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筆者最近耳機聽的太少了,導致耳朵對耳機的感覺異常靈敏,SR1在筆者這裡有半個多月,飽受各種折磨,發現這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耳機,而且看參數也許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還是要實際操作才行。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SR1的外觀跟以往的耳機大不相同,廠家向特斯拉致敬,且在外形上向大家說明,俺是一個變壓器。事實上SR1並不是變壓器,這樣的設計見仁見智,筆者認為還是蠻拉風的,並且SR1屬於非常非常好推的耳機,完全可以出街,這個造型很拉風的,筆者試過了,真的回頭率很高(就是不知道圍觀群眾的眼神是什麼意思,總之很複雜),同時對頸椎也是一種鍛煉。整個耳機的色調是由黑、銀純色構成,金屬質感強烈,看上去非常高級,拍出照片調成黑白跟彩色沒什麼太大區別。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耳罩戴著很舒服,頭梁設計精巧,分散了很多的重量,但是這副耳機的重量還是比較重的,一般動圈耳機都不會太重,SR1屬於異類。筆者經常跟兒子一起聽耳機(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直接聽音箱),他戴著HD600毫無壓力,但是帶SR1就好玩了,直不起脖,一直低著頭,畢竟才兩歲。不過兩歲的他認為,這副耳機好聽。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據說,IBASSO使用了很多號稱黑科技的先進技術,液態硅膠懸邊,超特斯拉磁路、碳纖菌絲振膜,CCAW懸空音圈,反正筆者也不太明白是啥意思,總之是可以理解為十分有科技含量就是了。SR1的阻抗僅22Ω,靈敏度108db,參數上是一款相當好推的耳機。這些技術配合起來,導致聲音厚實而且鬆弛,同時聲場的縱深也很大,整體調音做足功夫,聲音表現結合價格,再結合一下其對前端的要求程度,十分對得起黑科技這幾個字。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雖然說好推,實際上這耳機對前端的靈敏程度是令人髮指的。上不一樣的設備,給你的完全是不同的感受,不過風格差距不大,音質方面都可以保證,這些都可以接受。官方標稱額定功率50mw,實際上用大一點的功率來驅動也沒什麼,不會有失真的現象,我甚至用2W的膽機試過,正常聲壓下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有更高的透明度和縱深感,沒有明顯的過推癥狀。手頭常用的香榭麗舍的單端耳機口驅動,可以撐的非常滿當,在驅動上來說,沒有必要使用更兇殘的耳放驅動他了,這樣的一體機控制力完全足夠——而事實上,即使是ibasso自家的DX200,控制力對付SR1就已經夠用,另外直接插到我的IPHONE上,依然完全沒有問題,該怎麼聽還怎麼聽,沒有絲毫不適。只是這些方案對SR1的聲音是有明顯改變的,改變的取向真的是口味問題,這跟過推與否、電流不夠大、控制力什麼的毫無關係。筆者曾經很怕這種高敏低阻耳機,有時候閑隨身系統伺候的不夠全面,信息量不夠大,上台馬上過推,十分尷尬,不過近年來可以看出來音響技術的進步,類似的耳機對於過載現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比如說HIFIMAN的EDX,一代上台反而不如隨身系統好了,進化到二代那種過推情況就基本控制住了。可能也存在一個成本和定位的問題,相當多的耳機設計之初壓根兒就沒考慮會上台的問題,更談不上去控制了。SR1顯然雖然標稱50mw,實際上你給他更大的功率也沒什麼問題,可能真的是黑科技單元的功勞。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SR1的搭配實際上說難不難,多試試為好,因為不用擔心驅動力的問題,就是組合起來是不是順耳。比如筆者的手機直插,順耳(筆者的手機需要配一個有損音質的轉換頭才可以插3.5mm耳機口),試了幾個便攜放(比如極致NAOS,BEAM這種),反而不是很順耳。插到磁帶機隨身聽,相當的順耳(誰讓筆者是個模擬控),台式CD機的耳機介面,扁掉了,實際上這個口的驅動很不錯,就是不好聽。用陳年老機IPOD classic 味道比較模擬,也很適合我的口味。Ibasso自己家的DX200,大氣,舒服,素質上也更勝一籌,另外這可以算作是一種官方配置(筆者自己亂猜的),二者搭配起來有一種奇妙的和諧感。更大的系統,筆者還是先繞過好了,畢竟對於SR1來說不算主流配置。於是,接下來的聽感呢,還是基於DX200,來聽幾首筆者喜愛的曲目,並配合我手頭僅有的幾個耳機簡單比較一下。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現在的網路上已經有不少人對SR1進行過評測對比,第一個PK的都是拜亞,誰讓他們都號稱特斯拉呢,SR1還在前面加了一個超字,讓筆者想起本人熱愛的另外一個項目乒乓球,我用的檜木底板等級非常森嚴,木材分等級,日本方面有各種選,嚴選,超嚴選,超超超嚴選,特注級等等,不同品牌標註方式也不一樣,多一個超字可能就意味多出大幾百上千元。SR1號稱超特斯拉,大家自然就先拿他跟同價位的拜亞特斯拉PK一番了。筆者並沒有現場PK的條件,只能靠腦補——因為筆者對拜亞實在實在是太熟悉了,那種風格,跟SR1完全兩個方向,只能單純PK素質了,然而素質上,說實話差距不大,相左出來的還是風格的差異。於是看評測來選購耳機的話,沒有直接參考價值,看評測,知道一個大概,想出手還是要去試聽為好,筆者盡量把這副耳機的整個風格和擅長的方向挖掘出來,儘可能的給大家一個參考吧。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筆者認為,這款耳機優先適合的是那種氛圍感濃郁的,輕鬆的音樂,比如這個比較輕的爵士Eddie Higgins,兩大件,貝斯和鼓,加上鋼琴和薩克斯,放鬆心情再好不過。貝斯和鼓一條路走到黑,SR1表現出來的鬆弛和彈性讓整個氛圍十分美好,同時又極其清晰的展現,薩克斯演奏很隨性的主旋律,鋼琴伴奏的同時時不時來串場與鋼琴互動,鋼琴來串場的時候那種不經意,那種濃厚的鋼琴質感,那種歷歷在目的顆粒感都被SR1演繹的十分到位。

