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1998年7月1日電影《世界末日》( Armageddon)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規模的隕石雨後,一顆德州大小的隕石正在向地球飛來,18天後將同地球發生碰撞,美國太空總署竭力應對避險。影片的現實意義在於它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彗星或小行星真的要撞向地球,會發生什麼。

現在人類科學日漸發達,美國宇航局隨時都在更新近地天體的最新狀況,我們隔三差五就會看到各種大小的小行星飛近地球的消息。好在它們是僅僅靠近地球,而並非真的墜毀在地球上。現在人類確認經歷過的隕石大爆炸屈指可數,其中包括前蘇聯通古斯大爆炸。還有更多的是根據地質狀況以及隕石坑的存在做出的判斷。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現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發布了一段新的視頻,向我們演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時會發生什麼可怕場景。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圖片上部:流星高度和珠穆朗瑪峰對比,圖片下部:紐約曼哈頓和隕石撞擊海洋面積對比

NCAR利用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蓋倫·r·吉斯勒和約翰·m·帕切特收集的「深水撞擊綜合數據」,製作出了模擬視頻,視頻中顯示了不同大小的小行星從不同角度撞擊海洋的畫面,災難造成的後果真正令人震驚。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在完整的視頻中,你可以看到兩個變數之間的對比: 上面第一個視頻是假設沒有發生空中爆炸,一顆直徑250米的小行星45度角整體撞擊海洋的場景,第二個視頻是同樣大小的小行星在5000米高空發生空爆炸後,分裂後45度角撞擊海洋的效果。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數據集中還描繪了更多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影響。視頻模擬還比較了小行星撞擊水體的不同角度。數據顯示,更傾斜的角度更有可能引發海嘯。不過近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非常小。一顆大約1.5公里直徑的小行星大約每100萬年才會撞擊地球一次。12月4日美國的航天器OSIRIS-REx已經抵達小行星本努,有科學家團隊做出預測:本努在2175年到2196年期間將有1/2700的概率與地球發生相撞。

那麼為什麼要製作這樣的視頻呢? 這一切都是為了有所準備。根據吉斯勒和帕切特的數據集報告,NASA正在密切關注對地球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報告還說,如果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它們最有可能墜入海洋,這可能對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產生嚴重影響。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製作視頻:預演小行星撞擊地球海洋可怕場面

數據集報告中寫道:NASA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非常想有興趣了解能夠造成威脅風險的小行星最小尺寸,這樣可以集中資源尋找所有可能威脅地球的較大天體。由於地球表面70%是海洋,所以小行星撞擊海洋的概率最大。過去20年里一直存在一個爭論焦點:如果小行星撞擊引發海浪或海嘯,對人口密集的海岸線有多危險。

從本質上說,我們對小行星引發的海嘯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能準備得越充分。即使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未雨綢繆終究是件好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馬星球視野 的精彩文章:

耀眼火球從天空划過,科學家層層論證後,確認最新的非洲隕石誕生
兩億年後七大洲會合併形成超級大陸,四種可能方式如同拼七巧板

TAG:茶馬星球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