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德國只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何能與世界各國打那麼久?

二戰時,德國只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何能與世界各國打那麼久?

一個國家的強大,真的不是國土大小和人口多少就能簡單界定的,國土大,但是爛地多,地理位置差,一樣不利於發展,人口多,但是年齡偏向老年化,一樣不方便產業布局與徵兵,二戰時德國的經歷的過程,是運氣與實力的雙重作用!

實際上,德國能崛起,首先是因為,底子確實是好,德二為德三留下的工業化成果以及各種產業和基礎設施都是巨大的加分項,雖然一戰戰敗,德國處於艱難的處境,但仍不改變其為歐洲大國和發達國家的事實,

外部因素,也是其崛起的重要推手,首先,英法對於德國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英國秉持著(大陸政策)不希望德法任何一家倒台,所以處置德國的手段極其溫和,後期甚至變成了援助式的扶植,這也是法國氣憤的原因,而一戰中飽受痛苦的法國希望擊垮德國,雙方意見不統一,對德國的限制力度有限,後期逐漸無力化,30年代時候德國已經可以在外交上懟英法了,而英法也發覺了自身的不利,往往願意息事寧人,處處謙讓德國

經濟大危機以及祖國被外國虐待帶來的仇恨和民族心理,17世紀著名的30年戰爭,讓德國的前身,一度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威斯特伐利亞)協約一下,帝國人陷入痛苦與憤怒中,帝國人自己的戰爭,卻被列強得利,而一戰的戰敗,使自己有坐在談判桌上,連續的失敗會加劇他們的仇恨與民族主義心理,這也是納粹上台的原因

納粹的政策,納粹上台後順應並利用民族主義,開始搞大規模建設活動對抗危機,提供工作崗位,對猶太人的打擊也掠奪了一定的財富,雖然可能對國家的影響沒那麼顯著,但起碼,此時德國人的內心高度統一,而原本同為帝國部分的奧地利(奧地利也是德意志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東普魯士人,也一定程度上擁有和德國人類似的心理,故國家被吞併時反而支持

德國的工業化,軍事化快速地發展著,德國空軍在35年已經遠超英法

很遺憾,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但即使這樣,也不足以讓德國震懾世界,如果按照原來的施蒂芬計劃重來一遍,一定還是失敗的,這時,一位將軍,曼施坦因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計劃——暫時建立獨立裝甲師,從阿登森林繞過聯軍塞納河防線與馬奇諾防線,從後方攻擊法國,這種方案風險很大,但運氣就運氣在這個成功了,其實英法聯軍的絕對實力強於德軍不少,當時德軍只有空軍有優勢

打垮法國後,德國的工業能力都要高於蘇聯不少,配合高效的集權政府以及合理的運用規劃,一個世界性的擴張強國鋪開了自己的版圖,好在盟軍中加入了美軍這樣的工業化超級大國,否則,以德軍當時的實力,恐怕只有美國才能對抗,包括蘇聯人自己都承認(大多數時期絕對實力不如德國),而德國在蘇德戰爭落敗的原因也是因為多線作戰導致的兵力分散,西方盟軍佔領制空權後補給,人員輸送都費勁

綜上所述,德國崛起的因素就是這些點,這樣看來,真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下步也不一定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本·拉登身世顯赫,出身沙特最有錢家族,為何會成為恐怖分子?
三國里的荀彧,全心全力的幫助曹操,但為何最後卻要反對他稱王稱帝?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