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當道醫學:人迎脈口脈辨證治療全身重症關節病

武當道醫學:人迎脈口脈辨證治療全身重症關節病

武當道醫學:人迎脈口脈辨證治療全身重症關節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這個病例相信對大家會比較受益。這個是近三十年的全身重度關節炎患者。

患者女,六十歲。2017年2月就診。

癥狀:從年輕時就膝蓋不適,雙下肢發涼、無力,小腿略有肌肉萎縮,右側明顯;膝關節偏腫大,並且膝關節內總有針刺感。腰椎間盤突出,腰部涼,整個後背腰區困痛沉重。頸椎骨質增生,左手臂經常發麻。雙手手指關節變形腫大,握不住東西,抓握物體時使不上力。肚臍旁邊有臌脹感,自覺是硬結,那怕吃很少食物,腹部也像吃了很多一樣而胃脘脹滿。全身發僵,雙手怕冷;肩怕涼,有時煩躁;人整體偏胖,血壓偏高。

舌診:舌苔中下偏白,舌邊略有齒痕,舌下血絡略瘀。

脈診:右手脈口一呼吸脈跳四至,緩而無力,脈率時有一止,有結代之象;左手脈口緩,寸部沉細偏緊。右人迎頸動脈沉,三盛而偏堅,時有結代;左人迎頸動脈二盛,大脈口兩倍。

脈證分析:右側人迎大脈口三倍,脈口四至,略有遲緩之象,為脾胃不和,脾陽與脾氣不足,導致寒濕內生而流註上下。緩而無力,緩為脾之脈,無力為氣虛,兼人迎大脈口三倍,病在足陽明,為胃盛脾虛。脈不足五次,苔白齒痕,為脾陽不足而有寒濕之象。脈時有一止,心跳一息四至,兼舌下瘀絡膝蓋有針刺感,左臂麻木,為心陽氣不足,推動氣血運行無力而寒凝血瘀,寒凝是因為左脈口寸沉細兼緊,沉緊為寒。

左側人迎大脈口兩倍,為太陽膀胱經不降而少陰腎經陽氣不足。

右側人迎三盛,脾胃不和運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所以吃一點就腹脹明顯。膝關節腫大為寒濕瘀血留滯關節,因為膝蓋內還有針刺感。寒濕瘀血也是導致腰椎腰部發涼、困著重痛的原因。雙手怕冷,關節腫大也為寒濕邪氣導致。血壓高一般為肝陽上亢,但是這個不是,這個是心陽不足血絡痹阻運行不暢導致。但是這個疾病不需要專門考慮高血壓,按正常辨證治療就可以。全身僵硬,陽不足而寒濕有餘,僵硬為陰邪導致。

治療原則:當健脾和胃,溫化寒濕,培心陽溫經活血通絡。

處方:附子15克(先煎20分鐘),炒白朮20克、党參30克、生薑30克、炙甘草6克(上幾味以附子理中丸思路溫陽化濕,治療脾虛脈緩無力)、當歸16克、川芎15克、肉桂8克、雞血藤30克入左脈口溫心陽而活血通絡,治療左脈口的脈沉細而緊;薑黃15克,幫助行氣活血逐瘀。杜仲、巴戟天各20克,溫腎陽強筋骨逐久遠寒痹。羌活10克,入膀胱經驅除寒濕,治療腰部的問題。知母10克,治療人迎三盛而有煩躁。

二診:這個方用了三付後身有發熱感,不那麼畏寒,但是胃部腹脹依舊,其它沒有什麼改善。因改善不大,細思之,處方不完全對症,決定用古代名方五積散加減治療。五積散這個方比較符合這個病人的脈症。

(附一:《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積散。

處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半夏(湯洗七次),各三兩。陳皮(去白)、枳殼(去瓤.炒)、麻黃(去根.節),各六兩。蒼朮(米泔浸.去皮)二十四兩,乾薑四兩,桔梗(去蘆頭)十二兩,厚朴(去粗皮)四兩。

炮製上:除肉桂、枳殼二味別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為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

功能:主治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治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並宜服之。

附二:《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五積散

處方:蒼朮、桔梗各600克。枳殼、陳皮各180克。芍藥、白芷、川芎、川歸、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湯泡)各90克。厚朴、乾薑各120克。麻黃(去根、節)180克。

製法上:除枳殼、桂兩件外,余細銼,用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枳殼、桂令勻。

功能:主治散寒祛濕,理氣活血,化痰消積。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胸腹痞悶,嘔吐惡食,頭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婦女血氣不調,心腹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熱服。

備註:方中麻黃、白芷發散表寒。乾薑、肉桂溫散里寒。蒼朮、厚朴健脾燥濕。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化痰。當歸,川芎、芍藥養血和血。桔梗、枳殼升降氣機。甘草調和諸葯。全方共奏散寒、祛濕、理氣、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療寒、濕、氣、血、痰五積的主方,故名"五積散"。)

此方治療寒、濕、氣、血、痰五積的主方,故名"五積散"。選用此方主要是該方健脾和胃,溫化寒濕,溫心陽而活血,正好符合這位患者的人迎大脈口之臨床脈證。

二診遂改散為湯方:白芷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7克、姜半夏13克、炒白朮20克、蒼朮13克、陳皮13克、桔梗20克、乾薑15克、生山楂25克、枳殼10克、獨活10克、肉桂10克、紅花6克、當歸15克、川芎13克、厚朴15克、雞血藤30克、生薑3大片。

去掉了原方麻黃,改用獨活,以麻黃入膀胱經宣散寒濕,不若用獨活入脈口腎經正運上行溫通關節而散寒除濕。加雞血藤30克活血通絡,治療瘀血麻木。只要麻木有瘀血象,雞血藤是必用的。再加紅花加強活血化瘀,生山楂從右人迎胃經幫助和胃消食,兼活血化瘀。

整體處方格局未變,依然是治療五積思路,這位患者有寒、有濕、有脾胃不和氣滯腹脹、有食不化之食積、有血瘀血積,雖無明顯的痰,但是關節腫大有痰濕流注關節癥狀。

患者服用三付後,腹部臌脹感消失、食後胃脘脹滿大為減輕。諸關節疼痛好轉三分之一,身體明顯開始輕鬆,不那麼僵硬沉重。

療效大為超出我的預期,因為這位患者找其他醫生治療近二十年,癥狀沒有改善反而陸續加重,我治療前也說過這個病需要幾個月時間改善。

三付後我整體處方藥量略有加重,繼續喝到九付時,全身和腰部已經不再沉重困痛,膝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頸椎也輕鬆癥狀若失。

囑咐患者回老家後原方不變喝到癥狀完全消失或者口乾舌燥為止。

有時候臨床看病,並不能一下直達病機,就需要仔細分析、斟酌,逐漸積累臨床經驗,再遇到類似病情就能夠熟練應對。

作者:祝玄沖

5天4晚,掌握以上診療原則後,可以在臨床上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通過脈證結合統一,能準確的知道各種疑難雜症發病的根本原因,從而正確無誤的治療。此學術價值非金錢所能衡量,一次學習,終身受益無窮。

點擊了解詳情

深圳站|武當祝華英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元旦盛宴班(第2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口碑爆棚的譚氏正骨第二期正式招生,頸肩腰腿痛,立竿見影!
原創專欄|《千金方》觀止:大半夏湯(二)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