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朝垮台遺民躲進深山,三百年後有村民說:我們才是真正的漢族!

一朝垮台遺民躲進深山,三百年後有村民說:我們才是真正的漢族!

我們現在的中國,雖然普通百姓生活安康,能夠顧著自己的吃喝,但是依舊有些人吃不飽穿不暖,所以我們還沒有進入發達的社會,但是幾千年的中國,肯定有發達的朝代,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人吃飽穿暖,享受富貴的朝代——明朝。

作為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明朝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當時明朝創造出幾項發明,放眼世界都無人能造,綜合國力來看的話,明朝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明朝的百姓可以領略世界最先進的文明。

可以說,在明朝無論你做什麼職業,哪怕你是農民還是當朝的官員,過的日子都是兩個字舒坦,沒有什麼榮華富貴可比,因為人人都很富裕,為什麼會有此現象呢,我們知道古代朝廷的錢都是從農民手裡集來的,主要是收農民的賦稅,但是在明朝,農民的賦稅非常寬鬆,這就導致了農民們根本不用累死累活為朝廷幹活,他們也由衷的感謝朝廷。

明朝當官的或多或少都是「富農」,朝廷喜歡把有錢的人弄到官場里,一來他們在地方有威名,可以順利管教當地的百姓,而來他們又不缺錢,所以朝廷對於工資一事根本就沒咋管過,想起來就發,沒想起來也沒人問,而且讓富農當官還可以體現朝廷親民,讓百姓更加信任朝廷。

但是,這種制度沒持續多久就結束了,隨之而替代的就是科舉制,都是一些知識分子開始取代曾經的富農們掌權,明朝又開始了知識分子掌權的時代,但是當初那些富農們心力也無所謂,只要有錢,當官不當官其實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要。

所以,可以看出明朝的百姓生活的都很「小康」,當明朝滅亡的時候, 遺留下的明朝民眾依然在體制外過著苟且的日子,他們非常倔強有個性,隨時準備反抗新朝,不願意侍奉新朝的君主。

但是苟且的日子總要到頭,反抗這麼久也沒有什麼效果,這些遺留下來的漢人到底要何去何從?其實他們分為兩撥,一半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們去當了私塾先生,仰仗自己的文化水平來賺錢,畢竟這是一個體面的工作,而且收入也不低,於是教書先生就成為了他們首要的選擇。

但是這些教書先生其實又分了兩撥,一半是給有錢人家當私塾,自然是吃喝不愁,另一半是在偏遠地區當老師,當地的人本來就窮,教書先生自然也是苦不堪言,年收入連二兩白銀都不到,所以別說錢了,吃都是一個問題,教書先生想要吃飽,還得依靠當地的農民一起湊湊才能勉強吃飽。

那麼除了教書先生,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會種地的農民了,這也是沒辦法,他們只能選擇去種地,但是明清時期,還有連年自然災害,連年種地的收成不容樂觀,但是他們自成一派,就算種地勉強糊口,也不願意去侍奉新朝的王。

到了康熙年間,明朝的知識分子稍微鬆動了一些,他們開始到官府里做幕僚,為官府做事自然是吃喝不愁,比什麼教書先生要強多了,而且還可以時不時的發發牢騷,反對一下滿清統治,這樣的結局也是十分好的了,雖然滿清統治沒有被推翻,但是自給自足吃喝不愁,也算是體面的結局了。

還有一部分明朝遺留下來的民眾,他們結合起來,一起逃到深山老林里,而且吃喝住行一切都保留了明朝時期的規矩。在現如今,曾經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明朝百姓後代慢慢浮出水面,他們在緬甸的一個地方生存了下來。

在三百年後的江西深山處,有一個村落,他們稱自己才是真正的漢人,明朝的習慣到了他們這一代竟然還沒有丟棄,到了現在還依舊不剃頭髮,他們的心裡已經深深烙印下來了明朝的傳統,他們自始至終都把明朝在心裡侍奉起來。

明朝的魅力到底有多強?現存的史料並不足以詮釋,因為人們總拿現代的眼光去苛求古代,未免失之公允,但是明朝在當時的世界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國家,人們生活如此幸福,難怪到了現在還有人緬懷明朝時期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有哪十八層?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
中國一小山村裡,生活著蕭何的後代,其後代不是開國皇帝就是宰相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