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李苦禪先生是中國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人民美術教育家,自幼深受家鄉傳統文化熏陶,堅守中國文化品格,以畢生精力在中國畫藝術中執著追求,德藝雙馨,為世人所崇敬,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李苦禪先生

苦禪先生幼年在家鄉以中國畫學習入手,1918年赴京學習炭畫、油畫與西畫。1919年入北京大學附設「留法勤工儉學會」,半工半讀,與毛澤東主席有數月同窗之誼。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親耳聆聽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梁啟超、羅素(英國)等中外學者或革命家演講,深受革命思想之影響。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盛夏圖 軸紙本設色 縱三六八厘米 橫五八厘米

國家日趨興盛,乃余之願。祖國古稱華夏,想炎夏之際,荷花盛開,乃作荷塘即景,何不題之盛夏圖耶!歲在辛酉冬月之初,八四叟苦禪。荷之性情,不支不曼,出淤泥而不染,余素喜愛之,故六十年來寫荷不計其數,然若如此巨幅,乃平生首次也。勵公又題。

1922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專修西畫,1923年入齊白石門下研習中國畫,1925年發起成立「中西畫會『吼虹社』」,立志衝破陳陳相因的畫壇時弊,創造新時代之畫風。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勁節圖 軸紙本水墨 縱二八三厘米 橫四二九厘米

未出土時便有節,待到凌雲尚虛心。古人云,胸有氣節方可寫竹。畫法雲,一世蘭,半世竹。可見(寫)蘭竹之不易也。板橋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白日畫竹夜間思。刪盡繁冗留清瘦,畫到熟時是生時。」庚申夏,溽暑之月八三叟苦禪即題。

1930年,苦禪先生應林風眠校長之邀出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將「傳統文化之綜合的寫意之戲——京戲」引入高等藝術教學體系,以羅丹派雕塑觀念啟示學生理解「寫意手段過程之美」,切身踐行蔡元培美育觀念。尤以親領學生「到大自然里找畫稿」,突破輕寫生重臨摹的傳統中國畫學習模式,開啟強調寫生為本、臨摹為用、大膽創造、示範教學之新風。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松鷹圖 軸紙本設色 縱一四六厘米 橫三一一厘米

松鷹圖。丁巳夏月,苦禪寫於首都,時年八十歲矣。

特別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先生親身參與支持愛國抗戰活動,更以關注國家命運,同進步學生、貧困學生休戚與共的言行,樹立了正義仁厚的師長風範。即使在被日寇以「通八路」的罪名逮捕入獄身受酷刑之下,仍未吐一字,高誦文天祥《正氣歌》,僥倖出獄後仍賣畫支持抗戰。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漁樂圖 軸紙本設色 縱一四五厘米橫三七○厘米

漁樂圖。「昔日過洞庭,燒燭渡狂波,曾見石上鳥,卻比君家多。」先師白石翁題余畫鸕鶿詩。歲在庚申,初秋月於北戴河渤海之濱。八十三叟苦禪並題記之。曩在江南西子湖畔,養鸕鶿數只,朝夕觀其出沒水中捕魚之狀,聚散沉浮,飛鳴相助,大有趣也,因以寫之較快意耳!是時小雨初晴,海浪吼聲中爰題於畫之尾。苦禪勵公又識。

苦禪先生1946年起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等職,桃李春風,花香百代。觀其一生,先生始終以民族存亡、人民安樂和文化振興為己任,雖命運多舛,依然達觀自強,立定中國畫傳統精神,融通中西,以其豪宕剛強的筆墨創造詮釋了中國畫現代再生的宏大命題,竹節蘭芳,英氣長存。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晴雪 軸 紙本設色 縱九四厘米 橫一八○厘米

晴雪。丁巳春月,苦禪寫。

近代中國是新舊文化劇烈震蕩的時代,苦禪先生在這個時代中砥礪前行,脫穎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抒寫了「一洗萬古凡羽空」的雄鷹意象,在宏觀的歷史維度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最終成長為一代宗師。

法古禪心,李苦禪作品面面觀

群魚圖 軸 紙本設色 縱六九厘米 橫一三七寬厘米

與其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故事耳。八四叟苦禪遣墨。

早在1928年齊白石先生就曾預言「苦禪仁弟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1950年又題稱「雪個先生(即八大山人)無此超縱,白石老人無此肝膽」;徐悲鴻先生則題「天趣洋溢」、「活色生香」以為稱許。前輩高論,足以激勵後學砥礪奮發,勇攀藝術高峰。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老店庫出—成古齋珍藏專場(一)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彩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老的億萬富翁:我的唯一嗜好就是那些瓷器
蘇軾唯一親筆畫落錘,民間收藏又挽回一國寶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