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拒絕冷漠,正是《橙紅年代》的意義所在

拒絕冷漠,正是《橙紅年代》的意義所在

 




如何結合娛樂性與休閑性,向年輕人傳遞主流價值觀?

一部非典型公安緝毒劇《橙紅年代》告訴我們,流行文化和正能量傳播其實並不相悖。

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遠超想像,正義的力量也從不會缺席。





 01


用「一抹橙紅」,點燃內心力量



這部劇由華策克頓旗下寬厚文化出品,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英皇(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文在線、嘉映春天影業聯合製作,張謙、郭現春等國內知名製片人加盟,劉新執導,陳偉霆、馬思純主演。




《橙紅年代》改編自驍騎校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出身平凡的劉子光(陳偉霆飾)與刑警胡蓉(馬思純飾)並肩掃黑除惡、匡扶正義,用血性激勵身邊人的故事。





劉子光(陳偉霆飾)與胡蓉(馬思純飾)


 


寬厚文化花了3年時間將《橙紅年代》搬上熒屏。之所以將這部作品選為開篇之作,徐頤樂認為:用「一抹橙紅」點燃人們內心的力量,就是寬厚文化製作影視作品的初衷。





華策克頓旗下寬厚文化總經理、《橙紅年代》總製片人徐頤樂



 


每一部改編作品都面臨著解構、重構,以及在此過程中取捨的問題。徐頤樂曾感嘆:「改編太難了。」她和幕後團隊反覆斟酌,劇本落筆時又找了更年輕的編劇團隊編審,再加上資深的電影評委把關,以及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的支持,劇本才最終定稿。改編中,為了配合電視劇的尺度,保持劇情合理性,團隊去掉了書中過於江湖氣的內容,將整個主線改為公安緝毒,同時加入了新的矛盾和衝突事件。


 


找到一群有專長的志同道合之人,是組建主創團隊的關鍵。加盟的製片人,一位是曾製作《士兵突擊》這樣享譽盛名的優秀作品的張謙,另一位是來自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有紮實的一線警務實操經驗,也是打造公安題材作品高手的郭現春。而導演,則是擅長情感刻畫、以「家庭劇金牌導演」的標籤被人熟知的劉新。但鮮有人知的是,劉新也來自八一廠大院,按他的話說,他是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身上淌著紅色的血液。





導演劉新(左)和製作人張謙(右)




製片人郭現春



 


就是這樣一群有精神追求、有股子勁兒的老炮兒,在一部主流價值觀的公安緝毒劇里,進行了更新換代的新嘗試。






 02


他們是警察也是普通人


平凡之中可見偉大




《橙紅年代》是一部非典型公安緝毒劇。劇中對警察形象的刻畫,並非過多地著墨於奉獻和犧牲,對細節的還原延伸到警察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劉新看來,他們選擇「樸實地記錄警察的日常生活。去公安局上班,去刑警隊上班,就跟去寫字樓上班、去醫院上班一樣」。







胡蓉在執行危險的卧底任務前,有一幕是養父母為她餞行,全家一起吃餃子。胡蓉的養母為了讓她吃到象徵好運的餃子,在每一個餃子里都放了鋼鏰,期待女兒平安歸來。這樣細緻的場景,讓了解警察生活狀態的郭現春動容:「我看了也掉眼淚。這裡面有來自父母的愛,也有來自父母的複雜情感。做父母的心疼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去擔待刑警的風險,但又不能不尊重孩子的選擇。所有的盼望和深情,都在一盤餃子里體現了。」


 


劇中另一個關鍵的角色韓進,也得到很多網友的認可。張謙對這個角色的評價是「暖男」。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和平年代一個警察的平凡日常,有工作,有責任感,還有溫情和承諾。韓進為了救胡蓉負傷住院後,安排了一個向胡蓉表白的情節。他跟她解釋:「我是人民警察,如果是其他的普通老百姓遇到這樣的危險,也一樣會為別人擋子彈。」這樣的話在生活化場景中不經意間說出來,讓警察群體感同身受。

 


在韓進身上,你會看到任何一個人都會有的怯懦。警察不是生來就要成為英雄,他也會害怕和退縮。但角色最後的英勇就義,算是給過去那個不敢衝上去的自己一個完美交代。「用這樣一個年輕角色去展現警察的愛情觀、事業觀以及生死觀,更能影響和引導當下的年輕人在面對抉擇時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劉新說。


 


《橙紅年代》里除了新一代年輕公安力量,還有老一輩公安骨幹。胡蓉的生父黃振武,是一位卧底多年的老警察。因為身份特殊,他沒有與親生女兒相認,而是將女兒託付給戰友胡躍進。黃振武為了緝毒事業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幸福,這也是很多緝毒警察的真實寫照。





胡蓉兩個父親合影



 


胡躍進與胡蓉既是(養)父女,又是上下級關係。胡躍進擔心女兒從事刑警職業的危險性,而胡蓉執意追求自己的理想,兩人經歷了從一開始的互相抵觸到最後的互相理解。老一輩的精神傳到新一代年輕警察身上,既有繼承又有新氣象,讓警察形象更加鮮活。


 


《橙紅年代》用另一種方式向卧底警察致敬,向犧牲的英雄致敬,向警察的大無畏以及英勇致敬,也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公安幹警的工作。徐頤樂評價道:「警察不是一種單純的符號,我們需要把警察還原成一個人,把人性的一面真實地展現出來,讓普通人也能理解、共鳴。」






