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商周大金面具出土,顛覆了考古界的幾個偏見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商周大金面具出土,顛覆了考古界的幾個偏見

原標題: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商周大金面具出土,顛覆了考古界的幾個偏見


2001年2月8日,在成都郊區的一片住宅工地上,工人在施工時發現了一些玉片和象牙的碎片,後來經過考古隊的專業發掘,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玉器、金器、青銅器和象牙,後來這一項新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被稱作「金沙遺址」,幾年後,在考古現場直接建造了一座金沙遺址博物館以保存這些文物。


金沙遺址發現現場


2007年的一天,在成都金沙遺址考古現場的一個考古坑內,考古人員發現了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色小角,於是考古人員將這件金器連同泥土一起取出。正好在現場的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王毅剝去金器上覆蓋的泥土,發現金器已經被揉成了一團,無法分辨其原來的形狀。後來,金器被全國最好的復原專家復原,大家看到復原後的金器,都被它的驚艷所吸引,這是一個商周時期、用黃金製成的面具,為了區別於之前在金沙遺址出土的另外一件小的面具,這塊新出土的面具被稱作「商周大金面具」。



商周大金面具

商周大金面具的面部呈方形,額齊平,長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長方形耳,耳垂穿孔,是典型的商周時期的金沙遺址文物,但是這個面具的作用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製作而成的?這幾個問題顛覆了很多我們的歷史常識。


首先,這個面具並不是給活人佩戴的,因為考古人員發現經過復原後的面具外側表面處理得非常漂亮,但是靠近人臉的內側卻沒有經過處理,凹凸不平,試想一下,如果這個金色的面具是供活人佩戴的話,那麼佩戴的人肯定是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怎麼可能不考慮內側的舒適性呢?所以只要一種可能,那就是不是給活人佩戴使用的。



金沙遺址博物館


根據研究學者的研究,他們認為該面具可能是作祭祀之用,因為該面具出土時位於遺址內的祭祀區,而且該面具的表面形象和真人的面孔差別較大,可能是某種「神化」的處理方法,將面具做成介於人和「神」之間的某種形象,使之能夠在人和「神」之間實現精神上的互通。

其次,商周大金面具,顧名思義,它的製造時間應該在商周時期,然而我們知道,商周時期中原地區最成熟的金屬工藝當屬青銅器,現存於世的商周青銅器很多,比如司母戊方鼎(又稱後母戊鼎)、大盂鼎。青銅器不僅貫穿於商周人的日常生活,更是重大儀式上的禮器,甚至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後母戊鼎


而商周大金面具的出土,也表面當時的人們不僅僅使用青銅器,也能夠製造出精美的金器,至於面具的製作方法,專家們推斷,應當是人們將金砂附著在青銅人臉之上錘揲成形,再用剪切、雕刻等工藝製成眼睛、嘴巴和眉毛等形狀。

再次,商周大金面具在成都平原的發現,也彌補了成都平原在商周時期的這段歷史空白,表明商周時期,在成都和古蜀國地區也存在著高度的文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看點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蘇州博物館中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均在,唯獨不見一人

TAG:天涯看點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