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自然趣事 | 高體鰟鮍和河蚌的互利共生!

自然趣事 | 高體鰟鮍和河蚌的互利共生!

養魚,造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

水族圈!



來源:周某、姬黑




最早認識高體鰟鮍(牛屎鯽),是十年前一位家長送給我一顆河蚌和兩隻高體鰟鮍幼魚開始,他說以前在農田、埤塘很常見牛屎鯽這種魚,會將卵產在河蚌內,非常有趣,但隨著都市發展、魚類棲地破壞,加上田間排水溝水泥化,造成河蚌生存受限、減少,牛屎鯽也就跟著愈來愈少,因此值得我們加以重視並保育。







當時我並不以為意,沒特別注意這種中小型魚類。直到去年,偶然在科學讀物讀到一篇介紹「高體鰟鮍與河蚌共生」文章,讓我憶起曾與這種特殊魚類邂逅的往事。我實在懷疑,沒有河蚌,這種魚真的無法繁衍下一代嗎?為了驗證,決定開始試養,於是利用暑假,帶著幾位有興趣的學生,設計幾個研究方向,就開始做實驗了…。暑假過去,高體鰟鮍長大後體長可達5-6公分,成熟的高體鰟鮍,竟變得鮮艷亮麗,身體顏色呈現藍、綠、黃色金屬光澤,眼眶艷紅,在水中遊動經由光線的反射,彷彿一顆顆閃閃發亮的七彩寶石,漂亮極了!






每次上完自然課,總有學生偷偷對著我說:「老師,可不可以給我一條魚?」一學期結束,真的發現沒有河蚌的高體鰟鮍組,儘管公魚婚姻色出來了,母魚產卵管也出現了,卻始終生不出小魚;相對的在教室外另一組蓄養有河蚌的高體鰟鮍,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八隻魚在半年的時間裡陸續生了41 只第二代小魚。兩組對照實驗的結果,令人不得不相信高體鰟鮍對河蚌的依賴甚深,這種特殊的繁殖行為,令我們深深著迷。







高體鰟鮍和河蚌可說是互利共生。高體鰟鮍在產卵時,母魚產卵管會變長,把握河蚌濾食的空檔,將產卵管靠近其入水口,讓管內的卵被吸進河蚌體內,此時公魚也隨之靠近,將精子產在入水口,讓魚卵得以受精,受精卵附著在河蚌鰓上,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護,不被其他魚吃掉,同時河蚌在濾食時,經由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流動,卵也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氣。







高體鰟鮍魚卵的孵化期約二十天,跟其他魚種比起來算是較長的,魚卵孵化期愈長,愈增加魚卵被吃掉的機會,對魚愈不利,不過還好有河蚌保護,擔任「代理孕母」的角色,不然高體鰟鮍的卵就算可自行產出魚體外,恐怕也早被其他掠食者吃掉了;對河蚌來說,蚌卵會附著在母蚌的鰓上,孵出的幼蟲因為貝殼上長著鉤,所以稱為「鉤介幼蟲」,河蚌幼蟲可藉由鉤在高體鰟鮍卵孵化成的小魚身上,並隨之游出離開河蚌體外,藉以擴張河蚌族群的活動領域。因為對河蚌和高體鰟鮍兩者都有好處,所以說它們是互利共生。 








與動物繁殖相關的課程,我常常介紹和討論這個主題,藉以推廣認識和保護動物的觀念,搭配牛屎鯽和河蚌的實體觀察,學生學習得特別起勁,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許多有趣且深入的問題也一一浮現:只有河蚌可以幫助孵小魚,其他淡水蚌類如石蚌、河蜆呢?河蚌一次可以孵幾隻小魚?河蚌愈大,孵出魚卵的數目是否愈多?河蚌的出入水流速愈快,表示河蚌愈健康,愈有助於小魚的孵出嗎?魚卵在河蚌體內會全孵出嗎,會不會難產死掉?……等。這些有趣的問題,挖掘愈多也愈深入,網路上、圖書館都找不到答案,老師也不全了解,就留待同學進一步設計實驗來驗證啰!




看另外魚友 姬黑 碰到的,鰟鮍要下蛋了,可是蚌不配合


鰟鮍是野採的,蚌是菜市場採的。今天看到蚌開口了,一群黑殼在吃。


















- The End -





分享水族知識,傳遞快樂生活!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一切靜好,而我們一直在!


轉載請獲取授權!




 

 

 

 ●






讚賞是對水族圈最好的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族圈 的精彩文章:

養魚之前,先看看魚缸吧!別再沒規劃就先買魚,買缸了!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