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理中丸敷臍,還能治療這麼多疾病(鼻炎、咳嗽……)

理中丸敷臍,還能治療這麼多疾病(鼻炎、咳嗽……)

理中丸是《傷寒論》中的溫中健脾主方,但臍療之法,你用過嗎?本文分享了理中散加味臍療,在慢性泄瀉、浮腫、鼻鼽、咳嗽、月經過多中的相關驗例,大家不妨嘗試一下臍療的運用。

理中丸敷臍,還能治療這麼多疾病(鼻炎、咳嗽……)

理中散加味臍療臨床驗例

作者/李忠

理中丸是《傷寒論》中的溫中健脾主方,我們將其製成散劑,按辨證加味,以中醫臍療法用於臨床多種疾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導於下。

方葯

党參10克,白朮7克,乾薑5克,炙甘草3克,混合烘乾碾面備用。其它加味葯分別烘乾碾面備用,每次用量200毫克。

用法

將肚臍用溫毛巾擦凈,填入藥粉,復蓋一軟紙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膠布固封,3~7天換藥一次。

驗例

1、慢性泄瀉

xxx,女,32歲,1980年11月1日就診。多年來大便稀溏,每日2~3次,若吃冷食必水瀉腹痛,食慾不佳,四肢發冷,面黃肌瘦,舌淡苔薄白,脈弱。按本法用理中散治療一月,每周換藥一次。

二診:大便一日一次,軟不成形,食慾增進,咽干有粘痰,其它同上。續本法治療兩月(咽干可能因藥物較熱之故,每用藥2次停葯2、3天,以緩藥性)。

三診:大便一日一次,便頭硬,停葯時大便仍一日兩次,舌淡紅,苔薄白,脈弱,基本痊癒。續用藥一月以鞏固。

按:

景岳曰:「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熟腐而化氣化血,以行營衛」。

本例脾胃虛寒,運化無權,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便稀溏。脾陽虛損故慢性遷延。治宜溫中健脾,用理中散而收效。

2、浮腫

xxx,女,55歲。1981年6月4日就診。一年多來,兩腿腫脹,按之凹陷,睏乏無力,小便短少,腰部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細。用理中散加硫黃、白礬等量,治療一月,每周換藥一次。

二診:腿腫、腰痛均顯著減輕,特別在早起有輕鬆感,小便增多,同法治療一月。

三診:腿基本不腫脹,腰不酸痛,但停葯後腿又腫,按之凹陷不易恢復。同上再治療一月。

四診:以上癥狀基本痊癒,再治療一月以鞏固。

按:

本例脾腎陽虛,水氣內盛,致睏乏無力,腰酸痛,下肢浮腫,當以溫脾腎為法,使陽氣得復,寒水得化,則小便正常,浮腫自消。用理中散溫中健脾,硫黃補命門之火,白礬燥濕利尿,共奏補脾腎、溫中祛寒濕而取效。

3、鼻鼽

×××,女,38歲,1981年8月2日就診。

經常感冒,鼻塞不通,時常打噴嚏流清涕,某醫院診為過敏性鼻炎,時常頭暈,身困怕冷,白帶清稀量多,脈弱無力,舌淡體胖,苔薄白。按本法用理中散加鹽酸苯海拉明10毫克,治療一周後基本痊癒,續治療三周以固療效。

按:

本例脾陽不振,運化失司,清陽不升,肺氣失宣,故鼻塞、打噴嚏,寒濕內聚,下注胞宮,故身困怕冷,白帶清稀,氣血生化無源,故體弱頭暈,宜溫中健脾為法,使脾陽復健,運化有序。

胃腸振奮,氣血正盛則邪祛體健,正如程應旄曰:「猶如以燃釜薪而騰陽氣,是以谷入於陰,長氣於陽,上輸華蓋,下攝州都,五臟六腑皆受氣矣。「故用理中散奏效。

4、咳嗽

×××,男,54歲,1980年9月17日就診,慢性支氣管炎10餘年,時重時輕,肢體困重,食慾不佳,喜熱飲,咳嗽痰稀,偶有粘痰,大便溏稀。脈滑無力,舌淡稍胖苔薄白。

按本法用理中散加熱參浸膏10毫克,治療兩周,諸證稍減輕,又治療兩周,咳嗽大減,食慾增進,大便正常,又同法治療兩周,基本痊癒。半年後咳嗽吐稀痰,同法用藥控制。

按:

本例脾失健運,寒濕釀痰,壅塞肺氣,故咳嗽痰稀,濕困脾胃則食慾不佳、肢體困重。治宜溫中健脾,止咳祛痰,用理中散並加熱參溫化寒濕祛痰而獲良效。

5、月經過多

xxx,45歲,女,1980年1月8日就診。經期錯前,月經量多,色淡夾黑,小腹墜痛,平時睏乏無力,頭暈怕冷,腰背酸脹,舌淡胖苔薄白,脈細。按本法,平時用理中散加硫黃等量,5天換藥一次,行經前3天至行經時用諸淤散(方葯見河南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4期53頁),連用兩月,經期、經量均正常。

按:

本例屬脾腎陽虛月經過多。脾氣虛弱,寒濕困阻,故睏乏無力,脾陽不振,統血失調故經量過多,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酸脹痛,脾腎陽虛則不能化血為赤,故月經色淡而量多,平時治宜補兩本為法,用理中散溫中健脾,硫黃溫暖命門。經期前則用諸淤散溫經散寒,活血祛淤而效。

結語:

理中散溫中健脾,凡中焦陽虛、健運失職、升降無權、寒濕阻滯所致各證均可用之。

辨證加味:水氣過盛加白礬燥濕利尿;腎陽虛加硫黃以壯命門之火等,配合使用有較好療效。

中醫臍療法系祖國醫學藥物外治法之一,吳師機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亦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故內治之葯通過辨證論治同樣獲效。

正如徐靈胎《醫學源流論》所說:「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可見自古以來,外治法為實踐證明有肯定療效。

近代研究表明,皮膚附屬器可吸收藥物,也可通過皮表進入體內作用於全身,臍部為全身最薄的皮膚,皮下無脂肪組織,並布有豐富的血管網,藥物容易吸收。臍部凹陷,可存放藥物,形成自然閉合條件,可促進藥物的迅速吸收而延續,更由於方法簡便,節省用藥,故為醫者、患者所歡迎。

——END——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河南中醫》1983年第1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腰痛?請別只想到腎
十幾歲也有脂肪肝?警惕「油膩」,何醫師教你科學調治~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