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日日是好日》如此安好

《日日是好日》如此安好

不論任何時代,茶香都是我們寄託情感的好地方,不論外在條件充裕或貧乏,我們都可以在茶湯的美味中找到安慰。

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會。若有重要的人,就把握機會好好在一起,慢慢吃,慢慢愛。即使與同一個人多次相見,每一次都不會一樣,所以一定要抱持一生只遇一次的心情。

無數人期盼的假期如期而至,於我而言,這樣的假日不過是自己平日自由自在的喝茶、生活的重複。因辭職出來以茶為樂一年余兩月,按喜歡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每日不再有按點打卡的職場規律,隨心來辦公,隨性離開,這樣的假日於自己平日所度並無兩樣。

家人回老家,我則一人更是無拘無束、放浪形骸了。昨夜上網瀏覽圖書至凌晨訂購9本書,欲以每日一茶一書度過。

假日的交通真是出奇的好,凌晨訂購的書,上午午餐前就已送到。把此消息發在朋友圈中,引來無數友的贊與評論,被問最多就是「一日一本書?能讀完一本嗎?」 答:「你靜下來試試,從晨到夜,何況還有香茗相伴提神!」

其實,真靜下來,一本書認真讀完用不了一天。《日日是好日》為日本森下典子二十五年的學茶事茶記錄,李署韻老師稱之為「一本永不退色的日誌」。從午餐後翻開第一頁開始,到晚上8點20分,合上最後一頁,除去中間還和友泡了一道茶的時間,不到8個小時閱讀一遍,不時被作者的精采打動,為作者的領悟而領悟,根本停不下來。

從二十歲踏入學習茶道之門、認為日本茶道如將人嵌入模具中一般,到不禁不時發出「啊,原來是這樣」的驚嘆,你可以想像作者二十五年來跟隨老師修行茶道的進步、娓娓道來的點滴記錄感動。自己都恰似隨著作者走過二十五個春秋。也終於更進一步領悟為何日本茶道要不斷的重複、不厭其煩的要求依循規則布置。

「理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著做。茶道就是這樣。」

「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內心的情緒,手隨心動。」

「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

「茶道呢,最講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後,再在其中放入『心』。」

初習日本茶道,必須處處留意細節,實在令人焦躁不安,而且覺得綁手束腳,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讓人自由發揮,也沒有老師解答自己一個又一個『為什麼』,常常讓人覺得自己被嵌入『惡質的傳統』模式中,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

就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往複,學茶一事,走過25年,你不得不驚訝於作者為一件茶事所傾注的心血,詳盡細緻地敘述著茶道修習過程。走步,舀水,折帛紗,試器,行茶、分茶、碗泡、傳杯、清壺,掛畫,插花,和果子,釜,風爐,濃茶、薄茶、夏天的茶,冬天的茶,茶事,茶會,當下,一期一會。。。

終有一天,一瞬間,五官與自然相系,沒有任何不可做的事,也沒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沒有任何的不足夠,完全滿足於當下,將身心都在這裡,品味當下,專註當下這一刻,人才能無所掛礙、自由自在的活著。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任何日子豈不是變成好日子。

也終於明白,20歲時一個個茶道中的『為什麼』,老師總不說的原因,並非不說,而是無法以言語形容,所以才保持沉默,她在教導我們的是『御點前』以外的事。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日本茶道老師只教規則、只講流程程式,感覺好像什麼也沒有教,其實已經教了許多,正因為老師的「別問為什麼」式的「留白」,我們才能如此的自由發揮。

感謝淵淵堂提供精美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茶話世園會之夜,打響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第一炮
我喝過的好茶-九龍窠肉桂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