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發現興平】阿尚社火桿的來歷

【發現興平】阿尚社火桿的來歷

原標題:【發現興平】阿尚社火桿的來歷



前言:關於阿尚社火桿的來源問題,最近在村上眾說紛紜,頗受爭議,本著對阿尚社火歷史,對它人,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最近我們先後走訪了村上的一些老人,現將他們的回憶整理如下,希望大家在共同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給予阿尚社火這一民俗傳統文化,一個公平、合理、公正的定論。 同時,也給阿尚人在種種疑惑不解中一個正確的答案,對那些在歷代熱忱於創建阿尚民俗文化事業的人們一個負責任態度!

追尋阿尚社火桿和社火的足跡,我們都必須在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通過廣泛深入調查,探究追尋,將始末真相、出處予以還原。使我們在今天對阿尚社火,這一民俗傳統文化遺產歷史來源問題,更加深入透徹的充分了解,力爭做到一目了然知其原委。讓民俗文化一一阿尚社火,在它在整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把那些長期困擾在人們心中,對其來歷尚不明確的根源問題,通過走訪村上諸多知情人的方式以及具體年限,深入透徹的加一了解,通過口述、文字記錄的方式得一妥善求證,答疑解惑。其目地,就是要讓阿尚社火,這一歷史來源問題做到有根有據可查。讓阿尚社火這一民俗傳統文化,在傳承方面經久不衰,源遠流長!


今天,公號刊發的《阿尚社火桿的來歷》就是根據村上知情者對社火桿來源始未,真實情況的回憶和陳述的整理。



阿尚社火,它的前身,來源於興平塬上,被人稱之為渭河流域附近的興平「塬下"某一區域,具體是那個縣,因年代過於久遠,詳細資料有限,至今尚不明確,無法去深入考證,或許它的前身來源於清道光、咸豐、同治某一年間,現已無從查起,我們只能按回憶者的口述來推算時間,現只有將其定位在同治年間,在年代這個問題上,或許它存在的時間,還會更久遠一些。

一,歷史背景:民國十八年鬧大饑荒一一「年謹」。時間,是指民國十七年(1928年)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其中以陝西關中地區最為嚴重,持續三年大旱,顆粒無收,據民國十九年底陝西省賑務委員會主席民政廳廳長鄧長耀災情報告存有資料顯示,陝西省全境內曾有200多萬人被活活餓死,200多萬人流離失所逃往它鄉,800多萬人靠以啃樹皮、草根、觀音土為生,苟延生命,奄奄一息,在這旱災發生的同時,又禍不單行,風災、水災、雹災、火災、蟲災、瘟災、兵匪之災一同降臨。使陝西全境92個縣在這次大饑荒中悉數蒙難,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死傷人數多不勝數,甚至出現了一些慘絕人寰的悲痛場面。



以上就是民國十八年,陝西省境內鬧饑荒一一「年饉」的一些具體情況。


「當鋪"收取動產和不動產,是對外放債的機構。它最早產生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對於這行業里的一些潛規則和運營細節問題,我們在此不必過多闡述,一一細說,權且把它當作對此事有關的一個大體,簡單概念來對待吧!


二,歷史起源:「當鋪四"阿尚西村人,在村上,人們都將他稱為"當鋪家的",此人姓魯,名玉副,排行老四,後輩人在今天仍稱之他為四爺,後代嫡孫及族人:魯聯文、魯聯武、魯聯社……等。至今仍在村上居住。另外,據今天村上仍健在的諸多老人言:此人天資聰慧,在生意、買賣方面頗有天賦,尤其善長經營一些小本生意。

宋伯魯:阿尚村外甥,其家族當年在禮泉縣城做生意,有店鋪門面,特聘舅家人「當鋪四"出面去店鋪做掌柜先生,負責店裡生意上的一些日常事務,可後來也不知因何緣故,「當鋪四"魯玉副老人又辭職回到了阿尚村裡,但此人天賦擅長做生意,在家呆著也閑不住,於是,就利用個人積蓄,在村裡又開了一家生意一一自己的「當鋪"鋪子,繼續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一一生意買賣。


可就在此時,恰逢關中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旱災。時間,仍為民國十八年,在這百年不遇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千里沃野富饒的關中大地上,曾一度大面積鬧饑荒「年饉」。受災區域和範圍極為嚴重,許多災民流離失所,為了家庭生計拋家舍業向外逃荒。


