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戰爭,歷來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槍炮響起的時候,高高在上的將軍和政客們考慮的是戰略和勝敗,而在泥水中爬行的士兵們,心中最關心的則是蔬菜和大米。「糧草為先」是古往今來所有戰爭的終極鐵律,只有為士兵和裝備提供足夠的能量,戰爭才能迎來最後勝利的希望。

進入20世紀以後的現代總體戰爭,各國更是大打「後勤仗」「補給仗」。海灣戰爭期間,美軍運送彈藥、油料、糧食、藥品等物資的後勤保障車隊數量,大大超過了在一線衝殺的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的數量。

而二戰期間的日本,奉行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帝國海軍處於國防最優先發展的地位,對於後勤保障也是極為重視。通過數十年的精心發展,日本在戰前建立起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艦隊當中艦船種類十分齊全,不少在其他國家十分稀罕的艦種在活躍在其中,而本文即將介紹的「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曾橫掃太平洋的日本聯合艦隊

  • 聯合艦隊走向遠洋的必然產物

一戰之後,戰勝國們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和《華盛頓條約》,大致劃分了各國在歐洲和在太平洋上的勢力範圍。國人熟知的是,日本作為戰勝國家,以強盜邏輯強佔中國山東。但人們不熟悉的是,除此之外,日本還將德國在太平洋上的諸多殖民島嶼攬入懷中。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一戰後,德國的太平洋殖民地被美日瓜分

所以,一戰之後,日本聯合艦隊的活動區域一夜之間擴大至太平洋中部海域。如此廣大的作戰範圍立刻使得原有的後勤補給制度捉襟見肘不堪使用。日本水兵們開始走向遠洋,在浩瀚的大洋上連續航行好幾個月成為艦隊訓練的常事,於是,船上的吃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原本艦隊攜帶的是大量的牛肉罐頭作為軍糧。但是罐頭固然好吃,但如果只有牛肉罐頭,則難免乏味,甚至令人反胃嘔吐。當年,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隊的船員,就是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而遭受壞血病的侵襲。對此,日本的海軍部長官們也是煞費苦心。為了保障官兵能長時間地對外執行侵略擴張任務,建造專門的食品補給艦,就成了應時之舉了。

1924年,「間宮」號食品補給艦作為新的帝國海軍後勤補給制度的重要一環應運而生。當年7月15日,經過兩年的施工建造,「間宮」艦在神戶川崎造船所竣工完成,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給糧艦」。要知道,當年的中國海軍連戰艦都沒有幾條,日本人居然專門建造了這種後勤補給船隻,可想當時兩國軍力差距之大。而小日本的這艘「間宮」號食品補給艦,也算得上是「蠍子粑粑——獨(毒)一份」了。二戰爆發之後,這條船又依戰時編製成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給糧艦」,繼續活躍在二戰的戰場之上。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航行在太平洋上的「間宮」號

  • 移動在大洋上的「食品加工廠」

食品補給艦是後勤保障艦船的一種,屬於軍輔艦船一類。本來,日本人稱之為「間宮」號給糧艦。對於這個稱呼,中國人能看得懂,但更規範一點的稱呼,應該叫做「食品補給艦」。因為它不僅是「給糧」,更能提供麵包、壽司、豆腐、餛飩、小點心、新鮮蔬菜、羊羹、冰激凌等花樣翻新的食品,稱之為「食品補給艦」更恰當些。英文的全稱就是「MAMIYAFood Supply Ship」,自然是「『間宮』食品補給艦」的意思了。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動漫中的「間宮」號是廚娘的形象

圍繞「間宮」號食品補給艦,還有這樣幾件有趣的事情。

1.要不要建牛棚?

剛剛竣工時的「間宮」艦,還特意建造了養牛的牛棚。這可是件新鮮事。本來,這是未來保證海軍官兵能吃上新鮮的牛肉。但日本人幹起來才發現,在船上養牛實在是麻煩多多。不僅要攜帶草料、清理糞便,還要設立屠宰間和食肉處理間,不僅增加了人員和開支,還有潛在誘發傳染病的危險。況且,龐大的牛棚也僅僅能飼養51頭牛(中甲板47頭,上甲板4頭);相比之下,改成冷藏牛肉的冷庫,則至少可以冷藏200頭份的牛肉。預示,「間宮」艦建成不久,就把牛棚取消了,改裝成新鮮蔬菜儲存間、包裝車間和食品生產車間等。到了1935年,「間宮」艦已能存儲帶骨的生牛肉110噸,相當於550頭大牛的肉類,以聯合艦隊每日消耗18頭肉牛計算,足足可以供應30天。如果儲存去骨的牛肉,可以儲存240噸。還可以儲存豬肉、雞肉、魚肉等,但主打的還是牛肉。

