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這些事兒: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道士」?

修道這些事兒: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道士」?

道之學上可溯於炎黃,自老莊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與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的儒學不同,道學先天上就具有隱世逍遙的性質。被奉為道學祖師的老子和莊子,

一位洞穿世事無常而選擇了隱於無名,另一則認為天地一切都是拘系精神自由的枷鎖而選擇了無我逍遙。

與此兩者相比,儒家的先祖孔子一生都被社會政治所拖累,雖然營營終日卻仍逃脫不了死之虛無。

螺山有隱士,飄飄仙者徒(資料圖)

因此,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有一群渴望著無所拘系的自由的人們,他們或談玄、或煉丹、或修道法、或采珍葯,不論從形體還是從精神上,他們都不想在庸庸紅塵中碌碌一生。

正是因為他們敢於跳出世俗的眼光而去修證內心中的真我,因此世人便給予了他們一個特殊的名字——修真者,亦曰修道者,簡而謂之「道士」。

隨著國學文化的復興,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學也逐漸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認同。

作為道學最直接的傳承者,道士的身影也通過現代化的媒體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中。

在不少人的認知中,道人們多居住在名山大川,日常以琴棋書畫為伴,遠無生老病死之憂,近無工作生活之擾,如此人生不知羨煞多少紅塵客。

儘管道人們仍在修證得道成仙的理想,卻不知他們早已經成為世人眼中的「仙人」。

放下紅塵,想要去做一名道士,成為人們在面對世事壓力時最常見的一種表達。

那麼,如何才能從一介凡人升格為一名真正的道人呢?

水清無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騎鶴來(資料圖)

按照道教的規矩,想要成為道人,皈依三寶信仰是其第一步。道教雖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宗派,其二者在修行方式上固然有所差別,但在根本信仰上是完全一致的。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但道無名、無形,為了便於教化而「一炁化三清」,化生成為道教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此即是道寶、經寶、師寶之有形有相的象徵。

從宗教意義上來講,想要做一名道士,必然要皈於三寶門下,做三清的信徒。

但道教之有神論又與其他宗教之神佛崇拜有著本質的區別。雖言朝夕朝禮三清,但道教是以神仙之相為教化方便,根本還在於使人們能夠明理,進而去悟道。

因此,道教三寶信仰也就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皈依,即是皈從、依靠的意思。皈依道經師三寶,又曰為: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迴;

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才能不落邪見。

道經師的傳承,三者是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從師者而解悟經典,從經典而明澈大道。再反過來,可用大道之理去度化自我的人生、去教化沉迷的芸芸眾生。

唯當明三者內在之真一,才能稱得上是一名修道人。

皈依三寶即皈依道寶、經寶、師寶(資料圖)

道家三寶,又如道祖老子曾言:「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此三寶之意義,是可以應用於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中的。

信仰三寶,是要在生活中找到堅強的力量去面對一切苦難。

宗教不是迷信,更不是穿上宗教修持者的服裝就可謂道人,而是你心中的信仰能夠引領自己及眾生通達心地的光明。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只是日用之表象,若歸於每個人的自我,則是曰身、曰心、曰意。世人只覺人生不如意,從根本上講仍是個人的欲求太盛。

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才是每一位世間人的修行。道教常謂「自然」之語,意在告訴眾生唯有把真心切切實實放在自我身上,不外求、不妄念,才有可能找到修行的正確方向。

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便是找到了自己的道。

從這一層面來說,修道之人並非一定是身處宮觀之中的宗教人士。所謂修行,是指我們均可以去內觀真我何在。

在道教中,從一介世俗人過度到具有虔誠信仰的宗教神職人員,在皈依之後,全真道人還要歷經冠巾、傳戒等宗教儀軌,正一道人則要有傳度、受籙等宗教程式。

所有這些規制,其最終目的都是在幫助人們進一步去修持內心中的真常。

新出家者在廟行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才「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師(資料圖)

一些人受世俗文化影響頗深,往往會錯誤地理解「道人」這一概念,認為只要受過相關的儀式就可自稱為修道人。

這便使「道人」二字成為了自我標榜的簽注,從而喪失了針對於自我、生活和整個人生的反思,由此也就失去了修證的本來意義。

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更好,使每一種人生都趨向於真善,這才是大道之於人世間的慈悲教化。

能做到這一點,便可稱為有道之士,即曰「道士」。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懶道人重出江湖,異事之中諄諄育人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