一個外地逃荒的「塬下"人,也被生活所迫,此時來到了阿尚,他為了解決生活,為了逃避抵禦住饑荒,解決溫飽和手頭經濟拮据問題,便將其家中的社火桿出手典當在了魯玉副老人在村上開的"當鋪"鋪子里。 因此,阿尚才有了社火桿這一說,後來,又經東、西兩村能工巧匠們的不斷精心琢磨、細心研究,又在這方面將其所需的社火物件添加置辦歷經了數代傳承,後交給村上集體管理,阿尚社火才有了今天這一嶄新的局面和規模。


阿尚社火一一民俗文化的興起,它最早率先起源於阿尚西村,由西村眾人挑頭興辦,後東村,在農村具有一定特殊技能的諸多手藝人一一"匠人",它們也相繼加入這個群體中來,這裡面才有阿尚東、西兩村的畫匠、鐵匠、木匠、泥水匠、……等一些專業骨幹力量人員,後又形成了全村人都參與的局面。


時值今天,我們不妨在此推測一下,在那個年代,人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就是首先要解決溫飽問題,是否能夠填飽肚皮?都成為每個人的心頭大事,因為,典當社火桿的是個外鄉人,又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背景下,阿尚更沒人詢問社火桿的出處、年代與來歷這些細節問題,所以,在今天,遺留下來了諸多的阿尚社火桿,歷史來源、年限問題我們無法給予它一個準確的答案。現我們只能依據阿尚歷屆對此事愛好者的回憶,來推算判斷時間的長短和桿的來龍去脈。


因"當鋪"行業,一些潛規則的約束,「塬下"人當時也已查無音信,這些典當在當鋪中的社火物件,久而不贖,過了期限,"當鋪"主人就有權出面自行處理,於是阿尚人「當鋪四"魯玉副老人就把這些社火桿整理翻出,想拋之,但又覺可惜,便邀請村上一些喜愛熱鬧的人,在村上撐起了阿尚社火地攤這一初始雛形,後阿尚「當鋪四」魯玉副老人移居西安府居住。


現「當鋪四」的眾多後人和許多村上知情人今天言道:「當鋪四"魯玉副其人在宋伯魯家當過店鋪掌柜這事不假,但宋伯魯其人與阿尚社火桿並無甚牽連,因"當鋪四"在禮泉當站台掌柜這事在先,回家在村上開「當鋪"幹這一行,這事在其後,所以,它們之間彼此毫無任何干係,針對這一問題,今天,在村上仍有人可出面證言;針對社火桿和宋伯魯有關這件事,村上現眾人矢口否認者仍居多數,其中,也包括今天的「當鋪四"後人們它們在內。


另外,還有關於阿尚社火桿來源於北五縣一說,針對當年民間對北五縣的一些情況民間描述上來看,在民間,曾有這麼一首打油詩至今猶存,其曰:「有山不長松,有水不行舟。秀才不過境,縣官不久成"。足亦可見,其當年經濟蕭條,區域現狀更是不容樂觀,也不具備更多的優越條件,貧困面貌猶為嚴重,這就可想而知。因此,它來源於北五縣一說似乎也不成立,也在主觀論斷上站不腳,得不到阿尚人的一致認可。因為,在那個歷史背景下,社火作為民間的一種祭祀活動的產物,歷經滿清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民國年間,最富庶之地是它的活動範圍,試想一下都莫過於距離那些州、郡、府、縣、人口較為稠密,較為集中的繁華地域地段,還要在民間具有一定的財力、人力、物資資源作為堅強的後盾基礎,也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夠有效的支撐起民間各種祭祀、娛樂、慶典活動,讓它們有發展的空間和種種契機可言。


綜上所述,阿尚社火,在歷史來源出處問題上,依據村上眾多老人口頭資料陳述顯示,我們今天也初步判定,它並不屬於和什麼歷史名人有牽連的意識範疇。


現在我們也初步可以肯定,社火桿是由魯玉副老人當年在村上開「當鋪"時,他為村上提供的,這個不容置疑。在它後期管理上,仍有一些參與者居多。


經久不衰,古老的民俗文化,它是代表著生活在一個地區,人們精神面貌上的象徵。同時,文化也是一種人在品德修養、素質高低上的體現,以各種文化元素、民俗文化為陪襯、襯托的融合,在這個地區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人的各種精神面貌上,才能充分彰顯出人們在身上具有一種豐富多彩,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的"活力"。因此,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在某種程度上,從側面不斷呼籲保護傳承民俗文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後,我們衷心感謝村裡眾多老人熱情提供口述資料,村民魯聯文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秦嶺 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尚興平 的精彩文章:

TAG:風尚興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