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御駕親征能否打過安祿山?為何又作罷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御駕親征能否打過安祿山?為何又作罷了?

在唐朝歷史上,最有爭議的皇帝無非是唐玄宗李隆基了。關於唐玄宗的功與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說他是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也可以說他是荒淫無度的無道昏君。然而就是這個集「黑白」於一身的人,卻開創了封建社會最大的盛世。諷刺的是,這個盛世又由他親手葬送。

如果還要指出第二責任人的話,那就是楊貴妃和安祿山了。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玄宗給予了安祿山太多的信任和力量,同時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楊貴妃身上。若是沒有這些,安史之亂不會發生,唐玄宗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不僅如此,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依舊有機會挽回這個敗局的,只不過他「放棄」了。

唐玄宗和楊貴妃

一個反敗為勝的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迅速渡過黃河,攻佔了靈昌郡(今河南滑縣)。此時安祿山的軍隊遍布各地,所過之處屍橫遍野,一下子百姓爭相逃竄,官兵惶恐萬分。不久後,安祿山兵臨陳留城下。

陳留太守郭納自知不敵,便舉城投降,可惜他們太不了解安祿山。投降後,安祿山以兒子安慶宗戰死為由,殺了投降的近萬名士兵。安祿山此舉令唐玄宗大怒,自己兒子戰死卻要用萬名投降的官兵陪葬,這明顯就是在打唐玄宗的臉。於是唐玄宗下達了一整套命令,整的滿朝文武措手不及,更讓權臣楊國忠惶恐不已。

安祿山和他的軍隊

是什麼決定造成這麼大的轟動?唐玄宗決定御駕親征!歷朝歷代,皇帝離開皇宮都是一件大事,更別說御駕親征了,萬一出個意外,恐怕整個長安城避免不了腥風血雨。唐玄宗先後頒布詔書,命太子李亨代理國事,命朔方、河西等地的將士20天內集合完畢,親自率領出關迎敵。

這一套命令下來,文臣在計算得失,武官在計算勝敗,唯獨權臣楊國忠在計算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受到影響。當安祿山聽到唐玄宗御駕親征時,確實慌了一段時間,但也只是一段時間,因為唐玄宗又取消了親征的決定。可能連唐玄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取消御駕親征這一決定徹底丟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唐玄宗和楊國忠


御駕親征能否打贏安祿山

我知道歷史沒有如果,唐玄宗錯失了機會,是不可能再挽回的。但是歷史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大膽設想,如果唐玄宗真的御駕親征了,安史之亂會不會快速被平息,大唐依舊能長盛久安?還是被安祿山擊敗,加開唐朝的滅亡?

我們不難發現,影響唐玄宗最深的兩個人就是楊貴妃和楊國忠。他們倆人一個吹枕邊風,一個拍馬屁,使唐玄宗荒廢了朝政。而唐玄宗這次出征,既沒有帶上楊貴妃,也沒有帶上楊國忠。沒有他倆人的干擾,以唐玄宗的英明神武,只要不胡亂指揮,勝率還是十分大的。

唐玄宗、楊國忠、楊貴妃

唐玄宗執政早期對外戰爭消耗了許多軍事力量,但總體還是十分強的,有高仙芝、封常清、郭子儀等當朝名將,至少打安祿山還是夠的。安祿山一開始為什麼能蹦躂的那麼歡?不就是起兵起的突然,還有不少胡人幫他。其實,如果不是楊國忠搞鬼,安祿山根本打不進關中,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唐玄宗真的親征了,沒有了楊國忠的餿主意,只要能合理任用那些名將,基本不需要自己動手,安史之亂就能很快被平息。畢竟僅僅在敵後活動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就夠安祿山喝一壺了。可惜,本以為唐玄宗會大幹一番,卻沒想到他卻不動了。那麼,是什麼使唐玄宗改了注意,心中那份怒火真的那麼容易被澆滅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封常清、高仙芝、安祿山


史書的記載亮了

從唐玄宗想要御駕親征就可以看出,此時的他是理智的,還沒昏庸到不要江山,不要祖宗基業的地步。根據史書記載,唐玄宗的正是為了楊貴妃才打消御駕親征的念頭,這顯然有點主觀了。唐玄宗真的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人嗎?

