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跑的夠不夠好,得看這個細節

跑的夠不夠好,得看這個細節


▲ 11.24跑姿分析與矯正課北京站




在我們的線下課跑姿分析與矯正課上,教練習慣先了解下各位同學的跑步基礎,比如平時跑步的頻率、會進行怎樣的訓練、是否跑過馬拉松等,此時很多同學下意識的以馬拉松成績來概括自己的跑步水準,比如,「全馬330」,然而,同樣是PB330的選手,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有的完賽後談笑風生,該幹嘛幹嘛,還保持的不錯的運動狀態,有的完賽後下樓梯都費勁兒,非得窩在床上三天才能慢慢恢復,讓人聯想到學霸們說的「我的100分是因為滿分只有100,你的100分是因為你超常發揮……」,

這裡體現在技術上重要的差別之一就是「前傾角」,說白了就是你跑步中向前落下的角度,是跑步過程中越大越好嗎?!

今天,來看國峰老師就跑者前傾角來闡述高手和一般選手差別到底在哪裡。





文/徐國峰




每次講完跑步技術的課之後,總有不少人在課後會來信問:前傾的時機是什麼時候?跑一場比賽下來需要一直保持相同的前傾角度嗎?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用」。



若是在400公尺的操場上進行比賽(或是在完全平坦的道路上進行馬拉松),技術優秀的精英跑者真正需要加大的前傾角度,就只有在開賽的前幾秒而已。從物理上來看:






  • mа=mg × sin α



  • 消去人的體重m



  • 因此 а=g × sin α




也就是說,水平加速度(а)跟前傾角度(α)成正比,前傾角度愈大,加速度愈大。




但在比賽時我們不可能一直加速,所以也就不用一直前傾那麼多。




試想一下,如果有兩位跑者的5公里最佳成績都是20分,也就是平均步速是4:00/km (時速15km/hr)。起跑時速度是0,要「加速」到時速15公里,就是要靠前傾(當然推蹬也可以,只是比較費力)。加到你所能維持的速度後,接著就只要「維持等速」→保持慣性。




那此時還要前傾嗎?




要的。但已經不用再像起跑加速時一樣向前傾那麼多,此時前傾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保持慣性時所產生的阻力」,這些阻力有三種:






  • 風阻:慢跑時當然不用考慮風阻,但從流體力學的公式來看,風阻=1/2×空氣密度×移動速度的平方×風阻係數×身體橫斷面積。速度加快一倍,風阻會成平方倍數成長。所以當你跑到時速15公里以上(四分速)時,風阻可是很可觀的。



  • 腳掌落地時所產生的磨擦力



  • 腳掌跨到身體前方時所形成的剎車效應。




在維持速度時,除了風阻是你無法減少的之外,磨擦力和剎車效應都可藉由跑步技巧來減低。所以在判斷兩位5公里PB都是20分的跑者誰的技巧比較好,可以看他們在跑步的過程中誰的前傾角度比較小。




前傾角愈小,代表他的跑步技巧比較好,因此產生的額外阻力比較少

。反之,另一位5公里PB也是20分但平均前傾角度較大的跑者,則代表他的技術較差,但體能較好。




不管技巧好壞,人體的結構在跑步過程中(起跑時的動作不算)所能維持的最大前傾角度極限是22.5度,目前量測出最大的前傾角度是百米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博爾特(Usain Bolt),他在打破世界紀錄時,最後60~100公尺的平均前傾角度是21.4度。



我們再來看看長距離選手:目前10公里的世界紀錄是由衣索比亞的凱內尼薩.貝克勒(Kenenisa Bekele )於2005年8月2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所創下,時間是26分17秒53 (時速為22.83 km/hr,步速為2:38/km)。




他在這個速度下的平均前傾角度是17.3度。當我知道這個數據,也開始使用影像分析來研究其他精英跑者的跑姿時,發現不少長距離跑者的平均前傾角度也是17度,但他們的步速也才每公里3分多,離2:38/km還有一大段差距,為什麼呢?這是一開始困惑我的地方。





▲ 國峰老師在訓練



後來才知道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跑者的動作產生太多額外的阻力,也就是落地時的磨擦力與剎車效應太大。當然,若他們的技巧(與腿長)都跟貝克勒一樣,理論上在17.3度的前傾角度下都可以跑出每公里2分38秒才是,但能否維持就跟體能與肌耐力有關了。




但因為大部分的跑者技巧都沒那麼完美,具體來說就是:






  • 腳掌觸地時間較長,因此落地的磨擦力較大



  • 腳掌向前跨得離臀部(重心)較遠,因此剎車效應較大




在相同的前傾角度下,卻只能跑出更慢的速度,正是代表「每一步都一直減速再重新加速的結果」。







對於技術優良的長跑者而言,在跑馬拉松時,需要加大前傾角度時間只有:在起跑時(取得最初的加速度)加速達到自己的M配速(Marathon Pace)、進補給點有停頓重新啟動與上坡時。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要確定自己是不是有前傾的動作,需要拍攝與錄像,自己的感覺是不會準確,而且大部分的人會誤以為前傾是肩膀往前,但真正的前傾部位應該是臀部才是,肩膀和臀部應該盡量保持在同一鉛直線上。通過攝影,你才能確定實際的跑姿是否與臀部前傾(上身挺直)的感覺一樣。




各地跑友可以加小助理微信insert2014,進入各地姿勢跑法練習群組。


·


·


·


·


想跑得更好更快更輕鬆?來全國27個城市跟姿勢跑法認證教練學習跑步吧,你既可以花三個小時的時間,找到自己跑姿的問題,並針對性的找到適合你的訓練方法,就是參加《跑姿分析與矯正》課程。




??


 想跑得更好更快,遠離跑步傷痛 


 就來我們的跑姿分析與矯正課程 


 跑姿分析矯正課程全國開課 



點擊圖片,查看2018跑姿分析與矯正課詳情





也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和一群同樣對跑步充滿熱情的跑友一起,跟隨姿勢跑法認證教練,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四次,線上指導),徹底改善跑步習慣,練習跑步技術,更好的享受跑步!


??


 

用一個月的時間


 精進跑步技術,讓自己跑得更好更快


 

跑姿訓練營本周末北京開課

 



點擊圖片,查看跑姿訓練營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姿勢跑法官方訓練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1個小道具,幫你遠離跑步傷害
你不是因為變老而停止跑步,你是因為停止跑步才變老

TAG:跑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