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的原子鐘精確到可以測暗物質

新的原子鐘精確到可以測暗物質

超精密的時鐘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奧秘。

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Andrew Ludlow及其同事在比對了兩個實驗性鐿原子光晶格鍾之後,斬獲了新的原子鐘性能記錄。光晶格鍾理論上300億年才會產生1秒誤差。

圖:Burrus/NIST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科學家基於原子的微小振蕩,發明了原子鐘。這是人類創造的最精確的計時裝置。

多准?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秒(宇宙年齡138億年)。該原子鐘的滴答率非常穩定,一天內的不穩定度僅為3.2×10-19。

當然,對於日常使用的時鐘來說,不需要這麼精確,分針能走准就行了。但在科學研究等領域,就要求時間必須精確到千分之一秒,甚至是百萬分之一秒。

走得准只是一個開始。最新的這款原子鐘精確到可以用來探測暗物質、測量引力波(時空彎曲中的漣漪),並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確定地球重力場的確切形狀。

確實,這些超精密的時鐘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奧秘。

Andrew Ludlow說道:「結果證明,如果你有了這麼高測量精度的設備,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台能探索宇宙的顯微鏡。」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開始是利用銫原子的自然振蕩作為鐘擺做出的原子鐘,並以此來測量時間。手錶的一秒不過是一聲咔嚓,但對銫原子鐘而言,一秒意味著90億次的電子躍遷振蕩,相當於咔嚓了90億次。

而現今的鐿原子鐘,其振蕩則更快得多。它的原子擺動速度比銫原子鐘快了1萬倍,相當於接近每秒500萬億次。

Ludlow說:「銫是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原子系統,但它的性能開發已經達到了極限。而鐿原子鐘可以把時間分解成更短的間隔,提高測量的精度。」

光晶格時鐘發明距今僅有15年歷史,仍處於發展階段。科學家們正持續對它們進行修補,並隨著每一次新的調整,逐漸提高它們的精確度。

而在最近的迭代中,大部分的改進都歸功於Ludlow小組於幾年前開發的新的熱屏蔽功能。它能保護鐿原子免受熱和電場的影響,從而避免它們的自然振蕩受到影響。

「我們想確定當我們測量原子的滴答率時,我們正在測量的是大自然給予它的速率,並且它不會由於環境的影響而受到干擾或改變,」他說。

因其高精確度,鐿原子鐘能夠以史無前例的精度探測地球重力場的位移。

正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言,重力場中不同位置的點上,時間流逝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高聳于山頂的鐘會比同一座山的山腳下的時鐘快一點點。

這不是機械誤差。在山頂上,時間確實過得更快。

只不過大多數時鐘不夠精確,無法記錄其中非常細微的差別。畢竟,10年時間裡兩個高度相差1000米的時鐘,也只相差了3100萬分之一秒。

目前所需的重力圖用其它更便宜的技術一樣能準確地畫出,但Ludlow表示,這款新時鐘可以檢測出1cm海拔高度所產生的變化,這比以前精確得多。

此外,這款新原子鐘還能用來探測暗物質,人們認為它的含量是其它的一般物質的五倍之多。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知之甚少,但大多數理論預測它會以某種方式與原子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到時鐘滴答的速率。」

該團隊正在進一步試驗,希望使用鐿原子鐘找到與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觀測到的相同類型的引力波。

儘管這款新時鐘的精確度已經令人難以置信,但遠遠還沒有達到它的極限。更多的修修補補已經開始了。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techxplore,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科學的代價:惡魔之核的誕生
「嗓子眼兒」那麼大,這鴿子到底都吃啥?

TAG:蝌蚪五線譜 |