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

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

老益精進,為道殷勤,飽餐法味,至慰。雲龍鍾殘朽,視聽失聰,徒負虛名,炫惑聽眾。今為償債祖庭,事繁任重,昨承法諭,謙詢般若深義,如斯妙典,實欠精研,向以文字緣薄,疏忽遲復,諸乞諒之。

師持《金剛經》,皆因夙植多種善根,而得如是。然世人有如理如事者,深淺不同,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

如六祖聞「應無所住」,在黃梅三鼓入室所證者,即與諸佛齊等,實相般若也。如德山祖師,初講《金剛經》開悟世人,自至龍潭,一場懡?(音mǒluǒ,羞慚貌),斯即文字般若也。法達禪師持《法華經》見六祖,祖不允許。首山在風穴誦《法華》,受心即此。略舉古人獲益之概。

至論《楞嚴》云:理雖頓悟,事乃漸除。尊者謂:希更審除微細惑。故古人以理去事,打掃現業流識,切須仔細。究竟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師年高德重,深契般若,大有因緣,甚為難得,乞善保任。

《虛雲和尚全集》

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破除對方法病的要訣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