當楊國忠得知唐玄宗御駕親征的消息後驚慌了,他擔心太子監國將會對他不利,畢竟都知道他是個大奸臣。從後來李亨收復兩京的表現來看,他並不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如果監國必定不會放過楊國忠,於是楊國忠找到楊貴妃尋求幫助。在枕邊風的作用下,唐玄宗改變了主意,理由就是放心不下愛妃。

唐玄宗和楊貴妃

又是女禍論,凡是男人做錯的事情都推到女人身上,這明顯是後人故意為之。先不說唐玄宗是否真為楊貴妃停下腳步,就連他是否真愛楊貴妃都是個問題。如果此時能為她放下江山,那麼馬嵬坡下為什麼不能為她放棄江山,反而要賜死她?就算是迫於無奈之舉,如果真愛她,為什麼當唐玄宗再次回到長安時不給她一個風光的葬禮以及一個更大的名分?

要知道,武惠妃死後,不僅是厚葬,還追贈為皇后。同樣是貴妃,死後待遇為什麼這麼大呢?這很說明問題!那麼,既然不是楊貴妃的原因,那是誰的原因呢,唐玄宗到底有什麼顧慮?

楊貴妃和武惠妃

父皇,你讓我等太久了

御駕親征說的簡單,這其中牽扯到許多人的利益,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大臣,恐怕回來後皇位就不是他的了,而且一旦出個意外該怎麼呢?就好比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頃刻間集結20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兵敗土木堡,被俘回來後,皇位上座的正是他的弟弟朱祁鈺。

估計唐玄宗也有這種顧慮,要知道唐玄宗算是比較長壽的皇帝,太子李亨早就等的不耐煩了。老子當然了解兒子,憑藉李亨的能力對付群臣,乃至楊國忠都沒問題,所以楊國忠害怕李亨對他下手不是沒有可能。而李亨也可能在背後捅他老子一刀。

李亨和唐玄宗

事實證明,唐玄宗的猜測十分準確。種種跡象表明,馬嵬之變並非士兵的愛國之舉,很可能有人在背後煽動。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太子李亨。李亨不可能對自己的父親下手,但是黑鍋總要有人背,很不幸楊貴妃被選上了。當然,楊國忠也是逃不掉的。

這兩人死後,又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百姓圍著唐玄宗的車隊不讓他入蜀,並表明和安祿山血戰到底。同時,還不停地誇讚太子。這很奇怪,但是接下來就不奇怪了。此事過後,唐玄宗入蜀避難,而太子李亨則調轉馬頭跑到了靈武,名義上是重新組織軍隊收復兩京,實則是跑去登基。

此時,唐朝罕見地同時出現了兩位皇帝,搞的在外抵抗的官軍不知該聽誰的。無奈的唐玄宗知道後,也只能嘆口氣,頒布退位詔書,當太上皇。畢竟自己氣數將盡,大唐基業不能毀在自己手上,留給李亨說不定真的興復大唐。此時,太子李亨的真面目才徹底露出來。

李亨和龍椅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唐玄宗打消御駕親征的想法必定與此有關。雖然是自己的兒子,可誰會將自己的皇位主動讓出去呢,而且太子李亨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人心就是如此,貪婪地想抓住一切,最終一個也沒抓住,還釀成大錯。唐玄宗想把皇位緊緊地抓在手中,不讓任何人沾染,殊不知自己早已不復當年。如果唐玄宗破釜沉舟,大膽地將後方交給李亨,自己親征,恐怕安史之亂早就結束了。

以上均屬個人觀點,如有異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唐朝政變中最常用的套路,把將士忽悠地團團轉,如今連小孩都不信
新婚第二天,馮玉祥和妻子騎馬到軍營,士兵:真行!來軍營度蜜月

TAG:中外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