同樣的搭配,同樣的曲子,用筆者的HD600這種鬆弛是還在的,不過聲音的形體感和那種3D氛圍就弱了一些,SR1整體的聲音形象十分像一個大號的HD600,但是二者風格差異挺大,在隨身聽DX200的驅動下,顯然SR1更加良好,HD600的厚度沒有被完全壓榨出來,也稍微有失公平。DX200驅動HD600基本上可以聽,信息量夠了,聲音也很正,曾經不是很好搞定的耳機在現在這個時代就連隨身聽都可以輕鬆應付,筆者這個老玩家不得不感概一下。

說到鋼琴,筆者認為這個價位能把鋼琴回放到這種程度的耳機不多,尤其是用隨身設備驅動。如果是老一代的2000元價位耳機(老一代耳機2000元左右就是旗艦了,SR1應該是3000多元的價位),必須用很強力的前端並且搭配良好才可以,成本非常高,近些年新出的耳機很多都可以做到,卻又太貴,價格都是幾何級的。由於現在的技術還要更好,普遍高級耳機可以做到結像十分立體,過去的老耳機怕是很難做到。筆者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剛有T1的時候,恰巧也是特斯拉。說實話,SR1聽久了,還真能讓人想起T1來,不過T1不是很好伺候,驅動良好的T1的實力是很厲害的。長時間聽鋼琴獨奏的時候,比如一首匈牙利狂想聽下來,總是不經意的以為在聽T1,PS:T1曾經是筆者認為最適合聽鋼琴的耳機沒有之一。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除了鋼琴之外,流行歌絕對是SR1的強項。或者說,各種歌基本都沒啥問題。比如杭蓋版本烏蘭巴托的夜,伴奏很簡單卻也很豐滿,我其實比較喜歡簡單一些的編曲,尤其這首歌,簡單的吉他,口琴(可能是口風琴),老爺們的嗓子,簡簡單單的就是一首歌,感染力超強。SR1很適合聽這樣的,配器複雜了也不是應付不來,但是感染力就下降了好幾分。其實很多經典的作品配樂都不複雜,包括當年的《藍雨衣》專輯(是不是暴露年齡了),也沒多複雜的配樂,錄音超棒,一樣是曾經的發燒名盤。SR1聽男聲、女聲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毒性,和某些耳機有意為之的在這部分添加大量味精完全不一樣,有厚度,有剛性,有磁性,不多,恰好。這屬於風格問題,筆者一直認為,如果味精加的好那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口味,會讓人慾罷不能的,比如鐵三角,曾經筆者初燒的時候是多麼鄙視,現在卻喜歡的很,尤其是那專屬於鐵三角的染色,越是高級染色越狠,素質還超強,這也是黑科技吧。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SR1沒有添加毒性,但是該有的都有,氛圍感十分好,所以感染力超強,這也是筆者最滿意的地方。HD600的話,這方面完全沒有可比性。HD600氛圍感也很好,人聲方面也幾乎沒有味精,但是卻沒有SR1這個時代的高級所擁有的形體刻畫能力,感染力就弱了許多。另外本身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更喜歡HD600一些,用來聽歌的少。也跟ER4S之類的塞子隔空PK了一下,ER4S這種古董級耳塞顯得扁平了些,SR1的密度其實很好,很高級,不過沒有ER4S表現的那般明顯罷了。ER4在SR1的面前,就顯得沖了許多,攻擊性強了,SR1卻是那種太極高手的風範,他的聲音沒有侵略性,卻依然無所不能。

並不貴的國產超特斯拉單元黑科技耳機——IBASSO SR1聽感分享

總結ibasso SR1:頭頂一對變壓器上街是件很拉風的事情,SR1是一款完全沒有必要上台機的大耳機,他會給你十分輕鬆的氛圍感,聲場像大號的HD600並且更具立體感,爵士、室內樂、流行人聲表現極佳。主要是好推極了,手機、國磚都可以令他表現非常好。值得推薦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保真音響 的精彩文章:

智能音箱市場格局初定,能否有黑馬突圍,後來者居上?
AURALiC& PIEGA 旗艦機品鑒活動見聞記

TAG:高保真音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