 03


傳統的英雄主義不復存在


平民英雄符號代之而起




與警察群像並行的,是平民英雄主義的故事線。不同於以往影視作品中以警察視角為主,《橙紅年代》突出打造了平民英雄,展現了一幅幅警民攜手共護正義的畫卷。劇中的主人公劉子光只是一個普通人,偶然進入販毒集團內部,雖然被囚禁,但他對正義的堅持沒被囚住。後來失憶、回到故鄉的他,無論何時都不曾放棄對正義的堅守,主動幫助警方揪出毒梟,剷除販毒集團。


 


在人物塑造上,打造了《士兵突擊》《幸福像花兒一樣》等知名作品的張謙對人物性格有深刻理解,多年的經驗也告訴他,要踏踏實實走人物路線。接觸劇本時,張謙就看上了劉子光這個人物。在張謙看來,劉子光跟李雲龍、許三多一樣,會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劉子光這個角色是符號化的,他是熱血、正義、嫉惡如仇這類人的代言人。美國有蜘蛛俠、鋼鐵俠,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有劉子光呢?」


 


劉子光的正義,很多是從細節里體現出來的。比如兄弟違法,劉子光帶他去警局自首,但送去之後又很著急和關心;遇到有人無理鬧事,劉子光奮不顧身上去主持公道;路遇不平,劉子光拔刀相助,主動追擊綁匪,主動幫助警察解救人質……而他這種正義感也逐漸影響了身邊的朋友,讓我們看到劇中貝小帥、卓力等人的變化。


 


角色的塑造與演員的演繹脫不開關係。張謙坦言,見到陳偉霆之前還是有些忐忑,畢竟要考慮一位「精緻」的香港演員能否表現內地「糙漢」的形象,也要考慮觀眾會不會為他的表演埋單。但在跟陳偉霆深聊過後,張謙的心就放下來了。陳偉霆過往的打拚和努力,他的三觀,以及熒幕上的陽光形象,與劉子光這個角色是相通的。陳偉霆也相當配合這個角色,包括健身、特意晒黑、努力體現角色的「土」和「憨直」。劇集播出後,張謙直言沒有人比陳偉霆更適合這個角色了。劉新也對陳偉霆讚譽有加:「他身上真的有劉子光的精神。他在這部戲裡成長了,成長為一個有演技的實力派演員。」





卓力(左)、貝小帥(中),與「土」又「憨直」的劉子光



 


主創的集體努力,最終成就了劉子光這個角色,豆瓣上不乏「簡直是正義本義啊!」「劉子光真的是正能量、有擔當又令人安心的存在」這類的評論。


 


「我們希望讓大家感受到,劉子光這個人其實離你並不遠。我們在說平民英雄的時候,不能讓他懸浮,他必須接地氣,有真實性。」徐頤樂這樣解讀劉子光的英雄主義,「70後對英雄主義根深蒂固的認知就是男子氣概。一個國家不能什麼都靠警察,還需要所有人的『仁義禮智信』。劉子光這個符號所代表的平民式英雄主義,遊走在主流價值觀和底層江湖道義之間,但說白了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社會責任。」


 


之前有媒體問過陳偉霆什麼是橙紅精神,他說,橙紅代表著一個希望、一股熱血,劉子光心中有光,我們心中也有,還可以把光發射給身邊的人。正如羅曼·羅蘭那句經典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04


劉子光,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




張謙認為,拍一部劇不是簡單向觀眾單向傳遞,劇組要向著想達到的地方去使勁,等觀眾真正接收、理解、感受,才算真正完成一部作品。


 


《橙紅年代》播出後,郭現春喜歡看觀眾的反饋,他尤其熱衷將觀眾有意義的反饋搜集起來放到微博上。網友這句「《橙紅年代》播完了,世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劉子光」,讓他驚喜。


 


郭現春記得,有一位《橙紅年代》的粉絲在微博上提到一件事:有一天凌晨,坐在家中,忽然看到樓下一個女生蹲在馬路中間撕心裂肺地大哭。這位粉絲猛然想起熱心助人俠肝義膽的劉子光,於是衝下樓,把女孩拉到路邊聽她說心事。「《橙紅年代》結局了,我也想做個劉子光一樣的熱心市民。」


 


這些有意思的反饋,也讓劉新興奮和欣慰:「這就是我們想傳達、想引導觀眾的。他們真的看懂了,像劉子光那樣激勵自己。我覺得特別高興!」這也是整個主創團隊的期望。見義勇為的大好青年劉子光,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一個;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正義在每個人心中,壞人猖狂是因為好人沉默。拒絕冷漠,就是《橙紅年代》的意義所在。







《橙紅年代》這部劇的完結和反饋,給了徐頤樂一顆定心丸。「流行文化和正能量,實際上並不相悖,這兩者可以很好地兼容。」這部劇的整個製作過程,也給了徐頤樂啟示:作品的立意和深度、流行性、娛樂性是可以統一的。正義的力量從不會缺席,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遠超想像。


 


年輕人的青春市場需要這種血性回歸,需要公民責任感。寬厚文化的下一部製作已經在路上,就是繼續做年輕人喜歡的新英雄主義作品。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者/馬小莫   圖編/陳曉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小心!癌症有36%的幾率找上你!
不孝有三,家族群闢謠為大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