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一段視頻短片,不到7分鐘,卻說盡了許多子女和父母的真實相處狀態。

01

母親每天早起為加班到深夜的女兒做早飯,女兒卻責怪母親,一大早吵醒了自己。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女兒想鼓勵孩子自己穿襪子,母親卻跑過來幫忙穿上,因為她覺得孩子做不好。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孩子發燒,女兒卻嫌棄母親隨便給孩子吃藥,而母親只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罪,希望孩子能早點退燒。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女兒責怪母親給她打電話太頻繁,不體諒她上班有多忙,其實母親只是擔心她下班晚了是否安全。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視頻中母女最大的分歧就是對下一代的教育觀念,母親捨不得孩子受委屈,每件事都想幫孩子做好,而女兒希望孩子獨立承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於是,女兒忍不住斥責母親:「你這根本不是愛!」而母親一臉失望和難過:「你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好,我明天就可以走。」

女兒:「好啊,我請保姆。」爭吵完,女兒看著母親默默走開的背影,落下了愧疚難過的淚水。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這是不是我們很多人和母親相處的真實寫照?

從每一餐飯,到每一句叮嚀,每一次等待……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媽媽的愛早已滲透進了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大概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吧,拼盡全力去愛,卻從來不求回報。


02

由於10歲的兒子患病急需肝臟移植,36歲的高紅梅首先想到了用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孩子。

但她患有脂肪肝,為了讓移植手術更加成功,每天狂跑10km,短短20天體重減輕13斤。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頂著大出血和心臟驟停的危險,最終把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臟切給了孩子。

最後,有著母親肝臟的兒子,生命得到了延續。

孩子,我給了你第一次生命,但如果你需要,我的骨髓,我的肝,我的眼角膜隨時都願意給你,給你第二次生命,讓你好好活著。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26歲的張麗君,與丈夫結婚不到一年,卻患上了癌症,而肚子里的孩子才五個月。如果她選擇先處理自己的病症,那麼孩子就不一定保得住。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在確認孩子不會因為癌症而感染之後,她決定把孩子留住。她要賭上自己的性命,讓孩子看到這個精彩的世界。

孩子,因為你,我害怕死去,平生第一次,我對死亡產生了恐懼。不是因為貪戀,而是因為挂念。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2008年8月30日,四川會理縣地震奪去了一對母女的生命。

當消防官兵把她們從廢墟中刨出時,她們的身體緊緊相擁,在死亡的最後一刻,母親依舊保護著她的女兒。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孩子,媽媽愛你就像愛生命,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媽媽永遠不會慳吝於表達「我愛你」這個血濃情愫。

在孩子面前,媽媽永遠無法從容,無法淡定,只要她一息尚存,就會沖在前面,去做孩子擋風的牆,盡最大的可能,不讓這個世間的凄風冷雨吹到孩子身上。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有母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孩子終會長大,縱使有刻骨之愛,最後也要學會放手。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03

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男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引發了全網普遍討論:

「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

「不管兒子走到哪裡,我都要給他一個溫暖的廚房。」

「兒子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有干涉。」

……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為了兒子,她把自己活成了菲佣。她擔心兒子吃不好,便把自己變成兒子的「移動廚房」。

當知道兒子會做飯時,她的第一個念頭不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而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讓兒子受苦了。

她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每天凌晨4點起床,為兒子熬制敗火的梨湯,而且還得在8點以前做好,因為只有這樣她才有時間準備午飯和晚飯……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除此以外,朱媽媽更是介入兒子的戀情,結果朱雨辰的兩段戀情都以失敗告終,年近40依然沒有女朋友。

因為母親的身影無處不在,朱雨辰甚至說:「將來如果結婚,有50%是為了媽媽。」

面對這樣一個如此愛自己的媽媽,年近40的朱雨辰坦言道:「媽媽給的這種愛,壓力太大了......」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母親愛兒子,本是天經地義,我們能說朱媽媽有錯嗎?但也正因如此,朱媽媽用一張以愛為名織就的大網,把自己的兒子死死的包裹起來,讓兒子的人生充滿著巨大的壓力……

朱媽媽不知道:愛有限度,過猶不及。有時候,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放手和退出。


04

張亞勤,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8歲,被喬治華盛頓大學錄取。23歲以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史上唯一一篇滿分畢業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百度公司總裁。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12歲便離家獨自去合肥上學的張亞勤,在科大自由地成長,他的母親雖關心其學習和生活,但並不過多地在生活細節上幫他照料。

小時候的他經常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因為母親曾告訴他:"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獨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寫給母親的信《放飛的愛》中,他這樣說道:

「世上有一種愛,叫「放飛」。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

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

謝謝母親,謝謝您!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學習、自立、自信、自強,是您教我怎樣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擊風浪,是您的放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飛。」

只因母親的「放手」,讓張亞勤有了如今的成就,從小鍛鍊出的自理能力讓他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照顧好自己,並通過學習不斷的進步。

正如北大才女趙婕所說,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05

楊絳上中學時,學生會要各校學生上街搞遊行宣傳,呼籲革命。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但她不想參加,怕被街上的流氓欺負。學校規定說,只要學生不願意去的,也可以推掉。她還是猶豫不決,於是周末回家問父親,父親說:「你不肯,就不去,別借爸爸來擋。」

楊絳說:「不行啊,少數得服從多數啊。」

楊蔭杭說:「該服從時就服從,但你有理,也可以去說,去不去由你。」他還說「名與器不可假人」,要楊絳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張。

父親既沒有幫她做決定,也沒有干涉她的決定,最終她選擇了不去。

而那天,去的大多數女學生都遭到了壞人的欺負。

楊蔭杭在子女們很小時便從未對他們的生活和學業橫加干涉,他凡事強調順其自然,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意見,只在他們有疑惑時加以提點和分析。

而這種教育環境下教養出來的楊絳,自小便有很強的獨立性,自己選擇所要念的專業和學校,以及自己所要嫁的人。

楊蔭杭曾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長成獨立的人格,是做父母的最高修養。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心理學家克萊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因此,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父母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