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over:如今」美國夢」與」美國第一」,和它誕生之初有不小差異

Cover:如今」美國夢」與」美國第一」,和它誕生之初有不小差異

Cover:如今」美國夢」與」美國第一」,和它誕生之初有不小差異

美國夢、美國第一、讓美國再次偉大。

如今當我們看見這些在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的口號,可能會產生一個誤解——人們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但事實往往相反。這並不是說這些辭彙在誕生之初沒有相對完整、簡明的概念,而是隨著美國不同時期的發展,人們(尤其政客)會傾向把口號置換一個新定義之後,召喚出新的信仰。比方說,特朗普老把這些口號當做戰鬥口號,凝聚支持者的信心。

「美國夢」和「美國第一」到底在美國的民主進程與發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美國《國家》雜誌在中期選舉之後,重新探討民主價值的信念,其中一篇文章就先回顧了「美國夢」、「美國第一」這兩個流行語的歷史演變。

過去,「美國夢」曾經不只表示人人都有賺大錢的機會,而是代表了民主和經濟平等的廣泛願景,「美國第一」也曾經在大戰期間指涉的是 「孤立主義」;如今,當人們說出這口號時,肯定不是指這個意思。

不妨先看看近幾年,這口號再次成為熱門關鍵字的時刻。

2017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在華府國會大廈上發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


對於我們大多數公民,現實狀況卻不盡人意:內陸城市的母親和兒童陷入貧困;生鏽的工廠就像荒涼的墓碑一樣散落在我們國家的各地;一個學費高昂的教育制度,讓我們年輕美麗的學生無法獲得應有的知識;犯罪、幫派和毒品偷走了太多的生命,搶奪了我們國家這麼多未實現的潛力。這「美國式大屠殺」應該在這裡停止,現在就停止!

從今天起,我們的土地將有一個新的願景。從這一刻起,它將是美國第一。每一項關於貿易、稅收、移民、外交事務的決定都將使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受益。

在演說中,「美國第一」展現出一種自利的意圖,但這次是涵蓋整個國家的事務,包含放棄長期的軍事、經濟聯盟關係;隔絕移民;遏止自由貿易;從全球舞台中撤退。

今年五月,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莎拉·丘奇威爾(Sarah Churchwell)出版一本新書 Behold, America: The Entangled History of 「America First」 and 「the American Dream.

莎拉·丘奇威爾在書中的開頭寫著:「任何敢扣動扳機的人都知道,這些被賦予過多含義的口號有多大的影響力。」 對於特朗普與其支持者來說,美國夢+美國第一,等同於成功公式。

如果回顧這兩個辭彙誕生的起源,會發現起先人們用他們的時候,心中勾勒的願景是不同的。莎拉·丘奇威爾除了觀察了政治人物的說法,更參考了記者、小說家、牧師以及普通美國公民的看法,果不其然,大家對口號的解釋都相當分歧。

歷史學家丹尼爾羅傑斯(Daniel Rodgers)則認為,這種解釋的混亂,就意味者這是對「美國意義」的鬥爭。

「美國夢」並不是在美國立國之初就已經出現的辭彙。實際上,綜觀美國開國元老們的著作,會發現他們沒有提起所謂的「美國夢」。這個口號在 19 世紀末出現的時候,是一種模糊的概念面向世人——一個集體的、普遍的國家理想——還代表一種創新。

莎拉·丘奇威爾表示:「美國夢」誕生的前 20 年,更常被描繪成一種政治理想,而不是經濟抱負。當它被指涉為經濟抱負時,事實上是一種貶義,畢竟 「夢想」 是種幻覺,而不是實質的理想。

20 世紀初,一些左翼的聲音更為清晰地勾勒「美國夢」的願景———個人利益和物質野心都必須受到平等機會的制約。「「美國夢」是關於阻止不好的百萬富翁,而不是成為百萬富翁」 莎拉·丘奇威爾說。

但到了 1920 年代,「美國夢」的意義被時下的環境給重新定錨。

當時,商業被放在美國社會中的最高位置,「美國夢」逐漸被理解為一種追求物質的成功,以及自給自足。

在一次全國民意調查當中,大學生們把亨利·福特(Henry Ford)評為世界歷史上第三偉大的人,僅次於拿破崙和耶穌。而當時的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也公開表示 「建工廠的人就是建神殿的人,而在那裡工作的人,就是在裡頭敬拜」。他把工業提高到一個具有神聖性的位置上。

隨著市場狂熱席捲美國,「美國夢」開始扮演重要位置。1925 年,在佛羅里達州房地產泡沫最高峰時期,一篇文章將邁阿密的繁榮描述為 「美國鑄造」。文章中,也傳達出美國人的自由夢想——機會和成就。當然,那個年代不太會有人嘲諷這樣的想法,更不會有人注意到「美國夢」圍繞著集中財富的事實。

但隨著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到來,「美國夢」面臨了痛擊。

1931 年,歷史學家詹姆斯·特魯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的暢銷書 The Epic of America 中為「美國夢」立下新的基調。原先他打算用《美國夢》作為書名,但出版社回復他:讀者永遠不會為了夢想支付 3 美元,還堅持要改變它。

The Epic of America致力於為「美國夢」的理念賦予新的意義,詹姆斯·特魯斯洛·亞當斯試圖把這個口號,回歸到一個更古老的進步願景,意即 「為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實現更美好、更富裕、更幸福生活的「美國夢」「。

與此同時,「美國夢」也開始廣泛被政治人物使用。1937 年羅斯福總統向所有農民承諾,將儘力恢復大家心中的「美國夢」。

「美國夢」確實常與「美國第一」放在一起。

如今,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們高呼這個口號時,許多專家們都會迅速指出,「美國第一」起源於二戰前的孤立主義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第一」成為全國流行語,1915 年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發表宣言:「無論如何,「我們的全部責任,至少就目前而言,可以用一句格言來概括「美國優先」」 這句話當時深受兩黨的歡迎,呼籲在外交事務中實行孤立主義(儘管威爾遜在 1917 年就放棄這一政策),但它也標誌著美國對世界政治的撤退。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這兩個口號的使用達到了頂峰。當時一則廣告寫著:「美國人!醒來吧」、「 1776 年,300 萬個美國人在沒有外國軍隊的支持、也無懼外國經濟的威脅,勇敢簽下獨立宣言。」 自此,新的「美國夢」誕生了。

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社會迎來經濟增長期,「美國夢」被普遍理解為經濟抱負,以及階級向上的流動性。而這段期間「美國第一」聽起來像個過時的產品。

不過 20 世紀末,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與股市崩潰之後,「美國夢」又再次歷經了崩潰,經濟衰退讓人們質疑美國夢,但卻開始將眼光放在「美國第一」。

這些「老舊的口號」不停地被賦予新的政治意涵,正如莎拉·丘奇威爾提醒讀者的:儘管那些敢扣動板機的人完全不理解這些口號,但他們依然會使用的。

題圖來自 Samuel Branch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Voice:100年前大流感帶來的啟示,就是別對病毒掉以輕心
影視業要補交稅,但各地並沒有明確標準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