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好人」楊偉東的優酷歷險記:打動了馬雲,卻倒在了貪腐

「好人」楊偉東的優酷歷險記:打動了馬雲,卻倒在了貪腐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作者 / 薛芳 孫宏超 編輯 / 范曉東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對阿里大文娛來說,以海量資金撬動整個市場,因此,輪值總裁位置上擺了一把魔性的椅子,巨大的榮耀和巨大的風險僅僅是一念之間,而楊偉東的離開沒有視頻業盈利難力不能及的悲愴,只是因為人性在巨大誘惑前難以克制的貪婪。

中國視頻行業最幸運的那個人,倒掉了。

合作夥伴和員工公認的「好人」楊偉東,用了5年的時間,從早已邊緣化的土豆網CEO一路做到阿里大文娛的總裁。先後打動了古永鏘和馬雲,沒想到最後卻倒在了內部貪腐。

12月4日,阿里官方對外確認,根據舉報,優酷原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正在配合警方調查,並表示,阿里有史以來對這類事情一直都是態度鮮明決不妥協。目前,阿里影業董事長樊路遠將兼任優酷總裁。

今年早些時候,前優酷高管盧梵溪因貪污問題剛剛出獄。

據虎嗅網報道,楊偉東所謂「經濟問題」涉案金額可能過億;《財經》雜誌的消息則把貪腐事件具體指向了《這就是街舞》等一系列綜藝節目。

一位接近阿里大文娛的人士告訴騰訊《深網》,不僅是楊偉東,此前優酷一個頻道四十多人的團隊曾被帶走調查,十多人涉嫌經濟問題。

該人士還向《深網》表示,楊偉東在外部公司有持股,這已經不是大文娛內部秘密了;楊偉東此前在阿里大文娛更是花錢如流水,一個月的報銷達到了20萬,阿里高層知道後很震驚。

對此說法,阿里大文娛回應《深網》稱不屬實,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近一兩年,楊偉東主導的優酷在版權和綜藝上進行了大資金投入,相比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一度挽回了頹勢,但隨著貪腐經濟事件的曝出,八天前剛剛卸任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的楊偉東,在優酷的幸運大闖關也走到了盡頭。

意外的脫穎而出

優酷是中國老牌視頻網站。2004年11月,樂視網成立;2005年上半年,土豆網、56網、激動網相繼上線。與優酷同年成立的,還有古永鏘搜狐的前同事創立的酷6。

2004年3月,他將自己發起籌集的300萬美元投入創辦視頻網站優酷,兩年後, 2006年視頻網站「優酷」正式上線,一年後,優酷已經成為國內視頻類網站的核心代表,並於2010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當時市值達27.675億美元。

2012年,優酷土豆的合併使得優酷土豆成為當年視頻業的老大。當古永鏘從王微手中接過那顆土豆時,所有人都認為,戰爭結束了。在古永鏘迫切穩定軍心之際,土豆CEO王微和COO王祥雲先後離職。

直到2013年2月4日,優酷土豆官方宣布,楊偉東為優酷土豆SVP和土豆網總裁。楊偉東正式登上視頻業的歷史舞台。和古永鏘共事時,楊偉東就被評價為「是能帶兵打仗的那個人」。

楊偉東是優酷與土豆合併之後引進的首位高管,楊偉東與古永鏘、王微關係密切,早在2009年,楊偉東先後拒絕了王微和古永鏘的加盟邀約,古永鏘還曾與他就創業計劃有過不少交流。

在加入土豆之前,楊偉東曾是諾基亞大中國區市場營銷總監,當時諾基亞也是娛樂營銷領域的金主,楊偉東在那期間就和娛樂影視圈有不少的接觸。2008年,他和陳礪志、胡海泉共同創立麥特文化,進一步積累了人脈資源。

楊偉東加入兩個月後,古永鏘對集團進行BU化改革,其中古永鏘心腹老將魏明任優酷總裁,全面負責優酷的內容、市場和產品開發團隊;而楊偉東任土豆網總裁,全面負責土豆的內容、內容營銷、市場和產品開發團隊。

二人分別向公司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彙報。在外界看來,這是楊偉東在優土內部地位穩固的證明。他開始了優酷土豆合併後的整合。在優酷網與土豆網宣布合併的一年之內,這家總數僅2000人的公司中,共有1300人入職,700人離職。

毋庸置疑,在優土合併後的整合中,楊偉東得到了古永鏘的信任。2015年,優酷、土豆兩個BU合併,楊偉東和魏明擔任優酷土豆BG聯席總裁;第二年,楊偉東升任合一集團總裁,負責優酷、土豆、來瘋等相關平台業務。

即便優土的整合順利, 但古永鏘帶領的優酷土豆在中國視頻業的下半場角逐中, 失去了主導地位,成立於2011年的騰訊視頻和成立於2010年的愛奇藝異軍突起。

當年的視頻業務和當下的O2O補貼一樣,充滿了土豪和暴發戶的氣息,買劇都是一億美元起,而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優土不佔據優勢,雖然其在美國上市,但股價卻長期低迷,尤其是面對背靠騰訊的騰訊視頻和背靠百度的愛奇藝。

從2014年年中開始,優酷在美國的股票只漲了3%,因為是美國上市,受困於一年四個季度的財務報表。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因為沒有上市,而不用擔心盈利報表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在高價內容領域和付費會員領域均非常激進。

