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什麼外道不外道?

有什麼外道不外道?

有什麼外道不外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出要行」跟各位講過了。「國土海」是怎麼成立的?那麼這裡談到「凈修無等一切法」。無等,在經典裡面常常講到。無等等不是等等等,那個是很多很多的意思,無等等是至高無上的意思。

《心經》上面有「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什麼叫無等等咒?是大明咒,屬於破除一切凡夫的,凡夫被無明蓋住了,所以它可以大明,大智慧光明;是大神咒,是破除阿羅漢的;是無上咒,是破除緣覺的;是無等等咒,是破除菩薩的,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無等等是至高無上,是無上咒的無上,無等等是超越無上的部分,所以才叫無等等。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無等一切法」,跟無等等咒的意思一樣,都是屬於一乘法,一佛乘的法,不是三乘法。以剛才講《心經》的部分,它還是破三乘,包括破小乘,所以它是一佛乘的法。那麼它這裡講的,凈修一佛乘的法,要「生起無邊出要行」,出要行,我們剛才講過是正行的部分。助道行的部分,都是協助它可以完成的。最主要的正行,你要抓住一個,自己去突破。你有了根本法以後,你就可以「種種方便化群生」。

這個法門在印度人來講,印度人比較不太喜歡這種情況,雖然印度教講他們的主叫克里希那,曾經示現種種方便到這個人間來度化眾生,但是印度教的行法當中,觀念跟行為不太一樣。他觀念上能夠包含,也就是在理上能包容不同的理論,比如印度教非常強調因果、輪迴、業力,但當你說沒有因果、沒有輪迴、也沒有業力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接受你的講法。

可是實際上在行的部分,他好象又不是這樣子,他在行的時候,他會很執著於正法行,所以婆羅門教到佛的時代,就非常重視儀式,他認為婆羅門最殊勝的就是能夠辦理宗教儀式。因為在當時經本不象現在這麼多,他們都完全靠背的,那麼能夠把整個儀式過程背下來,就很不簡單。

在高雄碰到一位老法師,他辦水陸法會,七天,他整個法本都會背,不要看經本,有夠厲害吧。以古人來講,這種人當然會比較多,今天來講台灣只有這麼一個,我們感覺他很殊勝了。那麼古人很多,所以它會成為一個階級,那個階級當然很殊勝。可是我們知道,因為他有這種重視,它的儀式就一直存在著,所以他的方便就方便不起來了。

釋迦牟尼佛特別要破的,就是婆羅門教的這一點,所以才有「種種方便化群生」,不一定要那些宗教儀式,但是他要求一定要有事修,修法一定要。不是觀念就好了,觀念只能夠說知道了解,你感受不到。因此他很強調事修,但事修怎麼修都可以,他沒有說一定要怎麼修。而當時的婆羅門教是一定要怎麼修,因為他背那些法本,一定要照那個方法去修的。當然他們的大行人,大的思想家,還會有創見,但是那已經在整個比例上非常少。應該來講釋迦牟尼佛就屬於大思想家當中的一個,但他不是婆羅門,他是剎帝力,所以他不叫婆羅門,他叫沙門。

我們從中國的立場你是看不出來的,尤其中國人比較喜歡這種狀況,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道家的思想比較任運、自然、自在,平凡的很自然的那種狀況,這個平凡不是我們凡夫的那種平凡,他願意接觸群眾,會隨著群眾而有種種的調適與變化,所以這個叫方便。在印度這種情況就比較少,所以他們會分裂出很多種宗教。

在中國因為強調這種方便的必須性,所以他就一直維持著這種大一統,儒家思想自古以來一直大一統的,儒家還沒聽說過儒家分裂,道家也沒有說過道家分裂,在中國佛家也沒有說過佛家分裂。雖然道家有很多派,佛家也有很多宗,但是它在詮釋上面說,這是一種方便的變化,所以在禪宗它會一花開五葉,一花開五葉是方便而不是分裂。

而在印度本身它就分裂出好多宗教出來,而且都是從婆羅門教分出來的。關鍵就在於方便的應用。因為在中國方便的運用,是他的必須性,所以它運用的很廣,所以在思想上它一直統一在那個架構裡面,而事實上裡面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它有方便,就很複雜了。在印度,它不是,它要方便,就離開了,所以它有很多不同的宗教。

這個你站在宏觀的立場來看,是都一樣的。在印度人那些宗教,離不開它的思想系統。在中國的宗教雖然是同一個,比如說道家,道家它就有很多的派,在佛教也有很多的宗,所以從宏觀的立場來看,這兩個國度、兩個民族裡面的思維、思想模式,都離不開「方便」。所以在這種立場、前提之下,我們站在地球村來看,說實在有什麼外道不外道?幾乎沒有,即使外道,它也是一種方便。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也參外道,我們只能夠說究竟不究竟,它可能往這邊走,也可能往那邊走。

假如你只是排斥他說錯錯錯,你要告訴他怎麼才叫對的時候,就硬碰硬,不見得他會接受。因為你不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所以只能夠說他錯,你想要降伏他就很難。當你知道他的思想是怎麼形成起來以後,你要折它或者攝它,那是不是很快?完全拿捏在我們的掌中。所以,如何培養我們去欣賞,去包容,去了解對方,這是我們來降伏對方的最好方法。這個是方便法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他用這種方法來「莊嚴國土海」。

擷自《世界成就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菩薩精神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
假如我們用識性的話,你什麼功德也沒有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