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1877——1927),早年治西方哲學,後轉治文學,最後以古史研究終其一生。重讀他的《人間詞話》,可以發現:他剔發出來的關於中國哲學的智慧,對於理解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徵,以及建構未來的中國哲學,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意義。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關於哲學的中心觀念,可一言而蔽之,曰「中觀」。何謂「中觀」?龍樹菩薩著有《中觀論》,創立「中觀學派」的智顗這樣發揮《中觀論》的主題:「中道第一義諦者,遮二邊故說中道。言遮二者,遮凡夫異見有邊。遮二乘所見無名相空邊;遮俗諦、真諦之二邊;遮世諦、第一義諦之二邊;遮如此等二邊。名為不二,不二之理,目之為正。」可見,所謂中觀,又稱中道,就是不執著於空、有二邊,但同時又承認空、有各有其合理性的立場。其實,中觀不僅是中國大乘佛學的共法,而且也是中國哲學,包括儒家與道家看待世界的一種普遍性的思維方法。正因為如此,中國哲學各派重要經典,如《老子》、《論語》、《莊子》、《周易》等等,都異常強調中觀方法的運用。而且,中觀既有認識論的意義,更有存在論的意義。對於中國哲學來說,中觀本來就是認識論與存在論的統一。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雖然如此,但中國哲學的中觀思想,除大乘佛教例外,長期以來卻以「蟄伏」的狀態存在,並且像「道」一樣似乎難以言說。從而,其作為認識論、存在論的深層哲學意蘊尚未完全彰顯。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詩論的形式,將中觀這一中國哲學的核心觀念的意義凸現出來,並且對其含義進行了深度挖掘。

王國維認為詞貴「觀」。他舉清初詞人納蘭容若的詞為例說:「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寫情」。但觀有各種觀點,他認為詞的創作以「中觀」為上。中觀是指既出入乎內,又出乎外。他說:「詩人對自然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這裡表面上是談作詞手法,其實亦是對於人生處世態度的一種描畫,即主張要像莊子那樣「達觀」與順世:對於人生一切,採取既在意又不在意的態度。

王國維不僅談入與出的關係,還談「隔」與「不隔」。這更是一種典型的中觀哲學思維。他說:「問『隔』與『不隔』之別,曰:淵明之詩不隔,韋、柳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拋開對「隔」與「不隔」的價值評判不論,這裡指出了有兩種觀物態度:主觀介入者為「隔」;超出了主客關係,而採取純粹的「以物觀物」態度者則為不隔。隔與不隔之間雖有辯證的關係,二者相較,王國維是更欣賞以物觀物的不隔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的。

最能體現王國維式的中觀哲學觀念的,莫過於他對於「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辨析。他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對於崇尚自然之美的王國維來說,他自然更推崇「無我之境」。然而,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一樣,畢竟也是人的一種在世方式。而且,這兩種在世方式之間具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人生的困境與終極憂患,與其說是在有我之境中種種人生的苦惱與選擇,不如說是人既處於有我之境之中,卻要去追求與實現無我之境的困惑。王國維分析了此種苦惱之成因,於是提出了著名的「三重境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以中觀法眼觀之,這裡的第一境,乃俗境也;人在俗境中卻想超越此俗境去追求理想之真境,故有「望盡天涯路」之嘆。第二境乃處於真境中人也;然而,人到了此處卻不免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因為它太不食人間煙火了,未免過於寂寞凄涼,所以只能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了。到了第三境,人終於豁然大悟:真正的勝境並非要完全脫離俗諦,原來在俗諦中也能實現真諦,這就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前之所以沒有發現俗諦中也能實現真諦,是因為沒有真諦照耀之光;如今一旦「燈火闌珊」,我們才發現:原來「那人」早就在我們身邊。

由以上觀之,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於詩學的著作,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一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這就是中觀的人生哲學。王國維這種中觀人生觀固然得益於其對於中國傳統哲學義理的挖掘,從另一方面看,也與他個人的精神歷程有關。早在30歲那年,他就遇到了「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的學術信念「危機」。其實,這與其說是他的學術信念發生了危機,不如說是他處於生存論的精神困境中更為恰當。康德認為,人總是處於有限與無限的衝突與對峙之中。王國維對於人的這種生存狀態有著極度的敏感。他在一首詞中寫道:「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凡塵,可憐身是『眼』中人!」而他介於文學家與哲學家之間的獨特個人精神氣質,使他不滿足於抽象的概念思考。

《人間詞話》原稿作於1906~1908年。1908~1909年,部分內容分三期在《國粹學報》連載。1981年,滕咸惠的《王國維〈人間詞話〉新注》由齊魯書社出版,詞話原稿始全部公之於世,計126則;並收「附錄」28則,合計共154則。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數字化保護令古籍文獻重現生機
古籍整理圖書的用戶體驗設計:一本書的版式誕生記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