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振鐸的殫精竭慮!故宮180多萬件文物見證那段歷史……

鄭振鐸的殫精竭慮!故宮180多萬件文物見證那段歷史……

清宮承襲元、明宮廷遺產,再加上清朝的重視,文物收藏極為豐富。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使飽受戰火劫毀及遜帝溥儀一夥盜損的宮廷文物開始受到完整的保護。當日寇鐵蹄踐踏我東三省時,一萬三千多箱文物離宮南遷,輾轉十餘年,基本未受損失,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保護文化遺產的奇蹟。

上世紀故宮文物遷徙路線圖 圖片來源網路

鄭振鐸的「焦慮」源自他對保護中國古代文物重要性的充分認識。他早年以文學出名,後來他逐漸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文物考古上。他的這一興趣的變化曾引起社會的關注。

鄭振鐸像

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新民晚報》刊登了一篇訪問他的文章,題為《從文學轉到考古的鄭振鐸》。該訪問還附載了鄭先生提供的《唐代貴族的出行》和《北魏時代的婦女》兩幅陶俑照片。這兩件陶俑,就包括在他以後捐獻給故宮的大批陶俑之中。

唐 紅陶騎馬狩獵俑 故宮博物院藏鄭振鐸先生捐贈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他就任新中國中央政府文化部的文物局局長,負起了主管全國文物考古事業的重任,得以宏圖大展;而他一直所關注的故宮博物院就在其直接領導之下。當時故宮博物院面臨很多工作:堆積如山的垃圾要清除,破敗不堪的宮殿要維修,大量的宮廷遺物要清理,過去的展陳內容要改革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弄清故宮博物院的性質,解決它的發展方向。

唐 陶伎樂女俑群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贈

故宮博物院的性質是什麼?鄭振鐸先生與文化部文物局及故宮博物院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探索。他在一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思路,即要使故宮成為一個最豐富的分門別類的各個博物館的集合體,以美術品及工藝美術品的收藏、展示為主。這個思路在不斷完善。一九五一年他在國外的演講中熱情洋溢地介紹了這座在明清兩代皇宮建築基礎上建成的中國最大博物院。這是一個全國最大的、集中了中國歷代最優秀的最精美的美術品和工藝美術品的博物院;這是一個陳列中國歷代人民最好的創造和發明的最大寶庫。這裡是藝術家們吸取無窮盡的最好的民族遺產的泉源。一九五七年三月,文化部討論了故宮博物院的性質、方針和任務,認為其性質為文化藝術性的博物館。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網路

1945年一位美國人從空中拍攝的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網路

有著近五百年皇宮歷史的故宮不僅是明清時期中國政治活動的中心,是皇權的標誌,也是集中收藏各種文物珍寶的場所,它本身又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最高體現。可以說故宮本來就具有文化藝術這一面的性質。把故宮定為文化藝術性質的博物院,應該說是基本上符合故宮實際的。

現代故宮博物院俯視圖 圖片來源網路

這裡要強調的是,以鄭振鐸先生為代表的中國文博界前輩領導人和學者,突出故宮博物院文化藝術性的特點,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故宮所藏藝術品頗豐,這些藝術品既是中國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和結晶,更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和見證。

鄭振鐸讀書像

要把故宮辦成「陳列中國歷代人民最好的創造和發明的最大的寶庫」,最大的困難是藏品不足。而完成這一任務的具體的籌劃組織工作,則歷史地落在了鄭振鐸先生與他所領導的文物局身上。

原文作者:鄭欣淼(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烈女操
乾隆第 1 次見到含羞草就被它萌化了,專門為它寫詩!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