2.糧食配給艇不足

「間宮」艦並不是艦對艦的直接向其他軍艦配送食品,而是要通過小型的「糧食配給艇」來配送。不過,這種「糧食配給艇」僅有4艘,艇長僅為8~9米,配送能力嚴重不足。歷屆的「間宮」補給艦艦長在面見海軍大臣時,都反映了要增加糧食配給艇配置的問題。由於戰事吃緊,沒造小艇,而是直接將「淺間」號海防艦、「野間」號給油艦、「北上」輕型巡邏艦拉過來給「間宮」充當糧食配給艇,可說是陣容相當豪華了。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間宮」號總是成為被軍艦簇擁的明星

3.冷藏庫的隔熱壁性能不足

「間宮」艦上的冷庫的隔熱壁是用米松板製成的。1924年的一次實測中發現,僅僅4~6小時,冷庫內的溫度就由零下3.3攝氏度上升到0攝氏度。為此,艦長曾多次反映情況,但最終似乎並沒有完全解決。

雖然冷庫不「冷」,但仍是一個納涼的好去處。在夏季炎熱的太平洋上航行時,總有艇員和廚師耐不住酷熱而鑽到冷庫里休息。但無語的是,居然常有人因為庫門關閉之後無法出來而被凍死。高峰時節,每次執行航海任務,船上總要發生5~6起冷庫凍人致死事故。為此,「間宮」艦艦長下達死命令:「在關閉冷庫門時,一定要向裡面大喊三聲『有人嗎』?確認無人後才能關閉冷庫門」。

4.容易成為攻擊的活靶子

「間宮」補給艦的動力裝置為直立式3缸、3級膨脹式往複式蒸汽機2台,最大功率為10 000馬力。看起來馬力挺大,但「間宮」補給艦的基準排水量為15 852噸,艦艇全長為150.93米,這點動力根本就不算啥。其滿載時的最大航速僅為14節,輕載時的最大航速也只有16.5節,巡航速度更是僅有10節。而且這艘老船以燃煤為動力,巨大的煙囪一路都冒著濃濃的黑煙。

在二戰的戰場上,這種慢悠悠冒黑煙武備少的大艦正是美過海軍潛艇攻擊的最好目標。「間宮」艦多次受到美海軍潛艇的魚雷攻擊以致最終沉沒,都證明了這一點。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間宮」號複雜的艙室結構

5.什麼食品最受歡迎?

儘管日本人稱「間宮」號為「間宮給糧艦」,但是,實際上「間宮」艦是一艘集糧食補給和食品加工於一身的綜合食品補給艦。根據日本海軍1938年的一份資料,「間宮」艦裝載的糧食有:大米558.7噸,小麥404噸;而裝載的食品原料,包括牛肉、魚肉、新鮮蔬菜、調味品、醬油等,就有五六百噸,如果算上用大米、麵粉加工的食品,可以說有一半多的食品原料加工成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所以說,稱「間宮」艦為「海上食品加工廠」倒是更恰當些。艦上的350號人,多數稱為「廚師」更恰當些。就是這些人製作出了五花八門的海軍食品。要問「間宮」艦上什麼食品最受歡迎?出人意料的回答是:「海軍果子」!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廣受歡迎的「間宮」羊羹

尤其是「間宮」艦製作的羊羹最受海軍官兵的喜愛,獲得了「間宮羊羹」的美稱。「海軍果子」是各類小吃的統稱,其中包括:雞蛋卷、麵包圈、冰激凌、羊羹等一些小甜點。這些小甜點受到日本海軍官兵的歡迎。特別是在二戰後期,日本本土居民都快餓得啃樹皮了,但日本海軍官兵的糧食供應還是很有保證,羊羹一類甜點更是既美味可口,又能補充熱量,自然受到官兵的一致歡迎,而這對軍隊士氣的提升也是大有助益。

