰卧位,醫者用拇指點按膝眼穴一分鐘以上,以有酸脹感為佳。點時運意領氣,以穴位下產生熱感為度。

第五步:患者體位同上,醫者雙手抵於患膝部位,做掌揉法2分鐘,使局部產生溫熱感。

第六步:患者體位同上,醫者雙手半握拳,用小指拳眼有節奏地叩擊膝髕骨周圍約一分鐘,然後用全掌摩膝,使膝部溫熱舒適。

第七步:醫者幫助患者做膝關節屈伸運動,20~30次後結束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內經》與《傷寒雜病論》
方與證之間的辯證關係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