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僧人是乞士:上乞佛法以資慧命 下乞飲食以養色身

僧人是乞士:上乞佛法以資慧命 下乞飲食以養色身

發 心

14

時間: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七晚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聽眾:道場內男居士約三十多人

我們剃度得需要什麼條件?就需要這種條件,能把自己的生命豁出去,為佛法的振興,為大眾的利益捨去我,完成真我、實我。這樣的人就具備了這個剃度的條件。當然了,不是叫大家已經做到了很完美的程度才給剃度,最起碼,你有這方面的趨勢,被僧眾所認可。

另外,還有個標準就是別自私。什麼東西都是別人的好,那不行。要能夠幫助別人,不是有點東西我得自己留著。像我們吃飯,有一個後來的,如果沒有飯了,你應該把你的飯給他。我們坐在座位上了,有後來的,不是我理直氣壯,「我先來我就先坐」。應該是先來的讓給後來的坐,應該處處表現不自私,這樣的人就具備剃度的條件。因為我們剃度後要生存在僧團之中,如果不能互相幫助,自私自利,就沒法和合。所以說要利和同均,一切供養要歸常住,也就是這個意思。

什麼樣的標準和條件能給剃度?就是不講僧人過失,不講他人過失的人,這樣的人夠標準。有的人就不是這樣,到處說別人的不是,從來不說自己,就算偶爾說自己也是為了說別人,這都不行的。所以說,不說別人過失的人,這樣的人具備條件。

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能給剃度呢?那就是永遠要進行乞食生活,乞食生活這是我們出家的標準。佛制上有「不進行乞食生活的人不允許剃度」,這是佛的戒律。所以你不能說:「我就怕砢磣,我就不愛低三下四去要飯吃,我就想僧團里有人供養,我吃點就可以了,我不多吃,我不貪。」那也不允許出家。

出家人是乞士,乞士就是要乞食的,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色身。所以說,不能進行乞食的人就不能進行剃度。作為僧人,每年都要行頭陀,要乞食生活,這已經是最低的標準了。應該做好時時刻刻進行乞食生活的準備,所以我們吃飯要用缽,就是要時時刻刻做好乞食生活的打算,而且要時時刻刻做好下頓沒有飯吃,或這一頓飯吃不飽的準備。

不是我們理由很充分,說在這出家必須給我飽飯吃,必須給我醫療,必須保證我衣服,保證我睡覺、房屋等等。這些條件一概都不保證,為什麼不保證?因為我還保證不了我自己,所以我也無法保證你。我們雖然是有個寺院,如果這地方條件不具備,我們背起包就走了,不知道上哪去了。那是沒辦法,就是這樣,出家人就像野鶴一樣。

剃度得具備什麼標準和條件?你們自己就可以給自己打打分,夠不夠?做得如何?

另外還要有長遠心,不是說「我剃度了,我在寺院呆個三年五年學好戒,我就可以到別的地方去了」。不行,在這裡出家,你就做好了這一輩子不能走的準備。師父不同意,你就不允許離開寺院。為什麼?因為你的功課沒有完成。既然給你剃度就要負責到底,不光是要出家,還要學習戒律。比如說,出家以後做沙彌還要做個兩年三年,沙彌做好了才允許受大戒,受完大戒還要學五年戒律,最少五年。學完五年以後,戒律不能通達還要繼續學習戒律。當你戒律學得差不多少的時候還要閉關修行等等,一拖就是十年二十年。我們知道,親藏師已經跟我八九年了,現在還沒閉過關呢。

所以你就做好這個準備,掉進這個「坑」里就出不去了。你只能認了,認倒霉也好,認什麼也好,反正你只能認了。所以說,這些地方你都得想好,因為這個地方不講理。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條件——不講理,師父不講理,進入僧團,僧團也不講理。你講的那個道理,就不聽你的。聽誰的?反正就是不聽你的,聽誰都不聽你的。等你什麼時候不講理的時候再聽你的,就是這麼個意思。因為有道理的人不會去講理,沒道理的人才會講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的精彩文章:

TAG:遼寧海城大悲寺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