因此,優酷的視頻業老大的地位也拱手讓人了,愛奇藝超越了優酷!古永鏘選擇了阿里12億美元的戰略投資,他曾告訴記者,「他比較欣賞馬雲!」

阿里大文娛冒險

2016年4月,阿里完成對優酷的全資收購,10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成立。隨後,時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永福發布內部信,宣布成立大優酷事業群。

阿里大文娛成立,古永鏘也徹底淡出。此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張勇曾表達過焦慮,他把視頻行業三巨頭之爭比作打三人麻將,阿里先是在旁邊看著,後來實在忍不住,於是索性請古永鏘下來,換成俞永福來打這局牌。

優土被阿里買下後,古永鏘並未進入阿里戰略決策委員會,依舊深耕著優土這一畝三分地。其實還有一個關於併購的真相是每一次組織架構的調整,都是一次新的權力更迭。

2016年5月10日,古永鏘發出內部信,對其組織架構做出了調整。

合一集團總裁劉德樂將出任合一創投董事長,分管影業、集團投資、財務、法務、市場和政府事務;楊偉東擔任合一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優酷、土豆、來瘋、來玩的相關平台業務;優酷土豆BG聯席總裁魏明將赴美進行6個月的學習,其間負責VR的投資;而合一影業CEO朱輝龍則開始了新的創業。

但這些變化與陰謀論無關,這一切在併購那一刻應該是已經寫好的。毋庸置疑,楊偉東成了這場全力更迭中的勝出者。

這次角逐中楊偉東的勝出跟俞永福的青眼有加相關。俞永福還曾經說過自己與楊偉東共進退,「偉東下課之時就是永福退休之日」。

在當年6月俞永福任阿里文娛大板塊事業領導小組組長之前,楊偉東已經在一系列密集的人事調整中脫穎而出,俞永福則給楊偉東的權力版圖內加上了阿里音樂CEO的職位。

勝出的楊偉東在優愛騰的角逐中,走的依然是激進的線路。優土在2016年拿下了5檔王牌綜藝的獨播權以及15檔(除湖南衛視外)王牌電視綜藝版權中的11檔,其中就包括《中國新歌聲》和《極限挑戰》第二季。

在自製綜藝上與汪涵合作的《火星情報局》也達到了近10億的播放量。「在版權購買上楊偉東會比魏明更有魄力一些,他的風格是:我給你一個億,你去給我把這個買回來。買砸了算我的。」一位優土的員工曾在接受騰訊科技的採訪時說。

一位投資人也曾透露過,楊偉東進入阿里做事情,也需要處理好以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優酷土豆國內綜藝版權合作高級總監魯潔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評價楊偉東:「他情緒很外露,像個大男孩似的。但是在為人處事上,他知道怎麼圓融地處理一些事。」

阿里大文娛板塊中,優酷作為核心業務,楊偉東需要配合俞永福完成整合。2017年優酷秋集上,俞永福就公開宣布「一個大文娛之下,新優酷整合成功」。「協調性強,情商很高」,這是星空華文傳媒CEO、燦星總裁田明對楊偉東的評價。

如此激進的楊偉東,再次贏得自己職場上的幸運。2017年底,阿里內部一封公開信中,宣布俞永福卸任,而阿里大文娛將實行班委基礎上的輪值總裁制,第一任輪值總裁選中了楊偉東。

楊偉東為什麼能一路走到現在?

對於這個問題,楊偉東曾在接受騰訊《深網》採訪時表示,「做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必須具備一定的情商、智商,這是必然的,但是這個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更應該具備的能力,第一是學習能力,應對不同的業務類型、不同的市場狀況。學習能力背後是學習慾望,有些人年紀越大學習慾望越弱,所以要保持旺盛的學習慾望。」

「第二是執行,市場競爭最終還是要看結果,所以對執行力要求很高。沒有執行力,光有策略思考,光有情商搞好關係,光有學習能力,但是沒有做出來,也很難贏得大家的尊重。」楊偉東解釋。

阿里對文娛產業的決心,是用金錢堆出來的。在2017年上海的優酷秋集活動上,俞永福和楊偉東都先後表態:阿里文娛對內容的投入不設上限。而在2017年底張宇(語嫣)掌管阿里音樂並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後,也放言「音樂要富養」。

毫無懸念,「砸錢」的宣言後一年不到,俞永福和張宇先後去職。

而2018年,優酷在內容上的投入尤其令人炫目,除了「這就是」系列、「吧」系列綜藝外,也在瘋狂推網劇和網路大電影。對2017年曾誓言「親手抓綜藝」的楊偉東來說,巨量的內容背後是天量的資金投入。

據悉,阿里內部對於楊偉東的調查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楊偉東此次涉嫌貪腐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優酷於2018年推出的「這就是」系列綜藝,主要是關於綜藝項目的收支問題。該系列綜藝以《這!就是街舞》打頭陣,後陸續推出了《這!就是對唱》、《這!就是鐵甲》等。

對阿里大文娛來說,以海量資金撬動整個市場,因此,輪值總裁位置上擺了一把魔性的椅子,巨大的榮耀和巨大的風險僅僅是一念之間,而楊偉東的離開沒有視頻業盈利難力不能及的悲愴,只是因為人性在巨大誘惑前難以克制的貪婪。

戛然而止的幸運。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戴威發內部信:ofo組織架構調整 戰鬥仍在繼續
滴滴被通報存在33項問題,程維回應:會把紅線刻在心裡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