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秘抗戰之前日軍憑什麼長駐中國?

探秘抗戰之前日軍憑什麼長駐中國?

原標題:探秘抗戰之前日軍憑什麼長駐中國?


關東軍常駐東北,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


1、九一八之前,東北之所以會駐紮有「關東軍」,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

通過此戰,日本自俄國手中奪得了「關東州」租借地(約3264平方公里)與「滿鐵」附屬地(約430平方公里)——俄國取得「關東州」租借地,系由1898年與李鴻章所簽訂之《旅大租地條約》;取得鐵路沿線附屬地特權,系由1896年與李鴻章所簽訂之《中俄密約》。


俄日簽訂《朴茨茅斯條約》後,將俄國在上述「租界」與「路界」之內,享有的行政管理權、警察權與駐兵權,全部轉移給了日本。日本再脅迫中方與之簽訂《中日滿洲善後條約》及附屬協定,承認上述特權的轉讓。根據上述條約,日本有權在南滿鐵路沿線每公里駐紮15名士兵擔任守備,總計可駐紮14419名。此即關東軍之前身與雛形。①


2、關東軍「坐大」說值得商榷。九一八事變時,關東軍僅1.4萬餘人,而留守關外之東北軍尚有19萬之多,且裝備精良


至於「日本國何以能在東北坐大,誰之過?」回答這一問題之前,需要注意的是:九一八事變時,關東軍總兵力仍只有1.4萬餘人,而據張學良自謂:「九月十八日事變之時,其軍隊在關外者,包括非戰鬥員,……共計19萬人。」②而且,就裝備而言,東北軍可謂精良,不但海陸空齊備,且擁有相當可觀的坦克與飛機——據統計,即便是得到「朝鮮軍」援助的關東軍,較之留守關外的東北軍,「在炮兵上,是一與五之比;在空軍上,是一與六之比」,並不具優勢。③

換言之,就軍事層面而言,所謂「關東軍坐大」,乃是偽命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東軍自辛亥以來,對中國政局之干預力度,確實愈趨強大。這一政治層面的「坐大」,究其根源,乃在於中國政局之四分五裂,給了關東軍遊走其間的莫大空間;而這種遊走,又進一步強化了中國的分裂。試舉兩例:


例一:1911年辛亥革命,西園寺內閣制定「防止在日本帝國的近鄰建立共和體制」之方針,關東軍乃一方面向以孫文為代表的革命黨提供反清援助,一方面又策劃擁立肅親王實施滿蒙獨立,且使後一行動得到前者默認。例二:1925年郭松齡事件中,「陸軍省向每一個重要軍閥將領都派去了一個『中國通』軍人。給張作霖派去的是松井七夫,給馮玉祥派去的是松室孝良,給郭松齡派去的是佐佐木到一。」諸如此類唯利是圖之遊走,足以保證無論何方獲勝,日本均能從中獲益。④



位於旅順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


華北「中國駐屯軍」的存在,可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條約》

關東軍之駐紮緣由,如前所述。在華北製造盧溝橋事變之「中國駐屯軍」,則可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條約》。按該條約:


「大清國國家允定,各國使館界,以為專允住用之處,並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國國家應允,諸國分應自主,長留兵隊,分保使館。」「中國國家應允,由諸國分應主辦,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今諸國駐守之處系:黃村、郎(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⑤


據此,日本不但取得了在北京使館區的駐兵權,而且取得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線戰略要地駐軍的權力。1901年,日本將其駐華日軍編定為「清國駐屯軍」,進入民國後,改稱「中國駐屯軍」。


因《辛丑條約》之濫觴,及至1921年,「各國在華駐軍約近萬人,以日軍為最多,約有4500人,其中2700人駐山東。駐華美軍共1504人,法軍1214人,英軍1044人,荷蘭軍隊78人,義大利軍隊31人。」⑥直至1940年代,中國因抗戰而得以陸續與西方各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外國在華駐兵權始漸告終結。


溥儀在天津與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高田豐樹合影


注釋:


①(日)島田俊彥: 《關東軍》,(中譯本更名為《日本關東軍覆滅記》),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P01-03。②國聯調查團:《關於調查團東行之種種》,《北辰雜誌》1932年第4期。③岳騫/主編:《東北抗日大畫史》,(台)蘭溪出版社1970,P336-337。④(日)島田俊彥: 《關東軍》,P10-12,P33。⑤《辛丑條約》第七款、第八款。⑥李新:《中華民國史大事記(1916-1921)》第二卷,中華書局2011,P1453。此一統計,未包含關東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趣談武則天為何會從才人上升到天后?
解密日本絕密文件如何反思二戰?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