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滬倫通「通車」倒計時,中國金融市場全球化再提速

滬倫通「通車」倒計時,中國金融市場全球化再提速

滬倫通箭在弦上。第一財經記者從參與「滬倫通」的金融機構人士處獲悉,滬倫通揭牌儀式將於12月14日在倫敦舉辦,屆時或將公布相關中、英企業名單。

12月4日傍晚,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對中國國際金融(英國)有限公司(下稱「中金英國」)予以滬倫通全球存托憑證(GDR)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備案。

第一財經記者也從相關券商人士處獲悉,券商近期都已開始了針對「滬倫通」業務的人員培訓以及經紀業務測試。目前,滬倫通已經確定了雙方上市公司將以存托憑證的方式跨市場上市。東向業務是指倫交所上市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中國存托憑證(CDR),西向業務是指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在倫交所掛牌GDR。

今年以來,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6月1日,全球第一大指數公司明晟公司(MSCI)正式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9月26日,MSCI宣布,在明年的審議通過後,有望將中國大盤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到20%,幅度提升之大超出市場預期;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數編製公司富時羅素(FTSERussell)宣布將A股納入其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將於2019年6月開始實施,一階段初步佔比為5.5%。此外,中國債市也大概率於明年被納入主流國際指數。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資普遍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當前估值水平處於歷史較低位置。且隨著A股納入MSCI、富時羅素的節奏加快,A股將成為全球基金管理人不可忽略的市場。我們預計,MSCI全部納入A股需要約5年時間,富時羅素納入A股則在9個月內全部完成。樂觀情境下,未來十年外資在A股的市值佔比將接近10%。」

滬倫通箭在弦上

近期,中英兩大交易所、各大券商、會計師事務所等都進入了密集準備階段。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滬倫通」將在不突破中國境內資本管控的前提下,實現存托憑證和基礎證券之間的轉換。上交所此前也表示,「滬倫通」東西雙向業務都允許DR與基礎股票按既定比例互相轉換,這是實現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主要方式,有利於市場自主調節DR供需,保持DR與基礎股票的價格聯動。

12月4日,上交所對中金英國予以滬倫通GDR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備案。中金英國成立於2009年,受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監管,以倫敦為中心輻射歐洲大陸、非洲及中東(EMEA)地區,為該地區客戶及中國客戶的跨境投融資需求提供服務。

A股上市公司方面,目前僅華泰證券一家披露了發行GDR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意向,並獲得了中國證監會核准。根據華泰證券公告,中國證監會核准該公司發行不超過8251.5萬份GDR,按照該公司確定的轉換比例計算,對應新增A股基礎股票不超過8.2515億股。轉換比例調整的,GDR發行數量可相應調整。完成此次發行後,華泰證券可到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華泰證券何時啟動發行程序,也成為業內預判滬倫通開通的依據之一。

此外,在相關部門的密集籌備下,有關滬倫通的監管規定、配套規則等也已落地。

10月12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宣告滬倫通的起航號角正式吹響。

11月2日,上交所正式發布滬倫通配套業務規則,明確了業務及交易端的制度細節。與此前滬深港通的業務規則相比,滬倫通業務環節相對複雜,設計有跨境轉換、做市交易等創新環節,在具體的交易制度上也與A股存在一定差異,並對個人投資者設置了300萬資產門檻。

跨境轉換是指境內存托憑證和境外基礎股票按既定比例相互轉換。以CDR為例,其跨境轉換的過程,包括了上市前的初始生成階段、上市後的持續轉換兩個階段;從業務環節來看,跨境轉換又包括生成和兌回兩個方向。

在交易機制上,滬倫通CDR實行競價和做市混合交易制度。在競價交易方面,交易機制總體上與A股保持一致,但也有差異化安排。比如,實行與A股相同的漲跌幅限制,但若上市公司全天休市達到或超過7個自然日的,其後首個交易日的漲跌幅比例放寬至20%;而對於以非新增基礎股票為基礎證券公開發行上市的CDR,上市首日並不放開漲跌幅限制。

11月8日,中國結算髮布《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登記結算業務投資者問答》稱,投資者通過現有A股賬戶參與滬倫通存托憑證交易結算業務,不需要新開立證券賬戶;滬倫通業務中國存托憑證的市場交易及相關公司行為涉及的資金均以人民幣計價結算。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稱,滬倫通是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升級版。它在兩地股票可直接雙向交易的基礎上首次推出DR——這是一次全新的跨越,它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滬倫通的開通,尤其是雙向掛牌的DR,將開啟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時代。

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提速

滬倫通僅是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縮影。從2014年滬港通推出,到2016年深港通推出,再到A股闖關MSCI成功——中國資本市場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2014年,上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建立滬港通交易機制,這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第一次與境外資本市場實現交易連通。4年以來,滬港通的交易、登記結算、換匯和公司行為等各項業務處理正常,業務和技術系統運行平穩。

2016年年底,深港通也正式啟動。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深港通開通近兩年來,累計成交額接近4.11萬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獲悉,2017年6月,A股闖關MSCI成功,滬/深港通這一「互聯互通」機制的平穩運作無疑是大功臣。2016年年初,MSCI推出基於「互聯互通機制」納入A股的新方案,新方案消除了外資機構對於在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安排下存在的對A股贖回限制的擔憂。新方案建議,只納入可以通過滬/深股通買賣的大盤股,剔除了兩地聯合上市公司中對應H股已是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過50天的股票。

此外,記者也獲悉,早年外資機構對於A股的了解並不充分,甚至存在諸多偏見。因此,上交所國際發展部還成立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服務團隊,加強外資機構對內地市場的了解,打消它們的顧慮。

近期,G20峰會共識的利好疊加股指期貨鬆綁,A股風險情緒好轉,外資進一步流入A股。截至12月3日收盤,北上資金大幅凈流入逾126億元。

多位機構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股指期貨的鬆綁有助於滿足外資對於投資A股的風險管理需求。機構也預計,MSCI將納入因子提升至20%可能帶來700億美元凈流入,此外將中盤股納入預計將額外帶來140億美元凈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債市國際化的進程也在今年大幅提速。瑞銀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布里斯科(HaydenBrisco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以人民幣計算,彭博巴克萊中國綜合指數回報率超過7.11%。明年,中國債券納入該指數後在全球債市中的佔比約6%,預計帶動約2500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市。如果未來不斷引入外資評級機構並將中國信用債也納入相關國際指數,那麼上述佔比可能將翻倍。

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境外機構11月凈減持了在該機構託管的183億元債券,不過這主要是因為市場波動,以及此前大型機構配置盤基數較高。從2017年3月起,外資機構連續20個月呈現凈增持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抗艾漸入核心?藥物控制病毒使感染者成為非傳染源
豐田汽車中國掌門人變動,上田達郎接棒小林一弘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