說起羊羹,原本是中國的小食品。相傳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熬制的羹,冷卻成凍而成為佐餐的美食。後來由禪宗傳至日本,由於僧人不吃肉,便用紅小豆與麵粉或葛粉混合後蒸制,逐步演化成以豆類製成的果凍食品。其後,隨著茶道的發展,羊羹逐漸成為著名的茶點。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二戰後期,羊羹成為海軍官兵難得的奢侈

二戰期間,日本本土居民食物都不富裕,但「間宮」艦上卻能每天生產饅頭6 000個,每個有半斤重;豆腐1 500千克,可供1 500人食用;芋頭1 500千克,可供3 400人食用;麵條800千克,可供1 330人食用;羊羹,45 000塊;豆沙餅,夏天20 000塊,冬天50 000塊;冰激凌2 000人份;汽水14 000瓶等。除此之外,艦上的「野菜冷庫」還可以保存不少水果,如:蘋果、梨、桃子、西蘭瓜、西瓜等。冷庫內保持零上5攝氏度的恆溫,水果和蔬菜可以保存13天。庫內有換氣扇,以防止果蔬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太高。最受歡迎的水果是西瓜,僅供應在熱帶地區作戰的海軍官兵,每天每人僅供應800克。還要分為三六九等,新兵蛋子只能吃不甜的「黃西瓜」,上等兵以上能吃到較甜的「芋西瓜」。

可以說是,單這一條軍艦,就能讓陸軍土鱉們看傻了眼,更是讓窮山溝里摸爬滾打的的中國軍隊羨慕得要死。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間宮」號上存儲的稀罕玩意——西瓜

  • 服務侵略,下場悲慘

雖然,「間宮」號食品補給艦的本職工作是製作美味食物和運輸各類補給。但它終究是一艘服務於日本侵略戰爭的不義之船。其下場也終將隨著日本帝國野心的破碎而一同沉沒。

1944年12月20日,「間宮」艦在日本海軍第17號海防艦和「雁」水雷艇的護衛下,由日佔的越南西貢出航,向日佔的菲律賓馬尼拉方向進發,執行輸送糧食的補給任務。水兵們如往常一般解纜出海。但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將再也看不到陸地了。

20日晚,緩慢航行在中國南海海域的「間宮」艦受到正在此處游弋的美國海軍「海獅」號潛艇的魚雷攻擊。瞬間,艦船推進器就被打壞,無法繼續航行。隨後,艙體開始進水,艦體開始向後傾斜;為恢復艦體平衡,艦長加瀨三郎大佐命令:全體艦員緊急出動,將後部7號艙的成袋的大米扔到大海中,但於事無補,艦體傾斜並沒有恢復;更要命的是,0點時分,「間宮」艦再一次被一枚魚雷擊中而加速下沉,加瀨三郎不得不下達了棄艦命令。一時間,乘救生艇的、直接跳海的,亂成一鍋粥……儘管就在附近的第17號海防艦先後救起了一小部分跳海者,但由於落水的艇員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長達13個小時),少數被救起時奄奄一息的艇員多數殞命,最終的生還者僅有區區6人。第二天,和「間宮」艦一道沉入海底的加瀨三郎大佐被追授海軍少將軍銜。1945年2月10日,日本海軍宣布「間宮」號食品補給艦除籍。

大洋上的「美味工廠——」二戰日本海軍「間宮」號食品補給艦小傳

為日本帝國主義野心陪葬的「間宮」號

這艘以製作美味「果子」而聞名日本海軍的奇特艦船,就此迎來了它可悲的結局。也許有人會問:這艘「移動食堂」也啥也要被擊沉?對此,我們需要明白,「間宮」艦並不是醫療救護艦或裝甲救護車,與張貼著「紅十字」標誌的救護單位有本質區別。

作為專業的後勤補給艦,「間宮」號能夠大大補充和增強在太平洋上鏖戰的日軍戰鬥力。尤其當日軍補給系統幾乎被美軍消滅殆盡時,這條船幾乎就是很多日本軍人的救命之船。它生產的每一塊美味糕點,都將變為日本人扣動扳機、揮舞刺刀的能量來源,也將成為維繫軍隊士氣的最終保障。戰爭因為它的存在而更加暴戾和殘酷,它的食品倉庫中盛滿了盟國軍人的生命和鮮血。所以,它當然要受到最為致命的攻擊,接受最為嚴酷的戰爭裁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